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老许亲口告诉我的呀!"江姐问着,心里却在盘算,这处联络站的地址,是许云峰不知道的。李敬原知道这处地点,但甫志高和李敬原没有任何联系。她立刻联想起老大爷说的,前两天有人在附近逗留的情况,以及甫志高说余新江生病的假话。"哦,你吃饭了吗?""不,工作要紧。"甫志高又  相似文献   

2.
正抗日战争时期,国府内迁重庆,随之而来的许多文化界人士也暂时集居在重庆的沙坪坝、磁器口两镇。在这段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迁居重庆的文化人中所产生的文化就叫沙磁文化,其精髓是——爱国、民主、科学、进步,成为当时整个中华民族为争取伟大复兴而坚不可摧的精神堡垒。1938年,重庆沙磁文化区宣告成立。坐落于文化区中心的沙坪坝小学吸纳沙磁文化之精髓,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德育课程实施和主题活动开展传承沙磁文化,共铸师生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正>我的阅读史,是从路遥的《人生》开始的。这本书是我的大姑妈送给我的,她大学毕业,有点儿理想主义。她在我们老家开了一家书店,书店的名字很有诗意,叫“故乡书房”。那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她的经营理念十分超前。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不到三个月,她的书店就开不下去了。书店关门时,她把路遥的《人生》这本书送给了我。在一个下着暴雨的黄昏,我似懂非懂地读完了它。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  相似文献   

4.
那家书店的名字,大大咧咧的我从没注意过,但我很熟悉作为店主的她。我不知道应该叫她姐姐还是阿姨,不过或许她并不认识我,顾客太多了。星期六学校放假,我回家之前又去了书店。入秋了,她坐在门口织毛衣,见我进来,她抬头习惯地微笑了一下,没有动。我喜欢这儿的随便。  相似文献   

5.
小女孩莉沙     
<正>从前有个可爱的小女孩,名叫朱莉沙,大家都叫她莉沙。她和小朋友一起到森林去玩,走着走着,她们迷路了。正当她们着急得眼泪都要流下来的时候,旁边的一朵小花轻轻地说话了:  相似文献   

6.
<正>今天,夏日炎炎,我和妈妈去了新华书店。在书店旁边,有一个看上去很可怜的小女孩,她身穿一件破烂不堪的衣服。我好奇地凑了上去:"你怎么啦?小妹妹?""刚才有一位阿姨买了我的鲜花,可是她却说她忘带钱了,叫我在这等她。"她显出了焦急的神情。  相似文献   

7.
奶奶看见孙子谢辽沙在地上到处爬,弄得衣服脏得要命。她生气地对孙子说道:"谢辽沙,看你的衣服把地板上的灰都擦干净了,你叫我对你说点什么好呢?"  相似文献   

8.
女儿喜欢看书。这个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大约从3岁开始,我每周带孩子去一次新华书店。到了书店,我不给孩子买书,而是让她自己挑。她就在书堆里看,看中了什么书,就抱在柜台上,我来给她结账。因为我觉得应该让孩子自己决定看什么书,看不懂也没什么关系。去书店次数多了,书店工作人员都认识她了。她一来,书店阿姨就  相似文献   

9.
家长的话     
女儿爱书,把读书作为人世间的最大快事。小时候看的是注音连环画读本,各种童话故事是她的最爱。随着年龄与学识的增加,她读书的涉及面越来越广,古今中外,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她无论到那里最喜欢逛的便是书店,一进书店就恨不得把整个书店都搬回家,所以她的零花钱几乎都花在书上了。她在《与书有关》中写道:“一进书店,看到四面的书就十分激动,感觉四面的墙都是用人民币铺的一样,双眼发亮……出书店时,  相似文献   

10.
戴卓  刘妍 《大学生》2014,(13):102-103
“无论如何,做书店就可以痛快买书了啊!我们卖书、卖黑胶唱片、卖鸡尾酒和咖啡。我,白天看海发呆,晚上喝酒听摇滚乐,从此过上神仙般的生活。”对回声图书馆的创始人LINLIN来说,这样神仙般的日子一过就是六年。她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生物化学系毕业后,做了一段时间销售和管理,不到三十岁就“退休”,和爱人在大连开了一间叫“回声”的有咖啡吧的小书店。  相似文献   

11.
女儿和我有着许多共同的爱好,其中之一就是逛书店。我们逛书店除了各自选购自已所需的书之外,选一两本我俩都爱看的书回来一起看,是我们的一大乐事。 我们一起看书有多种方式,有时是我读她看、我讲她听;有时是她念我听、她讲我想;有时一本书夹上两个书签,我俩穿插着看。无论是哪能种方式,一同读书的快乐始终伴随着我们。 最初女儿小,一起看书自然是我读她看我讲她听。无论讲什么,她都会聚精会神地听。那时只要和她一起看书,她便高兴地把她的书都拿出来,叫我一本接一本地给她读。有的书读过几遍甚至十几遍她都不厌烦,而且总是听…  相似文献   

