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学理论所积极倡导的观点。学生主体参与无论在教学理论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部是必须要直接面对的。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实行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学生主体参与呢?  相似文献   

2.
3.
社会课教学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做准备的。虽然社会教材内容广泛,但由于受篇章的限制,仅仅凭教材上的内容,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因此,社会课教师在课前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相关的资料作为课上的补充。下面,我就结合《热爱环境 保护环境》一课的教学实例,谈谈在社会课上是如何充分利用资料,有效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5.
思维参与是深层次的主体参与,是主体参与的核心与主线。主体参与从表现上可以分为显性参与和隐性参与,所谓显性参与,即说、写、听、看、做,所谓隐性参与,即思维参与,就是我们常说的“想”。思维参与是学生对兴奋源自愿地、积极地进行思考与探索,从而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学生英语课堂的主体参与程度,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科学合理性构建,顺应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英语教学效果,基于此目的,对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建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方便容易,各种文化呈现多元发展,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此大背景下,英语作为对话交流的重要语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进行发展和改革,使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8.
9.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来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就成为当前高中数学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笔者认为,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激趣导入、自学尝试、合作探究、多样练习和课外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教学课堂,为学生营造了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形式的开放和实质的开放更好地开发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授课制是一种以师生互动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单凭教师的传授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新课标的诞生,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生命学说等理论的提出,对传统的授课制课堂提出了挑战,进一步推动着课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垄断课堂的局面,强调课堂不仅是师生互动,更应是生生互动与对话的场所。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策略为学生的主体发展、主动参与创造了空间、创造了机遇,是教育发展对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必然选…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多元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让他们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习数学,唤起学生求知欲,发展他们的应用意识.既决定他们知识掌握程度,也决定了教学的成败.那么,怎样才能来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呢?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以供读者参考.一、设计问题多元化促进有效参与所谓问题多元化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参与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设计问题多元化是高中数学学习和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问  相似文献   

15.
裘燕南 《上海教育》2012,(Z1):76-77
生机盎然,即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生机盎然这个词语多数用于形容春天,因为春天是生长发芽孕育生命的季节。课堂,是学生和教师智慧的体现,灵感火光碰撞的场所,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地方。但纵观中职课堂的现状会发现,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少了,那种针锋相对探究问题的氛围不再热烈。学生缺乏主体意识,课堂上要么插科打诨,要么死气沉沉。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构建一个生机盎然的课堂?教育的本质是促进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学生是教与学责任的承担者和结果的体现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看不见"学生,即使教师讲得再有声有色,学生这个主体并没有感知到其中的奥妙,也不可能主动地学习,更无法创造生机盎然的课堂。笔者认为,构建生机盎然的课堂,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角,是主体,课堂教学是一个有趣、有用、有效、人人参与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可能性”一节课上,吴正宪老师先让学生摸了几次球以后,让学生预测下一个球可能是什么球,这时学生纷纷发言,情绪高涨。吴老师则把握好时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是什么现象,而不是直接把这一现象可能性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可能性”。再如,让学生分组做“摸球”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再次明白了“可能性”还有大有小,而且也明白了什么时候“可能性”大,什么时候“可能性”小,突破了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参与指导,这样的学习给学生增添了情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吴老师执教的课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我们的学生一直是“受教育者”,他们一直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对象,只是听老师讲课,接受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从来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来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老师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今,学生的地位改变了。  相似文献   

18.
当代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一个合格的教师永远要去探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最大努力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引导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充分运用课堂这个阵地,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能读书的习惯。一是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进行教学活动,如何扎实的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必须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主体。如何做到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陈刚 《辅导员》2013,(16):17-18
<正>一、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根本途径是教学,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是课堂的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教学内容的确立和教学环境的创设又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与提升的过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