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闫可铭 《地理教育》2010,(12):17-17
知识点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 气候变化 指一个特定的地点、区域或全球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衡量的。气候变化包括空间尺度的变化和时间尺度的变化两方面含义。就空间尺度而言,是指特定地点气候变化、区域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就时间尺度而言,它以长时间而区别于天气变化。  相似文献   

2.
赵守拙 《文教资料》2006,(28):110-111
[教材分析]凡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问题的科学都是地理学的研究热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新课程标准中增加的重要内容,现行的四版地理教材中,均将这一内容标准单独列为一节,并都编排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相关单元(或章)中。新课标特别强调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这部分内容是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极好材料,只要教师组织得当,讲究方法,学生定会从中汲取终生受益的营养。[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时间尺度划分的三个气候阶段;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趋势、原因及对策;了解全球变暖对人类的正、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全球气温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指出,由于全球气温变暖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增加了,而全球气温变暖与人类自身的活动是相关联的,面对人类的生存危机,人类应该通过调整自身的活动方式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4.
程津培 《天津教育》2013,(12):18-22
程津培,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有机化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48年生,江苏灌云人。中国致公党成员。1967届天津南开中学高中毕业。1968年赴山西平陆县农村插队。1975年8月天津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1978年9月至1981年12月就读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1987年2月获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学位。1987年3月至1988年8月美国杜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88年8月回国,先后任南开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12月,任南开大学副校长。曾任致公党天津市委主委,现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1998年至2()02年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2000年至2008年任国家科技部副部长。200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5.
"全球到底变暖了没有?"这个问题并没有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落幕而尘埃落定。人类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很多问题尚无法定论或存有争议。有种观点认为"全球变暖威胁世界"是危言耸听。"气候变化是一个被政治家操弄的科学问题,但他们坚持的只是政治原则而非科学精神。"69岁的俄罗斯著名天文学家哈比布拉.阿卜杜萨马托夫如是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太阳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本通过对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机理分析。重点指出了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人类为遏止全球气候变化应采取的应变策略。  相似文献   

7.
薛大勇 《考试周刊》2012,(68):138-139
我有幸参加了一次评优课,选取的课题是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备课时间仅有一个晚上,时间较为仓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8.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系统影响是多方面的.本从结构物种组成、分布、生产力三个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复杂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比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生物多样性破坏。因此,人类应该减少人为的活动对气候影响,同时加大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大约从5000年前的农业文明时代开始,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开始加剧,毁林开荒、过度放牧使森林和草地等遭到了严重破坏,引起了水土流失、沙漠化,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速度大大高于自然丧失速度。特别是18世纪以来,人类由农业文明跨人工业文明,伴随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2.
论证了人类活动对温室效应的影响,通过一些合理的简化假设,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主要针对大气层中对流层的CO2对热辐射的吸收,并建立物理模型,对导致全球变暖的趋势,即全球平均气温的增加作了半定量的计算.通过计算得出结论要使温室效应达到稳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开采利用,转向开发利用其它形式的能源,控制人口的增长,进行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合理利用现有的能源.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背景下,对教材实质的认识呈现出新的转向:课改前,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的依据和考试的依据;课改后,教材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重建的中介,是“例子”。同时,就学校教育而言,教材仍是教学的主要材料。如何使用教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文以湘教版必修“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课为例,说明新课程下地理教材的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概述当前人类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其中“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从地球演化的角度看,地球上生命的诞生和人类的出现是地球演化中最为重大的事件,它改变了地球演也的进程。早在秦汉时期,随着以牧业为主体的原始农业转交为以农耕为主的农业,人类活动就开始影响到局地,乃至区域环境。18世纪,工业革命导致了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得人类活动的影响扩大到全球尺度。然而,人类对其本身造成的环境影响,并成为地球演化中的第三促动因素的认识,却有一个相当的时间滞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人类一直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气候产生影响。工业革命以前,由于人类活动能力有限,所以破坏自然能力也很弱,最多只能引起局部的小气候改变。但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和进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日益明显。不仅对局部的气候产生影响,而且可能对大范围乃至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如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生物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活的物质基础。本探讨了人类活动对生物资源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指出人类的许多经济和社会活动已对生物资源构成了严重威胁,如毁林开荒、乱捕滥猎、盲目引咱、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等。只有尽快采取措施,制定政策法规,加强宣传教育、积极保护环境和生物资源,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合谐统一、健康持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9.
人类活动对我国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口增长、资源开发、环境变迁为主线,探讨了秦汉以来人类活动对我国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5项措施,以期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人类的精神活动有遗传基础:1用双生子分析等方法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形成有重要作用。2用家系调查和双生子分析法证明精神障碍性疾病有多基因基础,而且有较高的遗传率。3现代遗传学研究为智力的形成和某些精神病找到了相关的遗传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