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当代,传统文化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傣族传统村落文化——祭寨心,在经历剧烈的社会变迁后,仍保留着完好的仪式。从田野调查的视角来看,景谷勐嘎寨祭寨心仪式隆重,具有丰富的象征内涵,内部人员以及不同仪式角色分工明确。祭寨心自古延续至今仍保留着完好仪式,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集体性的行为铸造了一种村落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关于泼水节,史志、报刊都不乏于书写;但是关于泼水节的来源以及它的作用与影响尚很少见过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大多数记载和评述就事论事,因此错误频出。鉴于此,笔者对泼水节的来源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整理,以纠正对泼水节的误传和误译。笔者近来查阅了泼水节的多种史志,并作了一些实她调查,着重探究了傣族在历史上与水的密切关系,论述了佛教对傣族在祭水仪式上的影响,阐明了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群众在自身文化信仰基础上对外来文化的加工和再创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民族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3.
德宏傣族的"摆"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佛教文化内涵。泼水节、摆毫洼、摆饿洼、摆干朵、摆帕嘎、烧白柴节、堆沙塔节等"摆"节日在德宏傣族地区世代相传,影响深远。随着社会的发展,傣家"摆"农厚的佛教色彩在漫漫淡化,"摆"已成为傣家人的一种重要生活节庆方式。  相似文献   

4.
孔雀舞作为傣族最具代表性、广泛性、群众性的舞蹈,一千多年前,就有着优美的传说。本文分析了傣族孔雀舞的传说,孔雀舞"三道弯"的舞姿造型,韧性的膝部起伏,柔软多样的手势,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等体态特质;阐述了孔雀舞中体现傣族真善美的审美价值,展现了傣族人民以美启真,以美储善,对美丽、善良、智慧、文雅、自由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歌让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享誉全中国,作为自治少数民族之一的德宏傣族,秉承"民以食为天"的生存原则,注重饮食,讲究饮食,在饮食方面形成了"食材丰富,食思严密,炊器传统,食味独特"等特点,从当今注重营养膳食,健康饮食的观点看,德宏傣族饮食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元代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时段。随着云南行省的建立,元朝加强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控制,傣族地区受到前所未有的深入统治。这为傣族地区的开发创造了条件,也是傣族史研究中的重要一环。文章拟对元朝对云南的统治思想及对傣区的统治过程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傣族谚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傣族人民的生活风俗、民族心理素质和语言风格,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傣族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珍贵资料。德宏傣族民间谚语作为一种传播傣族传统社会伦理和生产生活经验的民间语言精品,是傣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了解傣族社会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了解蕴含在德宏傣族谚语中许多良好的道德规范,不仅可以发扬和传承傣族优秀文化,而且可以为我们在边疆民族地区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稳定边疆提供有益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傣族的竹楼住房历史悠久。傣族人民利用当地树种丰富的有利条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建筑用材经验。其经验大体归纳为:选材考究,伐木适时,浸泡处理,石垫烟熏,从而大大延长了木材的使用时间。西双版纳诸多自然灾害,水灾为首。傣家竹楼——传统干栏式住房具有卓越的抗洪功能,竹楼的建筑形式,正是傣族先民长期与洪水斗争的实践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9.
傣族的丧葬习俗具有丧葬形式的多样性、丧葬礼仪的等级性、肃穆丧事活动的娱乐性、丧葬习俗的宗教性和丧事活动从俭的现实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与傣族社会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傣族服饰是该民族在历史发展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其独特的款式,尤其是女性的短衫和筒裙,从当地的动植物和建筑中模仿的花纹以及和当地雨林气候相得益彰的服饰颜色,既是傣族人民智慧的产物,而且蕴含着傣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还暗含着傣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美学理念。傣族服饰以其特有的样式和亮丽的颜色为民族文化添上了浓墨重一笔。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调查西双版纳州傣族泼水节龙舟赛的发展现状调查,探讨龙舟赛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找出制约泼水节龙舟赛发展的因素,以期达到促进版纳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对"龙舟竞渡"在现代文化环境背景下的发展和继承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建议有关教育部门重视加强泼水节龙舟赛的管理,促使其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东方各民族的文学宝库中,傣族民间文学是一颗璀灿夺目的珍珠,爱情叙事长诗<召树屯>更是傣族民间文学中的瑰宝.它用神话手法刻划英雄,用爱情为主线反映社会生活,在正义与邪恶的对比中塑造人物的艺术表现手法造就了作品的不朽.  相似文献   

13.
语言接触是推动语言发展的动力。汉族和傣族的相互接触,不断地推动了语言的演变。本文从社会文化和语言本体两方面对芒市汉族傣族语言接触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汉族傣族语言接触目前仅限于表层影响。  相似文献   

14.
聚居于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两大地区的傣族,在文化上同时接受着佛教与儒家文化,它们共同对这一地区发生了重大影响.探索两种文化在这一地区交融并行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15.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是傣族民间文学最深层的思想根基,规范着各个时期各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性格和呈现方式.从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来看,傣族民间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基本上呈现为四个系列:神灵——生态原则的立法者与维护者;文化创始人——大自然奥秘的领悟者;极权人物——反生态者与破坏生态者;底层民众中的英雄——生态环境的保护者与拯救者.每个系列的人物形象不但在社会角色上属于同一类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也承担着相似或相同的功能.在这些形象系列中,体现了傣族人民的生态理想、对生态破坏根源的思考及其生态意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祭文本该由他人写,挽歌本该由他人唱,但是陶渊明却破天荒自祭自挽.悲叹"箪瓢屡謦,絺綌冬陈"的贫困,回忆童年"合欢谷汲,行歌负薪"的欢快,留恋"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的乐趣,表达"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的遗憾,抒发"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坦然.这种自祭自挽是高人对生命的大彻大悟,足以感染后人.  相似文献   

17.
傣族作家文学在傣族文学史上是处在边缘化上的,近代以来直到解放前,傣族出现由文献记载的作家及作品却是寥寥无几,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涌现了一批作家和文学刊物及文学团体,这些作家知识面宽、思想活跃,且视野也比较宽广,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及清新鲜明的民族风格,为傣族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对傣族近现代作家文学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呈现傣族作家文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据史料记载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一带,是傣族集聚居住的区域。这次的田野调查,目的是对德宏周边地区的傣族村寨进行调研,结果发现经过几十年的历史变革,居住在这里与德宏同属西部一支的傣族,虽然与德宏主居住区有一定距离,长期没有多少往来,但仍然保留原有语言,而其语音声调、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建筑特点、迁徙情况虽发生一定变化,存在与其他民族不同程度的同化。为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的田野调查,梳理出了相关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澜沧江流域傣族传统伦理与艾滋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自20世纪80年代末检测出首例HIV感染者以来,艾滋病病毒迅速蔓延,现全省各个地州县市均已有感染者发现。云南是一个有着25个少数民族居住的西部省份,由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受艾滋病的影响更为深刻。艾滋病在云南尤其少数民族社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成为云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少数民族的伦理道德是一种内化的非正式社会控制手段,它对人们的行为有着极大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在防治艾滋病的过程中,可以从中挖掘出能为我们所用的积极能动因素,充分发挥其潜力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记载了众多的祭祀方式,酒祭是其中之一。酒祭体现了先民的酒崇拜,同时,频繁的酒祭也反映了商代发展比较好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