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作为一种宗教,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在中国传播和发展已有1300年左右的时间,并与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相互影响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的特殊文化现象,它包摄着信仰体系、社会意识、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民风民俗、语言文字、科学文化成就等极其广泛的内容。伊斯兰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它的最初产生是中世纪阿拉伯半岛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产物,是阿拉伯民族建立统一国家,实现安定与和平的客观社会要求在宗教思想上的强烈反映。从公…  相似文献   

2.
法理学是系统研究和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基础学科,它在法学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与法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如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等)相比,法理学具有以下特征:“它不是研究法律的某一方面,而是从总体上研究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性;它不是研究某一个别国家和某一种历史类型的法律,而是研究人类社会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特别是社会主义法律及其规律性。在当今又着重研究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的基本理论问题,如中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产生、本质、特征、作用,以及它的制定和实施等基本问题。”因此,法理学是打开法学殿…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哲学"是关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论考察,是要表达当代中国人对自身历史的哲学思考。它所要研究的理论范畴,包括中国历史道路的特殊性、中国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中国社会矛盾、中国文化精神及文化属性、多民族国家形成、历史上的国家与社会等等。中国历史哲学的主要任务,是要建构中国历史的过程体系,要建构一部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论形态的中国历史。它要按照中国历史本身的嬗替逻辑,阐述中国历史的合逻辑发展过程。中国历史过程研究,对于一般哲学来说是历史的,对于一般中国通史来说则更具理论色彩,其学科属性是理论历史学。中国历史哲学是中国人对自身历史的理论解读,解释中国历史的话语权,在中国学者自己手里。但所谓中国话语主要是话语权问题,而不能理解为恢复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概念体系,不能理解为用中国的历史语言去书写中国历史哲学,而是要吸收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科学概念体系,结合中国历史的具体实际,去构造中国历史哲学的范畴体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解读历史的一套概念体系,仍然是我们应该使用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同特定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和革命任务相联系的,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因为,每一先进思想理论的出现,都是革命运动的呼唤和现实本身的要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都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要求的产物一样,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5.
一 法,又称法律,它是由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按其利益决定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规则)的总和。法从它的表现形式来说是意志。在阶级对立社会是统治阶级意志,在消灭了阶级对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法的内容是由掌握国家政权的一定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所以,法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则具有客观性。所谓生活条件,主要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所面临的由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 法是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同国家一样,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类型的法。奴隶制法、封建制法和资本主义法,虽然它们是三个不同类型的法,但就其阶级本质来说,都是剥削阶级意志的体现;从建立和存在的经济基础来说,都是剥削者私人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从作用上来说,主要是维护剥削阶级统治、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其统治的工具。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剥削阶级的法。社会主义法从经济基础、阶级本质以及作用上,与剥削阶级法是根本对立的,它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  相似文献   

6.
由于现行中学历史教材是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别编写的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也基本上是将其隔离的 ,这就容易造成中外历史知识的割裂 ,破坏历史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根据唯物史观关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 ,我们在复习中应把中外历史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进行科学的联系、分析和比较 ,以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一、把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世界历史事件 ,与中国历史联系起来世界历史是整个人类的历史 ,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过程 ,必然会对每个国家或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可能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某个方…  相似文献   

