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语成语保留了古汉语语法的许多特点,因此,古汉语教学中从成语入手来讲析文言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省略用法等语法知识,可以以简驭繁,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联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桥梁。成语出于前,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创造;成语也用于后,为人们所喜见乐用。在我国历代人民群众所创造的成语宝库中,大量的成语是从历史事实、古代寓言、古典作品及古代流传的辞句中得来的。而同其他的语言材料相比,成语的结构和意义都比较稳定,变化也比较慢。因此,在今天常用的某些成语中还保存着古代汉语的痕迹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对成语中的古汉语语法的分析,看汉语发展的继承性,探究其发展的规律.分别从词类活用、古汉语语序,特殊助词、成分省略、判断句和被动句等方面进行讨论.希望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深对成语和古汉语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成语大部分与古代典籍有关,从整体来说,成语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达的,是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中的遗留现象。也可以说,成语是现代汉语中遗留的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在成语中不仅保留着不少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读音,保留着大量的古词义,而且还保留着许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本文拟从词类活用、倒装、省略、判断句、被动句等方面对成语中遗留的主要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作一梳理,以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语法,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它的发展变化是缓慢的;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不过不象语音那样有规律,也不象词汇那样活跃罢了。如果不了解成语中保留的古汉语语法遗迹(或称为特征),就不会理解和掌握某些成语的结构特点以及由这种结构产生的某种修辞效果。例如,在一篇通讯中就用了“翻天覆地”这个成语: 短短三年时间,小王庄就发生了解放三十年来所没有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的“光棍屯”变成了今日的幸福村。 如果只了解到这个成语是形容变化的巨大而彻底,却不了解其结构方式的特点,就很难体会到那种极其形象的修辞效果;如果能了解其结构上的特点,就会对其夸张兼比喻的修辞效果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古代汉语中,“翻”和“覆”都是不及物动词。这种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天”和“地”),就成了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天翻,使地覆”。不言而喻,这个“光棍屯”的变化再巨大、再彻底,也不会使老天翻过来、使大地倾覆过去。显然,这是一种夸张,也兼表比喻的意义。成语,在现代汉语中,是作为一种固定词组出现的,它具有单个词所不能比拟的效用,恐怕就是这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6.
指导高三毕业班复习古汉语知识,如能借助同学们熟悉的成语,既能丰富词汇,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又能掌握古汉语知识,真可谓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当然我们坚决反对去用已经死了的语汇和典故,这是确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因此“我们还要学习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由此可见,从古人语言中吸收有用的词语,是使现代语言更加丰  相似文献   

8.
在教授古汉语语法知识时,教师有意识地用现代汉语语法去对照,找出其中异同,能帮助学生掌握古汉语的规律,加深学生印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种教学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比较法注意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避免将知识人为地割裂开来。古今汉语语法是一脉相承的,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运用比较法进行讲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古今汉语语法的发展脉络,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掌握它们各自的特征,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理解、接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与…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成语是从古代书面语言中,作为一个意义完整的单位而被继承下来的,有比较概括的整体意义,有紧密固定的结构。大多数成语都具有文言词语的性质。讲解文育语法,可以充分运用成语的特点,探讨成语和文言语法的内在联系。由成语入人手,学习有关文言语法的规律,是由浅入深,由熟悉的语言材料类及生疏复杂的语法规律的途径之一。既便于记忆,又可以互为印证,收相得益彰之效。现就教学实践中的初步尝试,归纳如下: 一、借助成语阐明古今词义的不同用一组成语举例,比较古今词义的不同,易于为初学者接受,一经指出,即豁然开朗。由于成语具有习用性和固定性的特点,有些词语,在成语中还保留着古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起  相似文献   

10.
多数成语是在古代文化发展中形成并流传下来的,这些成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保留有古汉语特征,研究这些特征可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  相似文献   

11.
在语法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作了比较完整和科学的解释,并找出了之所以作这样解释的依据。对近人对于某些文言虚词的误解如训“及乎敌”之“乎”为到,训“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之“以”为“以……身份”的意思等都一一予以驳正。这对古汉语语法教学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有很多古汉语的虚词,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的“毕”是副词,有“全”的意思,与“原形毕露”的“毕”一样。“相如既归”(《廉颇商相如列传》)与成语“既往不咎”中的“既”都是“已经”。 古代汉语,一词多义相当普遍,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保留在成语中,例如古文的“亡”有“灭亡”、“逃亡”、“死亡”和“丢失”等义,都分别保留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亡命之徒”、”家破人亡”和“亡羊补牢”等成语中。再如“负”,“负隅顽抗”、“忘恩负义”、“负荆请罪”、“身负重担”等成语,分别是“凭借”、‘’违背…  相似文献   

13.
成语大部分来源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诗文,或源自轶闻遗事、谚语、歇后语。有许多成语,其中闻的意义和语法结构,保留了古汉语的固有特色,按照文言语法的特点来解释这类成语,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义。由于不少成语源于古代,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古汉语特色,所以,反过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成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来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古汉语的特征。成语是古汉语中的典故、寓言、故事、警句等经长期相沿习用而凝固成的固定短语,带有更多的古汉语特征。所以,分析成语中的古汉语因素,既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汉语的特点,又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意义和正确使用成语。成语中的古汉语特征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成语源远流长,由古汉语凝炼而成,几乎囊括古汉语的各种语言现象。古音通假通假,是古人书写某字时,因“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或是虽有本字,而临时用另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一种结构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成语量大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因成语主要来源于古代寓言,如“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则寓言,“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里的寓言故事;有的来自历史故事,如“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的一则历史故事,“破釜沉舟”出自《项羽本记》;也有从古典文学作品的词句中来的,如“集思广益”出自《诸葛亮丞相集》:“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所以,古汉语文字、语  相似文献   

17.
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四川张红华现代汉语词汇中有很多四宇成语,仔细研究它们的结构,会发现不少成语保留着古汉语现象.下面列举几种。1.活用现象。词类活用在占代汉语中大量存在,归纳起来主要是名词、形容词、动词的活用,这在成语中也屡见不鲜。例如:名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由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组成,词法可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句法可概括为句子成分、结构方式、句子种类三方面的内容。 下面主要以《史记·项羽本纪》为例,辅之以其它常见的文言文,从古今汉语异同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 ,大部分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或各种传说 ,所以相当多的成语中仍然留有古代汉语所特有的各种语言现象。因此 ,只要认真研究成语 ,也可以从中学到许多古汉语知识。研究成语 ,也不失为学习古汉语的一条崭新路径。一、貌似双音节词、实际却是双音词组 (短语 )十年树木 现代汉语中的“树木”是一个词 ,意思是树的总称 ,而这里的“树木”却是由“树”和“木”这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动宾短语 ,意思是栽培树木。求全责备 现代汉语中的“责备”一词 ,意思是指责、批评 ,而这里的“责备”却是由“责”和“…  相似文献   

20.
成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语大多从古代文献中流传下来。在语音、词义和语法等方面都保留了古汉语的大量特点。因此,结合成语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常见的成语中掌握文言文知识,是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充词汇量,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和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