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难于进行,更难于深入和创新。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大多数为属于呈现型的“问题”。它往往追求“惟一正确的答案”,也并非学生主动参与的产物,它只要求学生“按图索骥”、“照章办事”,就能获得与标准答案相同的结果。而我们通堂所说的“强化思维意识”,主要是指发现型和创造型问题,它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  相似文献   

2.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难于进行,更难于深入和创新。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J.W.盖泽尔斯把“问题”大致分为三类: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大多属于呈现型的“问题”。这种问题往往追求“唯一正确的答案”,并非学生主动参与的产物,它只要学生“按图索  相似文献   

3.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 ,没有问题思维难于进行 ,更难于深入和创新。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大多数为属于呈现型的“问题”。它往往追求“惟一正确的答案” ,也并非学生主动参与的产物 ,它只要求学生“按图索骥”、“照章办事” ,就能获得与标准答案相同的结果。而我们通堂所说的“强化思维意识” ,主要是指发现型和创造型问题 ,它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积极思维 ,通过掌握问题的知识、程序、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质疑能力和提出问题的习惯 ,“情境创设”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方法把…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近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 1.精心设计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问题是创新的源头。恰当得法的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问题提简单了,学生即使满堂举手,众口齐答,亦不过徒具形式;问题提难了,学生难于回答,思维受阻,只有等待教师揭示谜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适时提出问题,设置疑难,以打开学生心扉,激发学生去思考。  相似文献   

5.
含参数二次函数图象过定点的问题,其特点是“动中找定”和“定点未知”.对这类问题,学生们感到难于确定思维起点.本文介绍几种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型思维是一种创造思维,它可以从一点出发,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放射性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触类旁通,那么在课堂上就要引导学生“纵横联系,广泛联想”.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笔者在连续多年高三化学教学中,注意从基础知识抓起,坚持对学生进行发散型思维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奇 《中学理科》2007,(12):13-14
对于高中的数学教学,常常听到有些学生反映上课“吃不透”.对此,教师绝不能不加分析地斥之为“基础差”.为什么“吃不透”呢?就教学角度讲,这里有一个思维活动量的问题.我们知道,高中学生已进入青年早期,他们的思维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并逐步进入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过渡,这一时期的学生富有探索精神.我们的教学如果不能向他们提供充分的、合理的思维素材,则学生的思维也就得不到充分锻炼和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为学生科学地组织好思维材料,为他们接受知识提供桥梁和阶梯.  相似文献   

8.
数学思维问题是教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原苏联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他在列举数学教育目的时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放在第一位.当前,国内外数学教学改革的总趋势表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正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思维品质是衡量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对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在圆锥曲线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严朝燕 《英语教师》2023,(1):111-114
分析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阐述思维品质视角下问题的横纵向设计。以绘本What’s going on?为例,阐述如何从横向、纵向梳理文本信息,构建“问题主线课堂”。指出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应横向根据文本内容,梳理呈现型问题、运用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纵向深挖主题意义,以问题串的形式从“问题引发”“问题探究”“问题解决”三大板块进行问题设计,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0.
教学案例 在《少年闰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并呈现了一个问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闰土让鲁迅先生回忆了那么多年?教师让学生读书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当学生正要读书时,教师却进一步“明确”问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鲁迅与闰土依依不舍的画面,并让学生谈“我”为什么与闰土依依不舍。学生回答:因为闰土心里有“许许多多稀奇的事”。于是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具体的“许许多多稀奇的事”。由此.一个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转了一大圈,  相似文献   

11.
新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创新意识主要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创新意识的确立,首要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问题解决”的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发展自我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意识.笔者对此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2.
韦莉 《湖北教育》2004,(7):46-47
一个好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可以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和说话欲望的!任何创造性思维的起始都源于好奇心。好奇心能产生求知欲,求知欲能带来对问题探究的进攻力。爱因斯坦说:“妨碍年轻人用诧异的心情观看世界的那种学校教育,完全不是通向科学的阳光大道。”没有好奇心的推动,就难于爆发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3.
孙天瑞 《物理教师》2000,21(3):10-11
液柱移动问题一直是“气体性质”一章的热点问题,对这类问题的求解学生颇感棘手,其原因在于:引发液柱移动的动因较多呈现“灵活性”;液柱两侧气体状态变化互相牵连和干扰呈现“复杂性”;知识内涵丰富呈现“综合性”;推理判断因果性强呈现“逻辑性”.因此如果缺乏对气体实验定律的透彻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没有掌握严谨规范和合乎逻辑的推理方法是解不好这类问题的.笔者结合教学对这类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一条“加锁分析”的求解思路,既保证了推理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又使整个推理过程具有简缩性和流畅性,利于学生接受并应用.…  相似文献   

14.
所谓探究型活动,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发现知识的过程.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探究型教学正是“授学生以渔”.通过探究式教学,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等;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体会数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感受发现的喜悦,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励学生“再发现”和“再创造”.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浅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问题教学作为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被广泛运用在课堂上。可以说。教学离不开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学习过程处于“愤”、“悱”的情绪与思维状态下产生的“启”、“发”的求知需求。学生个体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也必然不一样。而将怎样的问题纳入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为具体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谢东源 《物理教师》2001,22(9):35-36
高中物理第二册光学部分中的“光谱和光谱分析”这节课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大难点.①学生难学:这节课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多,诸如发射光谱、连续谱、线状谱、吸收光谱,原子光谱、特征谱线,分光镜、光谱管,光谱分析、太阳光谱等.②教师难教:尽管有分光镜和光谱管的实验仪器,但分光镜是一个精密仪器,学生难于观察现象,且不能拆卸观看其结构透析原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上其使用效率很低.另外,由于没有吸收光谱形成的具体实验为教学做支撑,使得对于吸收光谱的讲解非常空泛,学生更是难于消化.基于这诸多的不利因素,使得“光谱和光谱分析”这一节课的教学每每都成为事倍功半的典例.  相似文献   

17.
李建成 《江苏教育》2001,(18):22-24
一、教学要求:由“带着问题读”向“读出问题”转变 “带着问题读”,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问题“激发”了,思维被问题“启发”了,但是,事实上却影响了学生语自主能力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表现为:①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所“带”的问题是教师给的,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无形的罩子,将学生的思维指向和内容罩在里面,无法“自由行动”。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存疑、质疑是求知欲的表现.是一种探索的动力,也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思维、发展空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引导学生多思善想。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进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陆焕新 《广东教育》2002,(10):47-47
教师充分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思维的因素,恰当选择思维训练方法,并为学生创造积极思考的条件,激励他们思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作用。1.抓住难点,迁移思维。教会学生在课文难于理解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迁移思维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如《惊弓之鸟》这课中,成语故事讲的是鸟,比喻的是人,深刻的比喻意思对于八九岁的孩子来说,很难从惊弓之鸟的形象联系到类似现象的人。用思维的迁移可以突破这一难点。在学生读懂成语故事后,让学生思考:学习这个成语干吗?既然学习成语是为了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20.
问题教学在激发学生思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问题教学的首要环节是课堂问题的设计.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恰到好处地选择和设置问点,直接影响到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