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语文读练学用初二册荔枝蜜欲扬先抑曲折有变——情感线索的剖析【课文指要】课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欲扬先抑,曲折有变,写来能引人入胜。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大致如下:“不大喜欢”(因儿时被蜜蜂螫过)→产生了观察蜜蜂的好奇心(因喝荔枝蜜而引起)...  相似文献   

2.
李曙嘉 《语文天地》2013,(10):34-35
散文一般讲究表现手法的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对这些技巧进行鉴赏,可以直接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表现手法产生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3.
讲读重点以感情变化为线索,构思精巧。围绕中心选材,形散而神聚。劳动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忘我地劳动。简要导析《荔枝蜜》是篇充满诗情画意与生活哲理的优美散文。它借赞美蜜蜂的辛勤酿造,热情地讴歌了亿万劳动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而进行的忘我劳动。作者围绕这一中心,以其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选材组材,精构成文。全文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因儿时被蜂所螯,感情上总是“不大喜欢”。这件趣事写得曲折生动,感情由疼痛气恨到可怜到疙疙瘩瘩,一波三折,既符合儿童心理,又使文章曲折多变,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引出后文对蜜蜂感情变化的记叙和描写。  相似文献   

4.
荔枝蜜     
角度之一: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文章开头写“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并写出事例解释对蜜蜂不喜欢的原因,这是欲扬先抑之笔。接着叙述小住从化温泉,看到了荔枝树,喝上了荔枝蜜,为蜜蜂的创造才能而惊奇,对蜜蜂动了向往之情,这是对蜜蜂感情的第一次变化。参观养蜂场,与老梁对话,对蜜蜂才有了真正的了解,对蜜蜂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是对蜜蜂感情的第二次变化。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感情上与蜜蜂融为一体了,这是对蜜蜂感情的第三次变化。全文一线贯串,层层推进,前后呼应。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引导学生看课文,找出“我”对蜜蜂感情变化的地方(三处)。二、跳读:1、5、17、19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不喜欢——喜  相似文献   

5.
荔枝蜜 巧用“扬抑”有序有度 【借鉴与提示】 《荔枝蜜》一文通过对蜜蜂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赞美,热情讴歌了广大全心全意创造新生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鲜明隽永,耐人寻味。这除了作者巧妙地以物暗喻人,让读者产生丰富而美好的联想外;更值得借鉴的是,作者在全文结构上刻意安排了一条由抑而扬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从而产生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文中一开笔就忆及小时候曾被蜜蜂螫了一口,从此“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  相似文献   

6.
教学香港作家小思的《蝉》,很容易让人想到传统篇目——杨朔的《荔枝蜜》。这两篇文章的写作思路都是:对物(蝉、蜜蜂)先是厌烦、心里有疙瘩;再由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它的闪光点(蝉虽聒噪,但对生命有着执着的坚持;蜜蜂虽蛰人,但那是它的自卫,它勤劳地酿造了香甜的蜜),最后作者都对这些小生灵或宽恕或喜爱。写法上都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值得我们写作时借鉴。  相似文献   

7.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中年时期为回忆儿时保姆长妈妈所写的一篇叙事散文。这篇文章中的写作技法均有可学习借鉴之处,诸如欲扬先抑、雕琢细节、详略安排、视角转换、表现手法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写作技法的讲解,可让学生在理解把握文章主旨、赏析语言的同时,逐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文本这样告诉我们《灰椋鸟》是篇记事写景的散文。课文描述了"我"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归林、闹林的情景。文章欲扬先抑,一开始就说"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到后来观赏了百鸟归林闹林之后被深深地感染了,  相似文献   

9.
反衬的魅力     
反衬法是作文中一种颇具魅力的表现手法。所谓“反衬”,顾名思义,即用反面事物衬托,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从写作实践看,使用较多的是欲扬先抑。欲扬先抑的反衬常有三种情形,现从古诗中略撷几例供同学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胡杨三千年》是一篇充满激情的托物言志的散文佳作。作者采用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的手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富有激情的语言,写就了一篇昂扬而深刻的美文。作者开篇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叙述钟情于胡杨的原因,像是在叙述一位成功人士悲苦的身世。它出生的卑贱,长相的丑陋,环境的恶劣,一切客观存在的条件,都是那样惨不忍睹,根本无法与柏树、银杏相比,然而它却造就了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更让人敬佩的,是它不为恶劣的客观条件所限,创造了几个“第一”,特别是对人类的贡献最大这一条,尤其令人起敬。只知奉献,没有索取;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相似文献   

