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琳娜·玛利亚·瑞拉蒙狄丝是墨西哥裔美国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以奇卡诺女人的生活为素材,真实再现了少数族裔在美国这个所谓的民主国家里的痛苦挣扎和受到的不公。作品充满了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旅游文本翻译近年来出现了本土文化的失语现象,即不注重展现本土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特色,将跨文化交际等同于西方文化的导入甚至是同化,这完全不符合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其结果必将导致一个缺乏本土文化认同感的民族,不利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山西晋祠旅游文本的翻译提出了本土化身份构建的原则和必要性,以增强译者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解读文本,让学生领悟阅读方法,积累学习经验。但是,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没有新鲜感,只有厌倦感。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核心语句、诗文对照、文言素材和故事资源等陌生化手段,创设读书情境,使学生在津津有味中品读文本,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  相似文献   

4.
探究是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众多类型的小学科学探究课中,有一类课是通过提供文本资料引导学生实现信息重构的“文本探究课”。“文本探究课”的有效开展,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文本探究的实效性并不高,为此,教师应巧妙优化处理文本信息,采取整合视频文本、精设阅读文本、模糊问题文本等策略,触发学生探究兴趣,提升探究动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文本探究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她们的渴望、需求、创造性和才能往往被忽视,但她们一直在积极努力地寻找自我身份。《紫颜色》的女主人公西丽经历了从自我身份的丧失与扭曲到自我身份的发现再到拥有真实自我的过程,最终摆脱苦难——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找到了自我。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曹操、毛泽东、富兰克林等自传为个案,阐释了中西自传叙事中的自我身份政治建构的特征.我们认为,自传的自我身份政治建构可以有三个途径:一是把我等同于"我们",如<毛泽东自传>的叙述者;二是自我肯定,如曹操;三是把自我置换成民族政治寓言,如富兰克林.自传性创作这个文学永远不可能弃之的母题,总是与自我身份政治建构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7.
当下高中语文教材文本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胸怀天下,以人类或民族大业为己任;关爱人生,感慨命运离愁、人生失意和情爱难舍;坚定信念,追求人的价值存在;利于教学,对语文的教与学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镜像和凝视理论中,拉康认为,原初的自我只是一个“空无”,主体的诞生伴随着自我身份认同的确立。与此同时,自我身份认同必须建立在作为镜像的他者之上,因而包含着虚假的成分。由于他者的凝视总是先于主体的观看,主体总是带着他者的目光打量自我和观照世界,并常常对此浑然不知。随着自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创作和分享Vlog已成为当代年轻人表达自我的新潮方式和实现身份认同的理想镜像。但在制作Vlog的过程中,创作者们往往是以某种他者的目光进行自我身份的想象性认同的,其中的自我看似在场,实际上却是缺场的。这种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代主体在仿真世界中的异化、自恋,以及与现实的割裂。  相似文献   

9.
对作者心理的探究就是站在作者的立场,走进作者的心里,带着作者那样的想法,用作者的眼光去看人看事、观物观景,也就是"知人论世"。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性格禀赋,基于文本探究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师范生身份的确立必须要师范生付出一定的行动才能获得。师范生明确自己的身份就是对自己的地位命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使自己和其他的大学生有区分,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身份和行为相一致。同时,师范生在教师公共形象的指引下,通过正身、修身、实践和反思,用行动使师范生身份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1.
翻译的根本是翻译意义,符号学提供研究意义的基本原则。表意涉及“意图意义”(发送者)、“文本意义”(符号信息)、“解释意义”(接收者)。没有文本身份,任何文本无法表意。《法意》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启蒙译作,基于全文语料,聚焦译者严复实现全方位启蒙意义传送的方法,其译本《法意》呈现独特的“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文本身份,具有政法性、经济性、艺术性、科技性、修辞性等多重文本身份特征。  相似文献   

12.
身份是一个作家的标志,也是一个时代文学印记的表征。浩然是中国当代作家。从作家"身份"的视角审视浩然的创作,并结合其所处的特定的时代背景分析,发现他对身份的欲求与其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先是农民,继而成为基层工作者,又从事过记者职业,最终获得了"作家"身份。每一次身份转变带来的精神的、思想观念的,乃至心理的、行为习惯的变化总是会投射到创作中,影响了作品的生成。"作家"身份的确立决定了他言说的选择、走向与矛盾痛苦,也决定了作品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3.
学术文本中作者身份的体现一直受到抑制,学术交流不能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直接顺畅地进行。近20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开始重视到作者身份在论文中的构建这个问题。为了与时俱进,并与国际期刊接轨,国内的学术写作规范也应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伊斯坦布尔的幸福》以一场未遂的"荣誉谋杀"为主线,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玛丽对于"身份认同"的思考与建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玛丽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变化,阐述她自我认同的建构过程,并挖掘这种认同产生背后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5.
建构能动的自我:教育改革中教师身份的自我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角色由以往被动执行者转变为变革主体的过程中,教师身份的自我觉醒与认同是一个核心因素。但是,近十年来,教师在教育变革中存在种种不适,甚至畏惧教育变革,自我认同未被唤醒或者迷失。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需要通过对内用力的自我修炼与对外表达的叙事研究来建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6.
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河南师范大学简介为研究文本,对其自我推销性进行探析。在Fairc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模式和Gee的构建理论框架下,试图通过对该学校简介的话语分析,探讨该校如何通过话语来构建该校为"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现实"及"身份认同",从而市场化地推销自身,吸引潜在生源。另外,文章还试图通过对该校简介文本市场化因素的剖析,解开话语表面的神秘面纱,引导人们形成批判性的阅读文本意识。  相似文献   

17.
解读文本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解读文本犹如品尝美味,要细嚼慢咽,才能真正品味出文本的奥妙。要读懂文章,就要反复读,读出作者的想法,读出学生的需求,读出教师的教法。这个过程,大致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通读、复读、细读、回读。  相似文献   

18.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所以只有学生文章看懂了,看透了,他们的解题水平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19.
杨帆 《考试》2010,(4):11-13
“探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三个考查层级。考查如下:(1)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深化新课程改革,突破课程实施薄弱环节,依赖于教师主动地行动和真实地发声,而自愿的能动行为离不开教师身份的自我认同。教师身份自我认同分为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次,在新课程实施上,依次表现为忠实取向、相互调试取向和创生取向。提升教师身份认同层次,深化新课程实施,应明晰教师身份存在的根本,在新课程实施纵深行进中帮助和支持教师,关注教师生存境况,考量教师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