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政府联合构建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资源共享,多赢发展.文章从跨学科研究的“大学科观”的角度来探讨协同创新科研平台建设,针对协同创新的跨学科基础、平台团队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学科发展和协同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和科研院所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高校和企业资源整合的需要,联合培养基地的建立对高校更好地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通过建立联动基地管理模式、制定有效的组织管理制度、构建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实现和企业、科研院所之间共同营造科研创新平台,能够有效提高研究生创新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工作,不仅能直接提高科研院所的科研水平和工作质量,而且对于促进高校整体的科研工作都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加强学校对科研院所的领导、深化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和强化高校科研院所的自身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关于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供高校从事科研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工作,不仅能直接提高科研院所的科研水平和工作质量,而且对于促进高校整体的科研工作都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加强学校对科研院所的领导、深化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和强化高校科研院所的自身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关于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供高校从事科研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内蒙古地方高校科研团队现状的基础上,以协同创新为研究视角,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内蒙古地区4所高校的科研团队进行了对比,选取政、产、学、研、用作为主要指标。根据所得结果对提升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绩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重视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健全组织与管理制度创新;增强高等教育的整体规划;与政府、高校、产业、科研院所以及用户开展多方位、多样化合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定期对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绩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针对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及科研合作管理机制,分析了高校科研特点及校企科研合作中存在成果转化率不高,校企合作沟通不畅,合作目标不明,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通过调研3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建立共同承担科研任务的互动机制、有效沟通机制、硬件设施运行共享机制和有效的政策支持机制四个新的机制,以此实现高校与企业科研合作的深度融合,激发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新时期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探索。在国家方针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倾注优势资源,并依托政府、科技服务中介组织等的全面支持,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方面的活动,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能,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科研活力,最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国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洁 《文教资料》2014,(16):124-126
高校是知识的主要生产者和提供者。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整合和流通起着重要作用。政产学研是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要不断加强高校的科研管理,完善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积极探索高校在科研管理过程中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新思路、新办法,从而促进科技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9.
我国科研系统主要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研机构三大部分构成。目前,这三个科研子系统各自独立运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基于利益驱动的自愿协同创新尚未成型,造成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开发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导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10.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实现大学、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之间新型合作关系的主要产物,不仅深化了政产学研合作,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还为优化高校科研组织结构,使高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对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以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例,从目标定位、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我国当前高校科研组织变革提供诸多启示:革新学术理念,开展跨学科研究;建设新型平台,创新组织运行机制;重视社会影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注重社会贡献,制定科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是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明确各主体创新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上海市为例,选取2010-2019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计算上海市创新活动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并分析各主体创新活动的贡献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海市创新活动对该地经济发展贡献率为49.03%;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创新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相当,工业企业略低;科技经费投入对各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均具有积极意义,科研人力投入对高校有正向影响,对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论文对提升各主体的创新能力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的出台,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购买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无论种类和数量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该文分析并介绍了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集约化管理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集约化管理的意义,并提出加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集约化管理的政策措施,以期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3.
科研实验室一直以来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研发和生产实践的主要平台,其在本科实验教学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为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定位于产学研综合发展的要求,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岩模拟科研实验室引入地质学专业本科沉积学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了科研实验室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推进了地质学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锻炼了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实践教学现状,结合学校物理学科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探索教学平台建设的改革创新。通过科研转化与学科交叉,拓展创新实践项目;开放实验、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互为补充;利用科研院所和工厂企业资源,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了多元化、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革新;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提升了实验队伍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使实践教学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要从坚持"扶强扶优"与"扶弱扶需"相结合原则,引导地方高校踊跃参与省级层面的协同创新;建立形式多样且功能齐备的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将服务"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目标与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分层次构建区域高校协同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的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模式;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保障,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外部需求和内生动力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等方面来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6.
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利益相关者有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校内学科院系,还有师生个体等。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有助于我们理解"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即: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应与区域的产业技术创新相对接,政产学研各方应依托中心促进区域创新网络的完善;中心应加强与校内学科院系协同发展,促进相关学科的创新能力提升;中心的建设应把"人才"放在第一位,营造促进师生发展的学术环境。基于长三角多个协同创新中心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实践,论文针对以上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从科技创新向科研创新继而向管理创新的过渡,要真正实现高校、科研院所成为知识的发现和传播主体,企业成为需求和投入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与使用的主体,政府转变职能、成为创新管理的主体,迫切需要重构一个新的科学合理的体制和机制,从而提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依托专业服务机构 创新高校仪器设备社会化服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在政策上对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科研仪器社会化服务给予了鼓励和支持。该文以北京科技大学试点引入专业服务机构促进科学仪器设备使用的社会化服务为例,围绕建设背景、实施过程、建设成效等内容,对高校仪器设备资源社会化服务创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核技术在我国科学研究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发展变化现状和已取得的成绩,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高校科研院所使用和管理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及60 Coγ辐照装置的特点,从法规、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提出高校科研院所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及60 Coγ辐照装置安全管理措施。必须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科研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科研"的观念;务必保证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和60 Coγ辐照装置的安全,减小其危害,防止放射性事故或事件发生,以维护本地区居民及高校科研院所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和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研的社会化、集体协作化发展使传统的高校科研管理观念和方法都面临变革,但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相对滞后,分析了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矛盾,从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管理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科研管理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