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仁俊的辑佚之作《西夏文缀》卷,是传世最早的一部汉文西夏公文的汇辑之作,共辑录汉文西夏公文21篇。罗福颐辑《夏文存》其《外编》各1卷,专门纠正《西夏文缀》辑录之失。宋朝赐与西夏的诏令公文,集中地反映在宋人辑录的《宋大诏令集》中。王氏、罗氏及宋人之作都为我们今天研究汉文西夏公文提供了资料上的便利。  相似文献   

2.
修辞手法在西夏公文撰写中的运用屡见不鲜,为西夏公文的质量增色不少,尤其是比喻和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使西夏公文显得委婉、自然,便于被统治阶级所采纳。比喻的使用体现出了西夏的民族文化传统,与西夏的社会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引用的使用达到了以古喻今、借古抒情之目的,从而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在含蓄中阐述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3.
谢静 《家教指南》2007,(3):24-31
本文利用敦煌石窟中西夏供养人图像,并结合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发现的西夏唐卡、彩色版画等西夏艺术品,对西夏服饰进行了论述和探讨,从而看到西夏党项族在学习接受中原汉族文化的过程中,在保留原有民族传统服饰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中原汉族的服饰制度和服饰样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4.
清代公文制度的内容,涉及文体运用、写作态度、抬头、避讳、缮写、用印、装订等撰写制度,进本时间、驿递规定、时限要求、递交方式、电信应用等传递制度,题本票签,限期办文、发抄遵行等收办制度,六科封驳、稽察注销、收贮存档等封置制度,以及涉及公文处理全过程的保密制度等。清代公文制度是在明代公文处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保持了明代公文处理的基本精神,但它较明代更为繁琐和严格。清代公文制度体现了封建社会公文制度的最后辉煌。  相似文献   

5.
公文用典,是古代公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运用典故或用前贤言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用对比鲜明地表达自己要说的问题等。西夏许多公文也往往引经据典,予以佐证,以增加公文的份量,增强公文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崂山太清宫元代石刻“圣旨”具有口语化、将注释夹述于正文中且字体与行款不变的特点。我国古代公文的抬头制度分三类九等,相比而言,该“圣旨”在抬头文字具体处理上颇有不规范之处。元代三“旨”并行,“圣旨”遂成为法定君命公文文种的特定称谓。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代对公文的书写格式、处理程序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并建有公文稽察制度和保密制度以保证其顺利实施。民国前后,随着政治体制的更替,中国传统的稽察制度和保密制度也相应地发生了些许变化,开始从封建时代以公文内容和格式、办理时限为稽察重点,向以公文督催为重点稽察的方向转变。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既是公文本身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政治体制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西夏经济重要的一翼,不仅关系到农牧民的生计,其税收更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及其相关税收是西夏政府十分重视的大事,因此,西夏建国后,将土地税收政策的相关内容写进了法典,保证了西夏土地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借助新出土考释的西夏文土地税账文书和<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的相关内容,可以窥知西夏土地占有关系、土地租税种类、按亩计税制度、收缴土地税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西夏时期存在大量的奴婢.其来源于四个方面:俘掠、买卖、获罪、债务.这些奴婢的法律地位低下,奴主对其有较大的处分权.西夏通过对奴婢的役使用于官私产业,诸如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部门都有一部分由奴婢进行生产,尤其是农、牧业生产方面,奴仆劳动有时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这部分生产性奴婢成了西夏封建政权和剥削阶级增殖财富的工具.对奴婢制度的研究在一定方面亦反映出西夏封建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中国近代新材料第五大发现的黑水城文献在时间构成上以西夏及元代文献为主体,与黑水城西夏文献不同,黑水城元代文献主要以世俗文书为主,其中既有契约文书、公文文书,又有宗教文献、医书、历书等,文书所记弥补了元代传世史料或缺载或语焉不详的遗憾,从而为我们重新构建蒙元社会,进一步探讨元代的行政建制与职官设置、元代财政体系与赋税制度、社会生活与司法、军事及宗教文化生活等都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1.
西夏的教育是西夏的统治者出于其政治目的而实行的,其教育大体遵循了宋代的教育制度。西夏的统治者在建国之初就创立了西夏文字,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实行的教育政策等也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权所要拥有的自豪感。无论从学校的设置还是伦理的推行,都显现出西夏统治者对于教育的重视。西夏的教育虽不完善,但也是我们研究当中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王舒雅 《文教资料》2010,(18):223-225
战国公文多刚健雄辩显浩然之气;"秦世不文"影响下的秦代公文多质朴晓畅;汉初公文秉承前代尚俭深厚;西汉受汉大赋影响,公文多有铺陈浮华之气;东汉公文骈化现象严重。早期公文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影响了后世,使得"文牍主义"得以抬头。公文重在质,不应被"形式主义"问题所困扰。  相似文献   

