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祖先凭借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了辉煌的科技成就,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曾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遥遥领先于世界,但它却没有像西方一样孕育出近代科学,反而在明清之际变得停滞不前,其原因何在?下面我就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来加以探讨,希望能从这些发展特点中找出中国古代科技兴衰的一些原因和启示,为今天科技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一是中国古代科技自成体系,独立性和排外性强。中国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地形上又多是平原和丘陵,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为《院士科普书系》所作的《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序言中 ,就中国古代科技方面的不足分析了两点原因 ,一是“没有形成实验科学传统和完整的学科体系 ,科学技术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地位 ,更缺乏通过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机制” ;二是“全社会科学精神不足”。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情况呢 ?我们以为这还要寻思中国历史文化上的某些弱点。只有认真地反思传统文化上的弱点 ,才能“鉴往开来 ,继承以往的优秀文化 ,弥补历史的不足”。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 ,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更新教育观念 ,实施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国历…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有名、辩研究之实,而无"名学"、"辩学"之称.自我国近代学者开创以西方传统逻辑参证中国固有名、辩的研究模式后,"名辩"遂成了"中国古代逻辑"的代名词.实际上,所谓的"名辩逻辑"是从来没有经过严格论证的.从一些研究者所勾勒的"名辩逻辑"体系来看,其所描画的概念论、命题论、推理论等主要内容,都不是真正的类似于西方传统逻辑那样的逻辑理论,"名辩逻辑"在中国古代是根本不存在的.众所周知,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形式逻辑体系,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创立,主要得益于古希腊数学方法的借鉴,古希腊的语言学研究也为亚里士多德逻辑提供了有益、有力的支持.而在中国古代并不具备创立亚里士多德逻辑那样的条件.中国古代的科学基本上停留在经验领域,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科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的几何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字几何,缺乏严格推理的手段.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汉语言的特点,也不利于逻辑科学的建立.然而,否定"名辩逻辑"的存在,并不等于否定"名辩"的理论研究价值.中国古代的"名"是指事物的名称,名学是中国古代以名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名实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关于事物名称的思想理论.中国古代的"辩"即论辩,辩学是中国古代以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论辩原则和论辩方法为核心内容的论辩理论.名学不是辩学,它们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是不能相互替代、也是不能相互包客的.在中国古代,不存在既非名学、亦非辩学的"名辩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对成文法规考试制度的形成具有强基与推动作用,奠定了我国古代成文法规考试制度的社会物质基础。与儒学思想、文官政治多维互动,使考试内容因需而变,实现了测试方法的根本性变革。中国古代成文法规考试制度形成过程是一个社会文化选择过程,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使科技发展失去了科学的求知精神,削弱了科技发展的方法论基础.割裂了科学与技术的有机联系.使之徘徊在经验论的层次。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古代“适其天性”的科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其天性"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科学方法,这种科学方法是从道家的养生之道发展而来的,并由许多科学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领域分别提出。它的基本内容包括:让事物顺乎自己的本性发展,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减少妨碍事物自然发展的条件,人所创造的事物发展条件必须与自然的本性相合,在事物的发展偏离自然本性时要用自然的手段加以调节。"适其天性"科学方法是老庄哲学思想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与科技哲学的研究已经愈来愈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三大块,一是对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及其特点的研究,包括哲学家和著作中的自然观、哲学范畴中的自然哲学内涵、自然哲学中的生态观等方面;二是对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哲学思想的研究,包括科学家、科学著作的自然哲学思想以及古代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三是对中国古代哲学与科技关系的研究,包括哲学与科技发展的相互作用、哲学家和哲学著作对科技的研究、儒家文化对古代科技的影响等方面。已出现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观点,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偏重于个案研究,整体性研究不足;二是局限于分门别类的资料梳理,理论分析研究不足;三是简单判断有余,深入思考不足。  相似文献   

7.
