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一年前,当编辑部找到王晓德教授的时候,王教授是不想接受采访的,后经李剑鸣教授等人的劝说和本刊的多次动员,加之其弟子李巨轸的辛勤工作,才有了今天这篇访谈录,足见其对名利的淡泊.当王教授回忆起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一段最留恋的美好时光时,也足见其后来潜心治学的艰辛.王教授是在其恩师杨生茂先生的循循善诱下,一步步迈进学术殿堂的;在王教授的言传身教下,其弟子也逐步走上学术之路,桃李芬芳.   ……[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4.
本刊中青年学者访谈一直集中在史学研究的佼佼者,本期介绍的是历史教育专家。教学研究在大学属三级学科。很多人瞧不起教学法,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实际上,教育科学化离不开教学研究。比如高考命题,并不是有学问就能做得好。过去命题可以完全靠经验,现在,只有经验和学问,不懂命题理论、不掌握命题技术就很难做好这项工作。聂幼犁先生是目前国内历史学科课程和教学研究的唯一一名博士生导师。他的很多成果和研究心得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6.
采访时间:2006年6月 采访地点: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喻春梅,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4级博士生。(本访谈录已经郑大华教授审正) 编者手记:做学问,贵在有思想、有灵魂。有人曾感叹一部二十四史从头读到尾,花了好大工夫,还是写不出东西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思想,无法用理性之光照亮史料背后的东西。研究思想史的人很多,然而,什么是思想史?什么是哲学史、文化史?其间又有什么关系,不少入闹不清,结果写出的思想史千人一面。郑教授对近代思想史的内涵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理论,他写出的东西就有了灵魂,有了个性。郑先生与葛兆光先生各自完成了不同的思想史专著,风格内容迥异,但他们都得到学界的好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的著作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8.
马敏-朱英,在史学界总是被人们连在一起的两个名字。盖因都出自章开沅先生门下,其学术又都发端于商会研究。两人有共同的成果,但后来的发展有所不同。本刊访谈的第一位中青年学者侯建新教授倾心研究的是西欧社会转型问题,由此解读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本篇朱英教授关注的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商人社团等问题,由此解读中国的资产阶级及其活动的空间。我们认为,他们的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反映了新一代学者广阔的学术视野。提到中国的资产阶级,人们头脑中的反应往往都是维新派、革命派和软弱、妥协的两面派特征等概念,倾听了朱英教授的一番宏论,令人耳目一新,原来还有如此之多的未知领域。其实我们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了解十分有限。如同听了侯建新所谈一样,历史其实并不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9.
采访时间:2006年9月26日 采访地点: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F110室任东来教授工作室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胡晓进,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本访谈录已经任东来教授审正) 编者手记:任教授是我们采访的第二位年龄小于50岁的青年学者,前一位是林文勋教授,40岁,文化大革命开始那一年1966年生,任教授1961年生,45岁。他们与其他五六十岁的学者相比,没有经受过“文革”的“洗礼”,阶级斗争观念、意识形态思维对他们的桎梏相对微末。所以,他们吸纳各种新论新法的能力更强,思想更活跃。他们的问题意识也不同。因为没有接受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训练,所以他们能客观、冷静地对待历史,或者径直进入自己研究的主题。这在林教授的“富民社会”学说,在任教授“跨学科和跨文化学术”的研究中很明显。这样的访谈录,读起来另有一番意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11.
很多人是通过《读书》杂志知道了许纪霖这个名字。他的文章流畅,又有思想性,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尤其是知识分子,从他的文章中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中国社会。上个世纪80年代涌现出来的新生代学者,开创了史学研究的很多领域,例如心态史,这是过去史学著作中从来没有的。历史是人创造的。无论是英雄,还是民众,当时他们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历史著作如果缺少对人们心路历程的描述,也就变得枯燥无味。许先生在访谈中讲到的“历史的灵魂是故事”,实际也是主张把人的活动放在历史的中心地位。想一想,现在的中学历史教学,总是给孩子们讲什么性质、意义,真是把历史打扮丑了。本刊的中青年学者访谈已经进行了20期,现结集出版第一册。我们用书刊结合的方式,传播这些新生代学者的思想和成就,其目的之一,正如许氏所言:改变我们的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12.
13.
2007年4月20日,美国人文主义者协会和哈佛人文主义者牧师会联合向杜维明先生颁发了“人文主义杰出成就奖”,杜先生被称赞为“儒家人文主义的世界领袖,中国哲学方面在世的最重要思想家之一。”这说明因为杜先生等人的不懈努力和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中的人文主义特征正在受到美国思想界的关注。同时,美国思想界也正在兴起“新人文主义”的思潮,其主要特征是尊重宗教信仰,但是采取多元主义的立场,同情和接受怀疑论者、无神论者及其他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杜维明先生认为儒家的人文主义和“新人文主义”有契合之处,但是他认为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启蒙思想造成了人们对于宗教问题的不敏感,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这些思潮也对中国造成了很大冲击。杜先生认为儒家的传统可以为“新人文”和“新启蒙”提供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阎步克谈自己的学术道路心平气和不事张扬,他淡化了自己刻苦用功的一面。上个世纪史学界偏重古代史研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状况不知梳理了多少遍,要想再出成果比较困难,但是,他做到了,其中的枯燥和艰辛不是一般人能忍耐的。史学研究不仅仅靠天分,更重要的是勤奋加思考。其中的乐趣也只有那些爱思考的人所自知。去年年底,北大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由吴宗国主编了一本《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阎先生撰写了其中两章。这本书讲清了很多问题。建议中学教师将此书置于案头常读。  相似文献   

15.
采访时间:2005年6月 采访地点:沈阳辽宁大学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卞季,本刊编辑部工作人员编者手记:任爽教授在总结自己学术研究的经验时,引用了梁启超的一个观点,即“鉴空衡平”,意思是学术研究不能先有成见,评价历史事件人物要出于客观公平之心。联想到五十多年来,史学界,那么多的人把那么多的精力和光阴放在论证中国历史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分期的争论中,就是研究之前,先有“成见”在胸,接着斯大林在联共(布)党史中勾画的“五种社会形态”之图“索骥”。又如,过去有人评价抗日战争中历史人物,先有一个观念在脑中,即国民党政府是不抗日的,几乎把为抗日牺牲的国民党抗日英雄业绩一笔抹杀,无视张自忠、李宗仁、杜聿明、孙立人、薛岳、卫立煌、傅作义、戴安澜等千千万万为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甚至牺牲的英雄,这里就缺乏一个“公平之心”。可见,“鉴空衡平”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一个多么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17.
18.
穴接上期雪问:我记得,您80年代曾经说过革命史不能称其为历史,现在还坚持这个观点吗芽能不能略做解释芽答:也不是绝对的不能称为历史。实际上,革命史是众多范式中的一种。革命史这种范式有其特定的政治功能,即在革命时代起到宣传动员大众起来革命的作用。要鼓动,必然要强化这个社会的阶级划分、阶级斗争,然后把一部复杂丰富的历史简化为推翻三座大山、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的过程。但是,这不是全部的历史。如果把它当作历史的全部内容或中心线索,就会忽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十分重要的东西。中国现代化,实际上涉及西方工业文明与…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