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短短的70年间,清政府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严峻时刻,进行了三次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改革:19世纪60年代后的洋务新政、19世纪末的戊戌新政、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其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且深及数千年传统,而且三次新政环环相扣,层级递进。虽未能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但是三次新政的成果却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2.
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里都存在着改革,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是在改革中得以前进、得以发展的,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晚清新政是指1901-1911年,清王朝旨在维持岌岌可危的统治,扭转内外交困的局面,迎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改变一贯冥顽不化的政治态度,进行的一场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此次新政是中国近代女性解放运动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中的一些改革措施如除陋习禁缠足,解放女性身心;兴女学办教育,解除精神枷锁;组建各种团体,凝聚女性合力等,唤起了近代女性的觉醒,加速了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义和团运动与晚清“新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1901年9月清政府与英、俄、德、法、日、美、意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该条约及其附件,对中国说来,是一个严重丧权辱国的被奴役性条约。按照条约的规定,列强勒索了巨额赔款,赔款高达白银4亿5千万两,加上利息4厘,分39年付清,本利共计9亿8千多万两,此外还有各省地方小赔款两千多万两,总数超过了10亿两。按当时全国人口计算,每人得负担2两5钱,是清政府岁入8千多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至清末新政,都不同程度地对教育进行了改革。这三次教育改革,内容不断丰富,体系渐趋完善,并对当时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终于完成由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轨。  相似文献   

7.
世界近代化进程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欲迈向近代化,领导集团愚昧、固步自封的清政府,一次又一次使中国失去了迈向近代化进程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8.
近代社会中,世界上每个国家的现代化,几乎都与国家的政权有关,领导决策者十分重要。在近代中国亦同样如此,但自傲、保守的清政府却抓不住机遇,失去了领导近代中国现代化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第一次“公司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近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兴办公司的热潮。然而,“公司热”不久就消退了。分析其内外在原因,可以归结为一点,即法制不健全。公司经济是法制经济,公司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条件,如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及公众的股份意识等,更离不开完备的公司法对公司组织和行为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进行了三次“自救”运动,即洋务运动、戊戌维新、“新政”及“立宪”。晚清的三次“自救”,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战略步步深入、中外反动势力加紧勾结;汉族官僚势力崛起,清王朝统治逐渐削弱;中国资本主义和新思想由产生到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晚清三次“自救”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但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1.
1999—2001年我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三年的学习培训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吸收了不少新的知识、见解、观点。在学习期间,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学校的先进做法,畅谈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有同学提出的“学生选教师”的做法让我眼睛一亮。心想,这样的做法肯定可以促使教师更加自觉地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水平,而不能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否则,如果教学水平差,分数提不高,学生自然就不喜欢,肯定会被学生一票否决。这样做可以使教师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急迫感,打破教师“铁饭碗”的思想;学校管理者也可以轻松驾驭,不再需要“按住牛头吃草”;同…  相似文献   

12.
赵有田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 0 0 0年第 2期撰文指出 ,文化选择的实质是一个民族对自身命运的选择。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为摆脱内忧外患 ,走向现代化 ,实现民族的全面复兴 ,在长达一个半世纪中作出面向西方、面向俄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次文化选择 ,尽管价值取向不同 ,但表现出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坚强意志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三次文化选择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在继承中超越 ,在实践中创新 ,体现了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具有巨大的先导作用中国近代以来的三次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由清政府组织的两次大规模的禁烟运动——林则徐禁烟、清末新政时期禁烟,尽管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政府的坚定决心、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然而,效果却相差甚远,一个无疾而终,另一个则成效显著。出现这种现象,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即两次禁烟运动的国际、国内环境的不同影响着这两次禁烟运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行政价值观是政府行为运作的基础,了解中国行政价值观的历史演变对当前我国政府行政价值观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相关史料,从目的子系统、手段子系统、规则子系统、制衡子系统四个方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行政价值观进行了尝试性的归纳与概括,力求为当前我国行政价值体系的重构工作探寻出新的思路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强大压力之下开启了自上而下的一系列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是贯穿其中的重要内容.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实施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时期,内容主要包括: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学、废除科举制度、建立近代教育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鸦片烟毒泛滥成灾,因此,中国人民曾多次掀起全国性的禁烟禁毒运动。大规模的禁烟运动有三次,即林则徐禁烟运动、清末明初禁烟运动和国民政府“二年禁毒、六年禁烟”运动。这些运动发生的国内处背景、禁烟措施、效果以及民众的表现,都有不同。虽然,这些运动终未能彻底解决烟毒问题,但经验教训却可供后世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专题指导 本专题有两部分内容:(一)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加剧、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二)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建立总理衙门、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骗局,宣统帝退位。 本专题重点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联系,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方式及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难点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帝国主义开拓殖民地、争夺原料和产品销售市场及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紧密联系的。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即经济制度落后、政治统治腐朽,致使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深重灾难。(一)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加剧,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英、法两国为主的西方列强对外进行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中国因经济、军事实力的严重落后与清政府的妥协投降,造成一败再败,签订了一系  相似文献   

18.
在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背景下,商部于1905年颁布《出洋赛会通行简章》,鼓励商人出洋参赛,同时在国内普劝各省,开设商品陈列所。这在推动中国参与世界博览会的同时也带动了国内博览会的竞相举办。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政和中国近代政治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是我国政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尽管清末新政与改革者的维护清廷统治的初衷大相径庭,最终导致了其统治的结束,但是新政并未因此而灭亡,新政的各项改革措施依旧延续下来,并且为日后的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打下了基础。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许多重要内容,如:政治结构趋于分化和专门化;政治职能日趋扩大和完善;政治输入功能增强.利益表达得以传递;政治生活向法制化方向发展,政治组织趋于制度化等;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它首发其端,开启了中国政治走向现代化的闸门。文章拟从发展政治学的角度,对清末新政的政治变革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杂志社、《近代史研究》杂志社、全国工商联、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复旦大学历史系、浙江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师大历史系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第二次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1月6日—12日在江西师大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60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