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参加人民网的访谈时,一位网友说,他看过一篇报道,说袁院士累倒在稻田里还不放弃研究.非常敬仰。袁隆平连忙澄清:“我也从来没有累倒在田里,那是耍笔杆子的人杜撰,一定别受误导,累到还工作不值得提倡,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另一位网友说.听说院士喜欢打牌.输了还钻桌子,袁隆平说是的.晚上有空时经常打。  相似文献   

2.
毫无疑问,刚刚度过80寿辰的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是富人.2000年,我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交易.目前袁隆平以持股4458143股,占1.61%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五.以隆平高科开盘价25.72元计算,袁隆平拥有股价市值约为1.15亿元的身价. 在仇富情绪弥漫的今天,富人袁隆平得到了公众特别的宽宥.甚至有网友说:袁老买飞机我们都不眼红.这说明,中国人也许仇富,但并不盲目.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12,(27):84
中国新闻社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9月13日在北京举行。温家宝为中国新闻社题词:"传播中国声音,留下历史记忆"。李长春在贺信中指出,中国新闻社成立60年来,始终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沟通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为使命,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向  相似文献   

4.
正当年一起在胡同里打球的玩伴,一起经历着时代变迁。多年之后一个成为了国家总理,另一个成为了中学老师。73岁的天津老人李溥和温家宝认识60年,他如此概括对温家宝的感情:非常敬重,非常信赖。在他眼里,"发小"温家宝是个怎样的人?马年春节的前几天,和很多退休老人一样,73岁的李溥要跟老伴儿忙活着置办年货、收拾屋子,等在北京生活的儿孙三口回天津过年。这个在南开中学任教了将近30年的老人是温家宝的"发小"。他收藏着一袋子"材料"都是温家宝赠予自己的书籍、纪念本和亲笔  相似文献   

5.
戎昌海 《传媒》2017,(24):19-2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之际,专门发来贺信,祝贺中国记协80华诞.在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点出中国记协的两项重点工作: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和拓展对外新闻交流,将对外新闻交流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记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中外新闻界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通过搭建中外记者面对面交流平台,发展与外国新闻组织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做好驻华外国记者的服务与引导等工作,在加深中外新闻组织、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促进交流与合作,增进理解与互信,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新闻工作者的亲切关怀.贺信对在新时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广大新闻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是对全体新闻工作者发出的时代号召.认真学习总书记贺信后,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倍感温暖,倍受鼓舞,倍增信心,同时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7.
王茂法 《浙江档案》2001,(11):22-24
以"信息社会中档案资料的提供利用"为主要议题的国际档案理事会第五届东亚分会,于2001年9月18日至21日在韩国汉城的延世大学召开.中国、韩国、日本、蒙古、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约70位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国际档案理事会(ICA)秘书长阿尔巴达先生致贺信,祝贺大会召开.他认为大会的主题非常好,信息技术正深深影响着档案专业的发展趋势,档案工作者必须积极面对未来的新型文件给档案工作带来的挑战.他在贺信中说:让我们携手合作,做好充分准备,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康宏 《编辑之友》2004,(5):41-43
夏榆先生有一篇散文,名为<失踪的生活>(见< 2003文学中国>,花城出版社, 2004年 1月版),写一个没有姓名的"坏孩子"在北京的严冬里从"少管所"接连向"姐姐"发出两张呼救的明信片.他写道:"姐姐,冬天来了,我这里很冷.盼你寄来棉衣.  相似文献   

9.
2017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贺信中,再次向中国记协提出建设"记者之家"目标.笔者作为从业20多年的新闻工作者,听到"记者之家"感觉非常亲切.中国记协成立8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确不愧为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娘家",许多人都得到过记协多方面的教育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最初听到"孙庆国"的大名,是在某出版社一次隆重、严肃的社情分析会上.社长为佐证他一个新的观点、强调一项重点工作,一次次用洪亮的、充满权威的口吻说道:"据开卷公司的孙庆国先生说"……  相似文献   

11.
程平 《新闻前哨》2005,(1):15-16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的事很多,但解决"三农"问题是首要任务之一。"三农"问题,农民是核心。2003年12月中旬,出访的温家宝总理在被记者问及首要处理的工作时,他表示,国内的问题,第一还是"三农"问题。温家宝履任总理之际,同样也有一次经济问题排序:第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时候,水稻专家袁隆平到安徽指导高产水稻种植.自然,有关媒体记者闻讯也随往报道.七十多岁的袁隆平在有关农业人员陪同下,来到稻田田埂上,他一边仔细查看着稻穗,一边向身边人员讲述着有关技术问题.而电视画面在记录这一切的同时,将另外两台摄像机拍摄袁隆平的镜头也摄入画面.  相似文献   

13.
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世界一大奇迹.这个奇迹的创始人名字叫:袁隆平. 阳春三月,我来到湖南安江农校档案室,一边查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及其成果的档案记录,一边听他们讲述人类饥饿之救星袁隆平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不久,在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总书记在贺信中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更是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联合报>记者的提问时说到:"在元朝有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斯里兰卡、印尼等国爆发由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我国政府和媒体对此次灾难给予密切关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参加海啸峰会,他的专机捎了16吨捐助物资。“中国总理是唯一一位用自己乘坐的专机给我们运来救灾物资的外国领导人。”印尼外交官员拉赫  相似文献   

17.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经典之言,是他作为一名院士的成功之道. 什么是大地?对科学家来说,人民就是大地,实践就是大地.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什么是大地?群众就是大地,生活就是大地.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才不会坐井观天;只有走进基层,才能妙笔生花;只有扎根基层,新闻作品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8.
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六村党支部书记达吾提·阿西木在地震中失去5位亲人,温家宝总理视察灾区时深情地对他说:"在北京有个总理,他也是你的亲人。"这次,达吾提·阿西木当选为"200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上北京领奖,便专门到中南海拜见温总理。请看-  相似文献   

19.
2月19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荣获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在袁先生获奖前后,我有幸于1月16日、2月19日和22日三次采访了他。 记者和院士交朋友 曾有人说,袁隆平很难采访。然而,作为一位与他相交30年的朋友,我却知道平易近人的袁隆平院士无论是对记者、对干部、还是对农民都很友好,只要抽得出时间,他都会热情接待。 作为新华社湖南分社长期从事农业报道的记者,我长期把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作为采访基点,从70年代开始,就在  相似文献   

20.
袁隆平对中国"第五大发明"杂交水稻的贡献早已世人皆知,但鲜为人知的是,杂交水稻的研发是一场举全国之力、政府与民众广泛参与的集体大协作。数十年来,许多像袁隆平一样的科学家前后参与了这场"夺宝大战",这个始于特定年代并延续至今的科研计划,如今几乎是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一眼望去,颜龙安的试验田里满眼碧绿,看不出庄稼之间有什么差别。"这一蔸是不育系,旁边一排是恢复系,这一亩是野生稻,那一块是超级稻……"听了他的介绍才知道,这些看上去长得差不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