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分布式电源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并联均流技术使得分布式电源系统稳定、可靠的供电成为可能.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采用主从设置法和基于 ARM 内核的 MCU 的数字均流法相结合的均流方案,实现两路或三路开关电源供电模块的电流均衡.此外,增加了欠流保护电路,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虞菊英 《科技广场》2005,(8):117-120
本文基于软开关PWM技术和并联均流技术,研究并设计了变电站电气二次系统中直流电源模块单元,提出了电源模块总体设计方案,采用移相控制器UC3875设计了移相控制电路,实现了变换器主功率管的软开关工作状态;研究设计了大功率MOSFET的驱动电路,能够满足100kHz开关频率的要求;运用均流控制芯片UC3907设计了电源模块的均流控制电路,使模块单元具有可并联功能,可以实现多模块并联组成更大功率的电源系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500kV变电站UPS电源运行方式的分析,指出了3种常见双机UPS电源运行方式的利弊、并联冗余型UPS电源易产生环流、不易均流的弊端,提出了500kV变电站UPS电源的运行方式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直流电源,配置串联冗余热备份型的UPS电源,为今后新建500kV变电站UPS电源选型奠定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发明与创新》2005,(3):47-47
日本横河电力电器公司研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无接插件照明系统,从而打破了电器设备照明灯具使用时必须用软线和接插件与电源连接起来的作法。这种新系统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采用高频恒流发生源用为电力接受与传送的电源变压器,这样不用接插件和联接线,也可得到各种负荷的电能。  相似文献   

5.
现代电源技术是应用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综合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和电磁技术的多学科边缘交叉技术,在各种高质量、高效、高可靠性的电源中起关键作用。电力电子的发展将使电源技术更加成熟,实现高效率和高品质用电相结合。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是开关电源技术发展的基础,随着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和适于更高开关频率的电路拓扑的不断出现,现代电源技术将在实际需要的推动下快速发展。新型的电源电路拓扑和新型的控制技术,可使功率开关工作在零电压或零电流状态,从而可大大的提高工作频率,提高开关电源工作效率,设计出性能优良的开关电源。  相似文献   

6.
现代电源技术是应用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综合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和电磁技术的多学科边缘交叉技术,在各种高质量、高效、高可靠性的电源中起关键作用。电力电子的发展将使电源技术更加成熟,实现高效率和高品质用电相结合。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是开关电源技术发展的基础,随着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和适于更高开关频率的电路拓扑的不断出现,现代电源技术将在实际需要的推动下快速发展。新型的电源电路拓扑和新型的控制技术,可使功率开关工作在零电压或零电流状态,从而可大大的提高工作频率,提高开关电源工作效率。设计出性能优良的开关电源。  相似文献   