11.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托物言志,意境隽永。它不象一般散文那样言论直遂,一览无余,而是缘意造境,融境入意。它描绘了蜜蜂酿蜜的繁忙无私,农民的辛劳,构成了开阔深沉的意境:劳动能酿造生活的蜜。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托物言志,意境隽永。它不象一般散文那样言论直遂,一览无余,而是缘意造境,融境入意。它描绘了蜜蜂酿蜜的繁忙无私,农民的辛劳,构成了开阔深沉的意境:劳动能酿造生活的蜜。  相似文献   

12.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这是茅盾的《白杨树》。他的《白杨礼赞》是现代散文园地里的一朵奇葩,这与其中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是分不开的。一、欲扬先抑文中先写在“黄与绿主宰的”“无边无垠的”“坦  相似文献   

13.
"文似看山不喜平".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开头先写"我"小时候爬树被蜜蜂蜇了一下,心里对蜜蜂总"疙疙瘩瘩",虽经大人解释后原谅了它,但从此以后每当见到蜜蜂"总不怎样舒服",接着宕开一笔写小住从化温泉,看到荔枝林,尝到荔枝蜜,对蜜蜂动了向往爱慕之情,当参观养蜂场,进一步了解蜜蜂后,"我"对蜜蜂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感情上与蜜蜂融为一体了.  相似文献   

14.
李一信 《小读者》2012,(5):35-35
春天是花的世界。杨铭同学的《春花》就是想着力描写这一景观的。读他的文章,我们眼前的确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春天,桃花灼灼,玉兰恬恬,蝴蝶翩翩,蜜蜂匆匆……散文在创作中,虽然如行云流水般自由,但决不是不受约束的松散。散文和诗歌一样,同样贵精。好的散文必须讲真话,但只讲真话还称不上好散文,  相似文献   

15.
欲扬先抑     
[一技] 欲扬先抑,可以当作一种人物描写的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贬低、压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发力.  相似文献   

16.
杨朔的《荔枝蜜》、《雪浪花》等散文脍炙人口 ,“北杨南秦”是对杨朔、秦牧散文的共识与赞誉。但也有人批评杨朔散文艺术表现的不足之处 :一些作品在构思上还未能做到独出心裁 ;没有掌握多副笔墨 ,在文字上微露斧凿的痕迹 ,失之太做。《荔枝蜜》是由蜜蜂写到人 ,由赞蜜蜂的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很多到赞劳动人民忘我劳动无私奉献 ;《雪浪花》也是由写雪浪花到写人 ,由赞浪花撞击岩石到赞劳动人民铸造江山的伟力———笔者认为 ,这不叫“微露斧凿的痕迹”“失之太做” ,而是一种创作的思路 ,谋篇的格式———“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一种值…  相似文献   

17.
王晶同学问:“《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作者用比喻、拟人,用了对比烘托、欲扬先抑,用了象征。手法多了,我就觉得搞不清楚,特别是象征,与比喻、拟人容易混淆。老师,你能给我讲讲吗?”好的,抒与情散文中常常用到象征手法,象征就是托物言志,和比喻、拟人有以下区别:一、角度不同。象征是创作手法,是一种借所托之物寄寓所托之义的手法。比喻、拟人则是一种修辞手法,修饰语句使之更完美,更通俗易懂的手法。它们的本质属性是不同的。二、范围不同。象征一般是通篇运用,如杨朔的《荔枝蜜》。文章开头写对  相似文献   

18.
《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由不大喜欢蜜蜂,到想去看看它,到纵情歌颂它,最后梦见自己也变成蜜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在由蜜蜂辛勤酿蜜引起联想的基础上,热情地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忘我劳动的高尚品质。“荔枝蜜”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作者可以纵横驰骋,运笔如风,天南海北,古今中外,随处下笔,但又必须处处紧扣中心,就好像一串精  相似文献   

19.
欲扬先抑     
李阳海 《初中生》2009,(5):20-22
【一技】欲扬先抑,可以当作一种人物描写的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贬低、压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发力。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造成前后对比鲜明,这样既可造成文势的波澜起伏,  相似文献   

20.
杨朔是一位誉满中外的散文大家,《荔枝蜜》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时候,我就读过这篇文章。进入初中以后,经过老师的悉心讲解,我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的感受。《荔枝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对自己吃荔枝蜜、参观养蜂场的记叙和描写非常生动,表达了作者对像蜜蜂一样的劳动者的赞美和歌颂,体现了作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