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在21世纪的中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影响心理素质成因有许多,在体育健康课的教学中也应注意人际知觉效应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学生对教师的人际知觉偏见 学生对教师的人际知觉偏见,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正一、学生对教师的人际知觉偏见学生对教师的人际知觉偏见,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指的是第一印象在人际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会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和总体印象的形成产生强烈的影响。由此定义,我们可以得出: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并且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不易改变。由于年龄和阅历尚浅的  相似文献   

5.
常见的人际知觉的误区主要有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投射倾向和经验的逻辑推理效应等。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就必须排除种种人际知觉误区的干扰,既不一概而论、以偏盖全,也不以己度人、张冠李戴,而应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教师应避免几种人际知觉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会不由自主地对学生产生一些人际知觉偏见。这些人际知觉偏见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努力避免以下几种人际知觉偏见。一是“第一印象”。所谓“第一印象”,是指如果某人在初次交往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就影响人们...  相似文献   

7.
正确的人际知觉 ,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前提。影响人际知觉的主要因素 ,包括第一印象、刻板印象、光环效应、投射作用等。减少人际知觉的偏差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主要在于思想政治工作者 ,应当加强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 ;全面了解被认知者的情况 ;多做反向思维 ;与人为善和创造和谐的交际环境  相似文献   

8.
师生间关系的和谐、情感的沟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乐学,实施愉快教育的基本条件。但由于年龄、经历和所处位置等诸多差异,师生之间存在着情感爱好、审美习惯等多方面的不同,这些不同容易产生师生间的心理障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努力消除这种障碍。根据近几年来当班主任的经验,在文中笔者总结了三条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学角度看,学校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在这个微型社会中,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而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的核心。师生双方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两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师源性心理障碍的产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要积极预防和消除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教学过程主要是在课堂内进行的,课堂内的师生关系,尤其是教师消极的教学态度,失当的教学方法及扭曲的学生观。就成为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的直接刺激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感到物理学是一门难学的学科,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是很多的。一方面是由于物理学所研究的内容具有高度抽象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产生一些心理障碍,给学生学习造成一些困难。下面我们从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出发,研究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克服这些障碍。一、感性认识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会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和源泉。但还有很多物理知识学生对它们原来就没有任何感性认识,如电场、磁场、原子结构、热学、电学及光学中的一些现象等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这个有着悠久明史的国度里,一方面,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成绩、社会对学校的升学率都有着过高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学校为形成一流的生源、一流的教学软硬件、更高的升学率、更多更好的生源这样的良性循环,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体制的不尽完善与科学,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这些就促成中小学尤其农村中小学的“应试教育”蔚然成风,教师注重培养优秀生,设法提高中等生,而忽视学困生,甚至放弃学困  相似文献   

14.
一、归因理论简述 归因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于1958年在其人际知觉研究中首先提出。到上个世纪60年代(1965),社会心理学家琼斯(E.A.Jones)和戴维斯(K.E.Davis)提出了相应推断理论,从行为者的具体行为推断其行为意图。  相似文献   

15.
冯春林 《云南教育》2004,(32):15-16
创造过程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会碰到许多困难和障碍,有客观的也有主观方面的障碍。我们尤其要关注主观心理因素的障碍,想方设法克服这些障碍。在中小学生的创造教育中,常常会碰到的心理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应当给予特别指导。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生交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雪芬 《文教资料》2006,(12):96-97
教育是师生交往的过程。能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可以说就是抓住了教育的真谛。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促进班集体的创建,是一个既传统但又不断注入新理念的话题,本文主要就良好师生关系的人际行为模式及其交往艺术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的是话语的人际意义,通过对五场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录音及其转写材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在课堂外师生互动活动中,师生交际角色不平等;老师处于优势和主导地位;起着影响和决定学生态度和判断的作用。这种地位和作用的不平等是通过老师对会话策略的运用和学生对会话合作原则的遵守来完成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此,在对人际效应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把握和发挥人际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课堂人际知觉作为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变量,有利于从"课堂"场域出发探讨学习兴趣培养的行动路径。以重庆地区1048名4-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从"个体"和"班级"两个水平出发探讨课堂人际知觉的四个维度(教师投入知觉、学生投入知觉、师生关系知觉和同伴协作知觉)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对教师投入的知觉和师生关系的知觉只对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但对学生投入的知觉和同伴协作的知觉却不仅能够影响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更能影响班级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提出要树立"因班施教"的学习兴趣培养模式,加强"班级"层面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作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视野转向。  相似文献   

20.
刘萃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2):121-124
师生冲突作为师生互动的一种常态,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接受。然而,师生冲突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师生人际冲突问题及解决,有助于我们理性地应对师生冲突,尽可能避免师生冲突负面效应的产生,从而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保障和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