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这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句子。昔:过去,指出征之时;依依:指柳条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思:语气助词;雨雪:降雪,雨:读去声,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搜集到的《小雅·采薇》六首英译文进行了比较与剖析。作者认为,一首译诗应把意和韵结合起来,在意美、形美、音美三方面与原诗最接近,最符合原诗的风格,让读者久读不厌,给人以美的感受,那就是上乘译作。 相似文献
3.
《采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诗经〉两首》中的第二首,是新课标教科书改版后的一篇新课文,笔者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在教法上做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4.
蒋文清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2008,(6):8-9
<诗经>中的"小雅"除了一小部分为民间歌谣之外,大多数为贵族所作,内容多政治讽喻.其中的<采薇>,通过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写出了一个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悲,充满了对战争的讽喻.全诗分为六章,诗的第六章,即最后一章,历来为人所传诵.刘义庆在<世说新语·文学>中说:"谢公(谢安)因弟子聚集,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相似文献
5.
6.
《诗经》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开端,其创作手法对后世诗歌的体裁结构和语言艺术等影响深远。文章以《小雅·采薇》为例,从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深入理解诗中蕴含的象似性特征,关注诗篇结构和认知思维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译作对于原诗中象似性原则的忠实程度再现,探究译者为呈现原诗的形式与意义所作的语言选择及其表达效果,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提供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7.
8.
王夫之对《诗·小雅·采薇》末章"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评语,是其对《采薇》断章取义式的解读。从《采薇》的主旨来看,其末章并未"以乐景写哀,也谈不上"以哀景写乐",而是以杨柳、雨雪的景物转化来表现感时伤事之情。 相似文献
9.
《小雅》之诗兼具民歌与文人诗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其修辞方面,《采薇》一诗堪称典型,该诗以情写景而景中有情,以景托情而情中有景,达到了情融于物、景融于情的艺术效果.该诗赋兴合一的手法以及多种修辞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采薇》是该用深情和灵魂去教和学的生命之篇。悲哀的家园之思是全诗的情感主基调,诗歌以多种技巧,深刻强烈的表达了这种思归之情。时光飞逝,戍役漫长,战事激烈,生死不虞,因而归家无望,痛苦绝望。激励自己,鼓舞士气,同仇敌忾,故而为生而战,为归而战。昔往今来,时光流逝,生命损耗,人生的一切美好消失殆尽。音信断绝,生死存亡,两不相知。归乡之途,步履维艰,种种心绪煎熬磨折。《采薇》将战争与思归对立统一在一起,在战争的背景下,凸显人性,表现生命的本真和无奈,从而碰撞激起许多人性的思索,生命的悲叹。其思想的厚重又早已超越战争和思归本身,我们的先民有着多么至情至理的灵魂啊!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16,(21)
<正>战争,总会关乎生死。而古代对少数民族的战争,除了死亡的残酷,还有离别的忧虑。所以,在战争频仍的先秦时代,戍边的战士难免就会生出思乡的痛苦。《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它概括了《诗经》成诗的原因,也同时揭示了《诗经·采薇》中那位战士的心声。"猃狁"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在无史记载,存于传说的时候,对于中原的政权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任坚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4):124-124
关于《诗经》的反衬修辞,前人的注本就个别篇章已注意到它的修辞效果,但都包含在“兴”、“喻”、“赋”等术语中,并未明确指出。今人的注本也很少标举。其实,反衬在《诗经》中的运用较为普遍而且形式多样,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6.
《小雅》中涉及诸多声音意象,但目前学术界对此研究较少。本文拟从其出现的自然之声、动物之声、人类之声三方面入手,来探讨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蒋南华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4,(1)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释疑蒋南华《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这是我国早期的一次日食月记载。诗中所记“十月”日月交会,即月朔之后,辛卯这天又发生了“月为日所食”的现象。这种日食月现象,从地球、月亮的运行规律来说,它只发... 相似文献
18.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8,(3)
《采薇》源自《诗经》,是《诗经》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反映的是周宣王时期的战争面貌,这篇诗歌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表达的是军旅战士们有家不得归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民族精神。本文主要对《采薇》的赏析,探讨其表现手法、艺术特征以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从《诗经·小雅·鱼丽》的主旨、所蕴含的巫术意识与心理、复沓与列举的修辞方法及“鱼”的象征意义上看,这首诗无疑是一个渔猎时代巫术仪式的记录。从仪式诗到宴饮诗,它经过了文人的加工与改造,这也正反映了早期诗歌艺术在起源、传播方式、功用及形态等方面的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20.
古今学者对《诗经·小雅·四牡》主旨的认识大约有两种,一为慰劳使臣,一为怀归思家。作者认为前者的说法更恰当,采用对比分析法子以论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