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忧郁、神秘的幻觉世界——《题画山水》“人坐秋树下,月在秋树上。若吟落叶空,瘦影自相向。”这首题画诗创造了一个寂空、冷逸、可怕的幻觉世界。其创造方法有两点:①以强烈的主观情感融化宇宙。所以,人、月、夜、秋树、落叶和阴影等宇宙中的万物都融化在一起了,人乎?影乎?月乎?夜乎……人和月通过秋树联系在一起了,人与落叶通过秋树也联系在一起了,月光、人影、树影、秋树很难分清了。在这个幻觉的世界里,宇宙就是我,我就是宇宙,我心即为宇宙,宇宙即是我心。这种以强烈的主观情感融化宇宙的艺术创造方法实际上是传统审美心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生动体现。这正如董仲舒所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三  相似文献   

2.
苏轼在他的一生中,以其渊博的学识和超群的才能,写出了大量的精湛的题画诗。这些诗既道出了画面本身的神妙之处,使人读诗如见画,又阐明了诗人的绘画主张和“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美学思想。诗和画互为补充,各尽其妙。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了苏轼题画诗在唐宋题画诗中的地位,阐明了它的分期,论证了它的艺术特色、思想内容和在绘画方面的卓越见解,揭示了它在艺术表现上的三种写法。  相似文献   

4.
苏轼题画诗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题画诗共计102题157首。所题画科,分为人物、山水、畜兽、竹石花鸟虫鱼及其它四类。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堪称中国题画诗史上的高峰,它不仅表达出众多绘画理论上的高超见解,显示出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展现出诗人各种各样丰富真挚的思想感情,而且全面地发掘了题画诗的功能,把题画诗真正提高到“以诗赏画,以诗阐画,以诗补画,以诗导画”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5.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体现了所谓苏辛词派豪放风格的代表作。教育部统编中学语文教材高中第四册选了这两首词,这里作一些简单的解说,以资互证。《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在黄州写的。当时他四十七岁,贬谪黄州已两年多了。元丰二年,新党的何大正,舒亶、李定等指控他作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题画诗共计157首,内容丰富。这些诗不仅反映出苏轼其诗画理论观、艺术观,其实也让我们窥见了文人生活的一个侧面,看到宋代文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人生——高雅的艺术爱好;平凡的交际应酬;以及宋代文人的进取精神与趋于平实的审美风貌。题画诗是文人感受世界的媒介,是文人交际往来的媒介,亦是文化传播的媒介。  相似文献   

7.
论苏轼的题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强调诗与画紧密结合,他在题画诗中阐述了对社会重大问题的观点,表达了艺术见解。他的题画诗有极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题画诗除了表达他有关艺术创造的思想之外,还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他常在题画诗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人生的感慨,寄托归隐的思想。本文试就苏轼的题画诗分析此种复杂寓意。  相似文献   

9.
苏轼一生创作了许多极富艺术特色的题画诗。这些题画诗不仅取材广泛、诗体多样,而且极具思想性、人文性。品评苏轼的题画诗,不仅可以从独特的意象中感悟人文情趣,更能从一个新颖的角度体会苏轼温暖旷达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第一次实现了诗与画在画面上的真正结合。聚焦苏轼题画诗,我们可以看到他以诗为传播媒介,阐释了画的意义。他既融会了诗画的相通之处,又保持了各自的特色。种类丰富的苏轼题画诗向受众言传了画中之意,也表达了画外之意.同时还深刻阐发了诗艺观点。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人们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苏诗苏词的豪迈奔放、坦率开朗的浪漫主义基调上,却忽视了他透过丹青缣素所体现出来的写意风格。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儒家思想和老庄思想在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往往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受儒家思想影响,他强调文艺的社会教育作用,表现在题画诗上,便是“意从肺腑出”,有感而发;受老庄思想影响,苏轼把淡泊精神转化、寄寓于空清含蓄的水墨之中,抒发诗人的“淡泊情怀”,从而产生诗境的“淡泊之美”。  相似文献   

12.
谈苏轼的两首隐括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时兴起了一种奇特的体-隐括体,而开这一体风气之先的便是苏轼。苏轼一生创作了许多隐括词,本拟举其中的两首,与原作进行比较,赏析,以期读对隐括词有一个大略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诗文诵读心灵氧吧口语交际课标阅读【注释】①题画竹:在自己画的一幅画竹图上所题的诗。②这句是说,自己画竹“减枝减叶”,以少胜多,不仅突出竹子瘦劲孤高的神韵,而且寄托了画家的情怀。③这是总结性的诗句。由“熟”到“生”,由“极工”到“写意”,这就是郑燮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马莉 《语文知识》2005,(10):6-6
汪曾祺在文学创作之余,常以绘画自娱,画面上多自题小诗。现撷取四首,以飨读者。新沏清茶饭后烟,自搔短发负晴暄。枝头残菊开还好,留得秋光过小年。这是汪曾祺在80年代初为画作《冬日菊花》题的诗。汪曾祺的文学创作起步较早,他的第一本小说集《邂逅集》出版于1949年4月,当时他  相似文献   

15.
读苏轼     
昏黄的烛光中,细品一杯茗茶,墨香的书页轻轻翻动,今夜,烛光下,我读苏轼。  相似文献   

16.
牛黄 《文学教育(上)》2010,(22):100-101
女人带着亘古的使命 而来。从未找出过那密藏的符咒,较之于争相模糊的无形的四季  相似文献   

17.
“我有意识地想写一点歌一样的短诗。一九四二年一月至三月间我写了十多首这样的诗,……那是一个清早,我坐在窑洞的门口,……山底下的工人们打石头的声音飘散在山谷里,一声一声地听得很真。我知道他们是在为了建筑新的房屋而劳动。我也就坐在桌子前面开始写我的无声的短歌。过了一些日子,在这同样的环境里我写了《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感到早晨,希望,未来,正在生长的东西,少男少女,这些都是有着共同点的,都是吸引我们去热爱的。……(写完了这首诗)我就紧接着写了《生活是多么广阔》。不但是在同一的早晨,在时间上紧接着,而且在内容上、在情绪上这两首诗也是连续的。前一首的最后一行不是说‘对于生活我  相似文献   

18.
奥克塔维奥·帕斯的诗以营造新颖玄奥的意象为特征,内涵丰富,在展现充满幻想魅力的世界中,透示着深刻的哲理。  相似文献   

19.
海棠诗与孤鸿词是苏轼初贬黄州之所作,皆是反映乌台诗案后的思想情感,但反映层面大有不同。究其原因应在时间,海棠诗,写于白昼,倾向塑造苏轼惯有的豁达诚挚之形象,以沟通自我与白昼之外界;孤鸿词,黑夜之作,展露灵魂之苦痛内心之矛盾,是面对自己的问题。由时间入手可以比较容易地见出二者之别。  相似文献   

20.
我读苏轼     
说来惭愧 ,我认识苏轼 ,既非从“淡妆浓抹总相宜” ,也非从“大江东去浪淘尽”获悉 ,而是从儿时的年夜饭上父亲的拿手好菜“东坡肘子”开始。我出生于 1 967年 ,在那个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的物资匮乏的年代 ,肥美可口的“东坡肘子”无疑是我一年的希望 ,压岁钱和花衣服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当那油亮红腻、香气扑鼻的肘子进入口腔的时候 ,我简直认为苏东坡是“神厨”。怎么就把当时人们认为的“贱肉” ,通过“慢着火 ,巧着水 ,火候到时味自美”的口诀 ,做成如此美味的佳肴。西方有俗谚 :“姑娘欲赢得情人的心 ,必得学会做美味的点心 ,意在从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