12.
有谁会不喜欢听故事呢?她是一个对书与书店有着奇特爱恋情结的女人:凡是与书或书店相关的人、事、地、物她都倍感兴趣;与书或书店相关的传奇故事她都极想听闻。英文有句话:"I have a soft spot for bookshops!(书店是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这句话大概最能表达她对书店的特殊感觉。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么一个"柔软点",面对某些特定的东西时会产生难以解释、无法抗拒的情结与爱恋。掳掠她这个柔软点的,是与书店相关的一切……  相似文献   

13.
说起抗战时期的四坝(沙坪坝,华西坝,夏坝,白沙坝),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在研究界,对它们研究,特别是处于沙坪坝里的“沙磁文化区”的研究却很少,甚至到目前为止还处于空白。笔者第22卷第2期试图从在“沙磁文化区”内发行的刊物——《沙磁文化》中的政治意图入手,以期能把握其内涵  相似文献   

14.
我是小书迷     
我的小书柜里积累了不少书。妈妈常开玩笑说:你的书多到可以开一间书店了。一次,妈妈叫我去买盐。我走到街上,碰到一家书店开张,赶紧跑进去。正读得入迷,忽然听见妈妈在叫我。原来妈妈见我迟迟没回,便找到书店来了。盐呢?妈妈问。  相似文献   

15.
正"无论如何,做书店就可以痛快买书了啊!我们卖书、卖黑胶唱片、卖鸡尾酒和咖啡。我,白天看海发呆,晚上喝酒听摇滚乐,从此过上神仙般的生活。"对回声图书馆的创始人LINLIN来说,这样神仙般的日子一过就是六年。她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生物化学系毕业后,做了一段时间销售和管理,不到三十岁就"退休",和爱人在大连开了一间叫"回声"的有咖啡吧的小书店。从第一家店到第三家店,从开在海港边的书店到城市深处、坐落在大连理工大学校园旁的图书馆,六年间,大连独立书店死了大半,回声却一日比一日响了起来,成了这座海的城市里文艺地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经典简介】《书中谜》是一部失踪的梅尔维尔手稿一个孤身从澳洲来到纽约的少女文学史的悬案与少女的身世之谜还有让这一切追寻与成长发生的神秘书店……18岁的女主角罗斯玛丽刚刚丧母,千里迢迢从塔斯马尼亚岛只身飞到纽约,大都市里她唯一的归属是一家书店:拱廊书店。她在书店工作,在这个书堆如  相似文献   

17.
如烟花寂寞     
喜欢亦舒的文字。媒体习惯把她写的东西叫言情小说。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感觉她是很有思想的人。海天出版社出了她30部小说,我差不多都买了下来,可还是觉得不够,因为她还写过许多散文和评论。但是现在的书店很难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亦舒的小说,夹杂在一大堆媚俗无聊的文字中,显得寂寞。如烟花寂寞。这是她的一个书名。我在想她是否也喜欢烟花。那种绚烂之后的沉寂,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领会。仅仅因为如此,我喜欢她写的文字。  相似文献   

18.
书店的来历     
今天,越来越多的书店遍布我国各大城镇,读者可以从不同种类的书店中选购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小朋友,你知道书店的来历吗? 书店在我国古时候叫书肆,最早出现在汉代。当时由于纸被广泛地使用,给读书人写书、编书带来了方便。汉武帝时,学者们常常聚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正>书屋中的那点星火,如同一片精神圣地,于无形之中打动我,激励我。“黑夜固漫长,黎明终会到来”,那是红岩,那是信仰的力量。所以何为红岩?带着思考,我翻开了这本书。起初,我想,红岩是沉着敏锐,意志坚定,视死如归的许云峰。在沙坪书店,他立刻察觉到郑克昌的可疑,当机立断撤销联络站,转移人员。待甫志高叛变后,他又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沉着冷静,顾全大局,不顾个人安危,掩护革命同志,自己却因此被捕入狱……每每读到这段,我总会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20.
编读     
01冯鑫:中午去书店买了高中版,刚走出书店就和一个学妹迎面而过。然后,那学妹娇滴滴地对她的男朋友说:"我要看那个女的手上的书。"我顿时无名火起,我不是"女的",我是"女生"好不好?小编:我一同学,目前是银行大堂经理,每天被人各种称呼,"小伙子"是最常见的,"先生"是极其雅致的,偶尔被人叫"服务员"。直到某一天,一个来办理业务的老太太终于刷新了他的称谓记录——"少爷"。02文依:在高三无数个孤单的日夜里,逛书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