7.
高压脉冲调制器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电子枪和磁控管提供电源,本文针对医用加速器使用中不时发生的磁控管灯丝欠流故障,对磁控管灯丝电源电路进行分析并优化,彻底解决了磁控管灯丝欠流故障误报的发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高压脉冲调制器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电子枪和磁控管提供电源,本文针对医用加速器使用中不时发生的磁控管灯丝过流故障,对磁控管灯丝电源电路进行分析并优化,彻底解决了磁控管灯丝过流故障的误报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交通流存在着自由流、同步流和堵塞流三种状态,各种状态均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性质,企图用某一种算法进行短时交通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其中,同步流状态准确的预测和诱导,可能最在限度地减少并尽可能避免交通拥挤出现的次数与持续时间,利用混沌预测技术对其进行短期预测,可得到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铁路信号智能电源屏,是指采用模块化电力电子技术,具有实时监测、报警、记录和故障定位功能的供电设备。智能电源屏虽制式众多,但它们具有共同的技术特征。其最主要的技术特征是设有监测单元,具有自动监测功能,实现了电源系统的实时状态和故障的监测及远程监控和管理。此外,各种智能电源屏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模块化,即将各种交、直流电源按用途设计成不同的模块,用户根据需要选择模块,构成供电系统。智能电源屏广泛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包括无触点切换技术、逆变技术、锁相技术、软开关技术、功率因素补偿技术、并联均流冗余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以保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草地多功能性及其调控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亮  李奇  赵新全 《资源科学》2020,42(1):78-86
三江源区是地球第三极典型代表区域之一,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物物种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发育和保持着世界上大面积原始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中国和亚洲重要的淡水供给地,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和重点区。生态系统服务、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草地是三江源的主要植被类型,由草地管理引起的诸多生态、环境、社会问题,其管理和治理不仅是牧区的问题,也是包括黄河、长江、澜沧江等江河流域的问题。本文综述了三江源草地管理的现状、问题和需求;提出了基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对草地“生产—生态—生活”多目标需求的多重管理目标及管理框架,建立三江源区域草地进行多重目标管理的调控途径及技术支撑;以期对三江源生态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园建设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后续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创业生态系统已成为创业研究的重要主题,对建设系统性创业支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于以往基于单一要素视角对创业活动的研究,创业生态系统关注主体互动及其所处环境对创业活动的支持,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高度关注。运用编码方法进行文献梳理分析,提炼总结出创业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框架,详细论述创业生态系统的当前研究主题:基于创业生态系统概念界定的系统类型划分与测量研究、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模式与治理机制研究、创业生态系统的不同层面影响以及创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演化路径研究。最后,为推动创业生态系统研究,从4个方面提出未来可以进一步关注的研究问题。研究结果对于清晰创业生态系统当前的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方向、推动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尹君  谭清美 《科研管理》2020,41(1):90-97
本文基于军民融合程度内涵,从军民融合广度和深度层面研究其结构,然后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视角对军民融合程度进行评价,最后提出军民融合程度优化对策。研究表明:军民融合程度是由军民融合广度和军民融合深度构成的“二位一体”的综合系统。广度上,覆盖产品军民一体化、规范军民一体化以及宏观调控体系军民一体化。深度上,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向研发、试验、生产和服务等若干环节全面渗透。微观、中观和宏观军民融合程度的值域均为[0,1]。通过构建自上而下的军民融合程度优化对策体系,可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谭汉松  王宙 《科技广场》2007,(11):28-31
本文首先从当前电信行业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以及不断变化的软件需求引出了一种新的软件架构模式SOA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性特征。然后针对电信运营支撑系统中的两个核心系统SFS和TSAP系统接口的具体业务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SOA的设计思想,并且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实现流程和应用逻辑结构图。通过电信运营支撑系统上线以来的实践证明,该接口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能很好的满足系统对稳定、高效和可扩展性的要求,缩短了开发应用的周期,使得代码的可移植性和重用性得到提高,并大大减少了系统维护的工作量,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中德海洋学核心期刊论文国际合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琪  华薇娜 《现代情报》2016,36(2):150-156
本研究选取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中国和德国发表的海洋学论文,将论文分为国际合著组与非国际合著组,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助EXCEL、SPSS和UCINET软件,比较两国各年的发文量、论文的篇均作者和篇均参考文献数、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论文的被引频次以及合著国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海洋学领域的国际合著起步晚于德国,但发展迅速,近年来中国海洋学国际合著的论文量已超过德国;同时中国海洋学国际合著论文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都弱于德国,并且中国海洋学论文合著国家的范围也小于德国海洋学的合著国家。  相似文献   

16.
坚持科技创新 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人类开启可持续发展新文明时代以来,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国家基本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表率。20年发展历程表明,可持续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科技创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我国科技创新在以下4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可持续发展:(1)在保障人口健康、食物安全和优化人居环境等方面,满足人类发展的合理需求、提高人类的福祉水平;(2)在海洋和空天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等方面,消除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障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3)在提升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绿色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等竞争能力方面,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巩固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4)在形成先进的环境伦理和发展观、构建国家科技-文化-体制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提升战略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探索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等方面,助推社会进步与文化建设进程、增强发展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critically assesses the policy orientation, social impacts, and linkages of telecommunic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in a government deregulated policy environment and an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economy. Deregulation has been driven by both ideological and technological demands, stemming from sever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s in the world economy, the collapse of state socialism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greater oligopolistic competition among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 expanded infrastructure of new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is the foundation of a worldwide political economic regime of accumulation. ICT increases command and control capabilities of large corporations, together with the mobility and liquidity of capital, making it essential to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creation of global "information city" networks. At the same time, government deregulation and rapid technological change are associated with a number of spatial, economic, and social dualisms.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北黑土地经过60年高强度利用和不合理耕作导致其有机质减少、碳氮严重失衡、微生物群落失稳等一系列退化过程,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黑土有机质含量降低是黑土退化的核心问题。生物是一切有机质的源泉,生物驱动的有机质动态平衡是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稳定及土壤质量的基础。然而,东北水热资源限制致使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质转化困难,制约了黑土质量提升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黑土粮仓)”设立了“黑土地产能和质量提升的现代生物学技术”攻关任务;该攻关任务围绕绿肥等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质动态平衡机理、秸秆低温腐解的生物学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研发黑土质量提升相关的变革性、颠覆性生物技术,突破黑土有机质转化技术瓶颈,促使黑土地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趋于良性平衡,为黑土地质量和产能提升提供重要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绿色科技创新是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形成绿色发展模式目标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分析绿色科技创新定义的基础上,探究绿色科技创新理念的理论基础,全面阐述绿色科技创新的实践意义及其经济、社会、生态三重价值;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建设的新要求,指出绿色科技创新在此国家战略实现过程中对促进流域经济绿色发展、保...  相似文献   

20.
生态国土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属性和功能,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加强生态国土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专家座谈咨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生态国土建设的科学内涵、基本框架、技术路径和政策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系统阐述。生态国土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发挥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作用,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部署落实到自然资源领域的各个环节。基本框架是以源头保护、节约利用、整治修复为主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集中统一管理自然资源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自然生态,改革和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生态国土基础能力建设和科技创新支撑,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加强规划和引导,加快开创生态国土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