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展示示范院校建设阶段性效果,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树立高等职业教育战线携手行业、企业,为社会服务的整体形象,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创新和质量提升,2007年12月26-2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主办,在北京召开了"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论坛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一周年经验交流会"。12月27日上午,司徒渝院长与我院紧密合作企业代表中国二重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陈晓慈、东方汽轮机厂人事处处长尹守军组成团队在论坛上作了以"行业引领、校企合作,共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主题的发言。我院一年来的示范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教育部、财政部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与会高职教育专家的认可。与会领导指出,我院的示范建设思路清晰、模式创新、成果突出,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学院特色和扎扎实实工作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与会专家认为,我院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真正落到了实处、真正体现了"校中厂、厂中校",学院的示范建设也真正起到了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现将司徒渝院长和陈晓慈副总工程师、尹守军处长的发言全文刊出,以引导我院示范建设工作进一步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高职教育走校企合作教育之路,就能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真正地"无缝对接"。本文就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困难,结合湖北开放职业学院特色性的校企合作,探讨高职校企合作理念、合作模式,实现院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  相似文献   

3.
产学结合,校企互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密地与地方区域经济结合、开展产教结合、校企互动、并充分利用学院自身的产业优势、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坚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许多成功的事例表明:有成效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能极大地缓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矛盾;能有效地提高教师"双师"素质;能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积极地推进毕业生就业。达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从而实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多种形式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的建立和运行。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学院依托校企联盟理事会、校企合作处和校企合作工作站,整合校企、校际资源优势,形成由政府引导、校企互动、行业协调的校企合作办学体系,并建立适应校企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确保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工学结合是其主要实施途径,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要顺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解决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且依靠政府、学校、企业的力量,建立健康有序的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双赢"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动力之源,寻求校企双方共同的利益结合点,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根本任务和紧迫要求,本文将针对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结合我院校企合作实践,认真分析校企双方在校企合作中各自的优势,探索校企资源有机结合各取所需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具有普适性的校企融合"双赢"模式。  相似文献   

8.
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是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多种复杂的因素,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表现出诸多的矛盾和不适应。本文针对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结合我院校企合作实践,认真分析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各自的优势,探索校企资源有机结合各取所需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具有普适性的校企融合"双赢"模式。  相似文献   

9.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校企深度融合”教学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融合、工学互动,是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科学定位.在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通过确定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校企共享型课程体系,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和组建“产教结合”教学团队,实现与企业“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动力明显不足,高职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政策法规缺位、缺少面向企业的约束激励机制等问题及成因,从高职院校应加强"内功"修炼、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动力等方面提出了实现高职院校校企双向互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职学生就业形势虽整体较为理想但仍伴随着高就业、高失业、高跳槽率等问题。学生的盲目就业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途径是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产学互动,将抽象化的职场形象化具体化,全面正确地认识自身所学专业及合理规划人生发展目标。从问题解决的视角来看,校企合作不仅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大学文化层次的"能工巧匠"的必需,也是帮助高职院校学生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径。文章探讨了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意义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产学深度结合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产学深度结合表现为平等性、互动性、发展性和共享性四个主要特征,并通过"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学校主导型"或"校企互融型"等组织形式之一予以推动和保障。产学合作必须确定利企利校的合作工作项目,建立工作机制,并明确工作措施。工作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管理协调组织,选取合适的项目,构建互动平台和明确工作具体化措施等。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高职院校积极实行校企结合,依靠企业来做好职业教育工作,充分体现了现代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本文结合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电气技术专业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实践,积极探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模式,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基本点,对课程体系整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并形成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4.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是行业企业技术创新、技能提高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这一平台发挥效应的最佳途径,而其前提则是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互动机制。文章在分析校企互动培养人才现实诉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互动机制的内容架构和运行方式,以最终实现校企共赢。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多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策略,直指职业教育本质。在当前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的大背景下,要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需要高职院校深入把握职业教育发展改革趋势,调整、改善自身发展方向,重塑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和教学体系。本文阐述了"五年一贯制""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内涵,指出了构建"五年一贯制""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五年一贯制""工学结合,校企结合"模式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深入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我国职业院校在实践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这一办学模式中遇到了困难,发展和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总结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政校合作,实现办学模式的创新,从自身办学的实践中探索出了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新路。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文科专业产学合作教育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人才的教育类型已经为大家所熟悉,走产学相结合的道路培养应用型人才业已成为共识,工科在产学合作教育上已经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高职院文科专业的产学合作教育一直不能有效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和学校是两个目标取向上不同的实体,在当前的产学合作中,校企双方还没有找到长期合作的利益共同点。文科专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特征,在技能型人才这一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框架下,寻求与企业最大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一种常规教学模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校企合作的薄弱环节,校企合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亦没有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缺乏系统性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为此,需要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促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产学结合模式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并初步总结出其在理念、制度等方面对我国高职教育产学结合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各高职院校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发现校企合作的深度推进存在不少困难。文章在对国家与地方政府制定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基于高职院校视域分析了制约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