13.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王朝,经历了268年的盛衰变化,在此期间,典章制度也不断变更。行政处分制度作为管理官员的典章制度之一,占有一席之地,有其存在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对有关清代行政处分制度研究的情况进行考察、总结和概述,可为清代行政处分制度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西夏统治者十分重视学习和推行经学。西夏通过以官学推动经学,科举内容取材经学和引进、编撰典籍普及经学等举措来培养和造就贤才。西夏确立的以经学为内容的意识形态,一直影响和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法制也毫不例外地受其影响。西夏的法制,不论是法律思想、法律制度,还是法律条文,都带有经学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着手建立党政公文制度。由此至1956年。先后颁发了三个相关文件,从内容性质、机密程度、缓急程度等角度对党政公文进行了文种划分,对党政公文的体例、文字规范及装订、用纸等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并对党政公文的收发、处理与传递等等规定了固定程序。共和国党政公文制度的建立和逐步规范,保证了政令的通畅和各机关职能的履行,促进了政府行政法治化;但是同时也存在公文数量多、质量低、“旅程”长以及办理制度废弛等问题,这些问题助长了机关干部的文牍主义和官僚主义工作作风,其教训值得记取。  相似文献   

16.
办公自动化手段在其初始阶段就已被用于公文处理中 ,并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由于公文运行中的特殊要求 ,使得办公室自动化在文书工作方面的进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何进一步实现文书工作的全自动化 ,是当前文书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华法系在中古时期的典型代表,西夏法律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西夏刑事法律制度借鉴了儒家“德礼为刑罚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礼刑观,在罪名设置上严惩“十恶”及其他有损伦理纲常的犯罪,并通过限定亲属犯罪来维护家族伦理关系。在刑罚的适用上,强调“明德、慎刑”试图通过恰当的教化使民众服从;在处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上,亦遵循儒家一贯的“士庶有别”的等级观念制定特权法。西夏法律制度在其漫长的发展中,吸收借鉴以“礼”为核心的法律文化与自身法律文化相融合,从而成为中国法制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8.
过去人们只能依据发现的西夏官印文物来研究西夏印章的特点,但由于所见品种较少,且多为二字“首领”印,对其制度知之甚少。随着西夏法典《天盛律令》的译介公布,其中有关较为详细的法律条文,可使大学重新认识西夏印章制度的特点。西夏官印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以西夏文九叠象入印,由于这种九叠篆书笔划较多,所以屈曲盘绕的西夏文占满了印面空间,使得整个印面显得非常饱满,给人以浑厚古朴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通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从《通典.卷十五.选举三》的文字上看,唐朝实行科举制度,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达到了稳定、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与九品中正制相比较,它是比较进步、比较合理、比较符合历史发展的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公文写作也不例外.模糊语言在公文中存在的原因主要由写作人员、公文和语言本身三方面造成.模糊语言的运用并没有违背公文写作的准确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使用模糊语言有利于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提高公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