浮力定律原理在中国古代虽被广泛应用,却没有一位学者能总结为科学原理从而提出浮力定律.传统的思维方式限制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没有确立科学实验方法延缓了近代科技在中国发展的进程.理论科学的缺乏决定了在中国难以产生西方以理论思维和受控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这也正是明代以来中国的科学技术从世界领先的地位逐步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中国古代,受到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的深刻影响。对于事物的观察分析方法,多以取类比象的整体性观察方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这一独特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社会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的等级性,不同的人群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其食生活的差别很大。阶级社会中数量最大的群体乡镇平民老百姓,他们常常过着简单糊口的生活,吃的是粗茶淡饭,是层次最底的贫困劳动者。从饮食特点可以折射中国古代百姓的生活状况。中国古代平民百姓多呈现出简与俭的食生活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心理测评,却有着丰富的心理测评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在选拔人才、因材施教、慎重交友等方面。中国古代心理测评的方法主要有多维度综合考察法、设置情境测试法、生活环境考察法。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理测评思想的特点是以定性化的感性评价为主要测评标准,且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中国传统心理测评思想是我们开展心理测评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思想渊源,是心理测评本土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文明古国.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他许多民族一样,从“人猿相揖别”的时代起,就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为整个人类的科技大厦添砖加瓦,建树了卓越的功勋.在世界科技史上,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占有着重要地位.在人类的这座宏伟的科技大厦里,中国的四大发明曾经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但是,到了近、现代社会,我国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墨子的科学教育思想概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不仅有过辉煌的科学成就,还有过令人瞩目的科学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由墨子领导的墨家学派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第一个蕴含丰富科学教育思想的私家学派,他们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在中国的科学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心理学领域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几个方面特征明显。首先,在价值观的理解上,研究者倾向于采用借鉴西方和吸收哲学界定义两种方法,没有形成心理学领域共同认同的界定;第二,在研究取向方面,与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的价值观研究相比,文化层面的价值观研究占主流地位且影响较大;第三,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除理论研究外,实证研究主要以问卷法为主,研究对象多取自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和中学生群体,研究地区也多局限在几个主要的大城市,并且,共时性现状研究明显多于历时性的追踪研究;第四,在研究内容方面,综合性研究要多于某单一价值观纵深探讨;最后,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进一步走向将是建立概念共识、强调方法的多元化和历时性追踪研究,并重视探讨价值观和行为的关系及价值观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那种认为“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在中国科技教育史的研究工作中产生了情绪化的影响,导致在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认识和评价方面出现片面夸大和‘拔高’现象”的观点,值得商鹤。李约瑟“难题”的科学价值是多方面的,他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论述和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的评价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思想是人们在具体的科学认识活动中产生的,既反映了当时社会认识事物的一般思潮,又影响着科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原因,我国古代产生了与西方迥异的科学思想方法,其中,元气论和阴阳五行学说构成了传统科学理论的最一般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中国,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局限,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反映到古代科技发展特点上,呈现出科学理论与技术发明的严重脱节:科学理论轻实践,技术发明重实用,两者不能有机统一。尽管有此缺陷,却不能否认古代科学技术的存在,要客观、公正地分析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造成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并没有明显的分立。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西方古代教育中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中都包含了人文和科学的内容,只是到了近代,学科划分越来越细,才形成了隔行如隔山的状况。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的分立今天尤为明显,并突出表现为人文教育在科技教育的挤压下日益被忽视。人文教育被忽视,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不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复归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应有位置。一、加强…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古代科技的儒学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不仅科学家的价值观念、人格素质、知识学问要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 ,而且 ,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也与儒家文化密切相关 ,甚至整个古代科技的特征也明显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 ,中国古代的科技是儒学化的科技。  相似文献   

19.
1 课题缘起 在科学教学课堂中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高,效果好.但是学生一旦离开了课堂,离开了老师的组织与指导的支持,学生就不会自行的开展科学探究.一方面没有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不会用科学探究的态度关注学习与生活的事物;另一方面没有形成扎实的科学系统研究的方法、技能,遇到问题,无从下手;第三是缺乏支持学生长期从事可研究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反省儒家重道德不重科技的旧说基础上,认为儒家非但不反对科学,而且在其学说体系中包含了古代科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并且使之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