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凯 《考试周刊》2014,(38):2-3
本文列举了有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实验探究及应用等方面的常见考点问题,并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探究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渗透现象"实验,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条件;利用类比推理法帮助学生构建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通过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探究式教学为课堂教学主线,通过观察渗透现象,探究动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实施“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习得相关知识的同时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郭晓明 《考试周刊》2015,(9):152-153
文章以说课形式为载体,深入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内容,在了解渗透作用的基础上,类比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掌握探究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生物科学素养,将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物教学》2017,(20):60-61
通过展示生物学事实,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问题,从而总结出概念,最终画出完整的概念图,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加深其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本节以杠杆平衡演示实验为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层层铺垫、巧设"路标"引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相似文献   

7.
1 设计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比较教学法,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进行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异同,让学生在比较中清楚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同时将大分子物质的运输胞吞、胞吐也参与比较.教师运用动画进行讲解各种运输方式,运用概念图展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关知识.而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按照教材上的渗透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材料的准备有一定难度,实验操作有诸多不便,实验现象不太明显,实验过程也没有证明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明显弥补了原实验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本节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讨论解释和总结概念,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为例,基于新课标要求,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创设情境引入主题,以问题为驱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通过各项演示,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探索归纳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影响因素、实例。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借助数码互动实验室,对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进行系列再探究实验设计。教学中,围绕0.3g/mL KNO3溶液能否使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用于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的材料类型,以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蔗糖的适宜浓度范围等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3.
胡有红 《中学生物学》2011,27(3):34-35,60
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意义。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在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内容中,有许多素材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探究性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友 《生物学教学》2006,31(8):26-27
1教材分析 人教版《生物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是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原理的最好内容,也是面对新问题培养创新思维的较好内容。教材从事实分析人手,提出问题,给出结论,但没有实验验证和分析的过程,这为实验设计和实验资料分析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教学》2016,(10):33-34
物质跨膜运输简单地说就是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过程。扩散作用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之一,影响物质扩散的主要因素是膜两侧的浓度差及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打造板块、实践练习、创新教学方法,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1 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和细胞”中的内容。该内容属于细胞的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整节内容除了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外,重点还在于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理解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学生通过学习,会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为例,从“问题与假设”“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实施”“结果分析交流”四个要素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在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全面发展科学探究素养,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独立分析三个层次,逐步进阶完成科学论证过程,最终实现概念建构与科学思维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军 《中学生物学》2012,28(7):37-39
介绍了植物和动物细胞吸收水分的过程,并组织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经典实验小液流法的实验结果及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04年9月起,山东省作为四个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区之一,率先推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从人教版生物课程《分子与细胞》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篇入手,结合探究性教学方案,浅析课程教学重点与目的,即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原理,同时结合教材,将此一课程作为培养创新思维的重点内容,从事实分析入手,提出问题,给出解析,进一步配合高中新课程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渗透作用"概念为核心,引出"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两个教学基本点。通过渐进式的问题引导,结合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分析突破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