7.
(三)论述1.怎样理解法的阶级性与继承性?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革命,它要求消灭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人剥削人的秩序。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劳动者之间友好合作的社会主义新秩序,这就必须摧毁以维护旧秩序为己任的旧法体系。摧毁旧法体系与历史上不同类型、不同国家的法之间存在一定的继承性并不矛盾。法是一种上层建筑现象,它一旦产生后,不仅对其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而且也会对其他法的形成和发展有影响。社会主义法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法有历史的继承性。剥削阶级历史类型的法,因为都是建立在人剥削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成为对世界社会主义影响最广泛、最持久、最富有成效的科学体系,能科学求解我们低起点国家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高难度历史课题,关键在于它实现了社会阶段的定位、市场经济的确立、科学发展的凸显三大创新,从而成为全面介入并正确引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前进的时代旗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认为科学与社会是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在本质上是社会的。科学是在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在社会结构体系中处于特殊地位,它的作用和价值是在社会中实现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以马克思科学观为指导,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走上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革命史课程是为电大文、理各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下面分别就这门课的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新教材的特点等问题作些简要介绍。 一、课程性质 中国革命史课从学科特点看,是历史科学。它的基本框架是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构成,离开了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就没有了“中国革命史”这门课了。从社会功能看,这门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它通过教学,要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和纵横交错的历史事件中,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揭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中国革命斗争的基本经验。中国革命史课可以说是:“身兼两任”,既要注重历史科学的史料、史实准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革命史教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革命史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中国革命史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使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它与现实紧密相连,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建设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中国革命史属于历史科学,尽管它只是其中一门专史,但是它的知识同样也具有史学知识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许多现实学科的基础,诸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说、中国共产党建设学说、当代中国军事学、现代文学等等学科。就广泛意义讲,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科学与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深刻的科学蕴涵。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科学与教育发展的现状是邓小平科学与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它促进了教育价值观和教育领域的变革,引起了科学与教育研究的反思。完整而全面地把握这一思想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概括出抽象的市民社会概念的基础上对具体的市民社会形象给予历史区分,构成了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两个重要成就。它不仅决定了马克思既对现代政治国家进行批判也对现代市民社会进行批判的革命彻底性,而且决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正确理解现代市民社会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无疑具有社会启蒙的意义,对于当代中国推进以个体主体性的生成、社会公共性的回归和国家合法性的落实为归依,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前提的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现代批评史实践出发去考察社会历史批评在历史上的多样形态,可以发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注重从阶级观点看文学的"左翼”社会历史批评以及后来被歪曲的完全政治化的社会历史批评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形态的社会历史批评,它是受西方近现代社会学思潮的影响而产生,有着科学的方法论和多样视角的、具有现代形态的一种社会历史批评,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社会历史批评应有的宽广视野、全面视角,是我们建设新的科学的社会历史批评所应注意借鉴的.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现代批评史实践出发去考察社会历史批评在历史上的多样形态,可以发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注重从阶级观点看文学的“左翼”社会历史批评以及后来被歪曲的完全政治化的社会历史批评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形态的社会历史批评,它是受西方近现代社会思潮的影响而产生。有着科学的方法论和多样视角的,具有现代形态的一种社会历史批评,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社会历史批评应有的宽广视野、全面视角,是我们建设新的科学的社会历史批评所应注意借鉴的。  相似文献   

16.
历史科学是反映社会发展規律的科学;中国近代史无疑地便是反映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規律的科学。社会发展規律是历史的基本內容,学习历史的关鍵問題便是透彻了解和充分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推进社会和改造社会。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既不同于中国古代的長期封建社会,也不同于世界近代的資本主义社会,因而有它的特殊的发展規律。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規律,毛主席早已有过精辟的闡述;他指示我們說:“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結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这是說:中国近代社会是一部世界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勾結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坚决反抗、严厉打击敌人和对敌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西方科学精神的孕育与现代转化为参照,认为国人科学精神的缺失,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并就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探析国人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作了概述。在此基础上把它归结为两点:一是制度因素,一是文化因素。接着,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缺失科学精神的因子、国人科学精神的缺失已渗透到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科学精神的内涵本身存在多维性特征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科学精神的培植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一、法治的阶级性法治简单说来就是“依法治国”,它是与历史上的人治相对立的一种社会组织结构形式。近代意义的法治是以民主制为基础,强调法的权威性、平等性,它的实质就在于:法律在国家生活中应当享有至上的效力与最高的权威,国家应依法行使权力。  相似文献   

19.
(一)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起点,同时它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作为反帝爱国斗争,它要求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作为近代化的起点,它要求将中国社会推向前进,向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社会迈进。这既是当时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个任务,又成为今天评价当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公共关系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同它的相关公众的关系.”①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存在,由来已久.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自发地、无意识地运用和调整着这种关系,当然,这是无序、低级、简单、偶发性的.中外历史记载的许多事实足以说明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产生了公共关系的萌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见诸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科学来加以认识、研究、推广和应用,首先是从50多年前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开始的.所以说它虽然存在很久远,却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找不到明确的“公共关系”概念的记载,但是公共关系思想和实践却贯穿于五千多年的灿烂历史文明之中,只是因为受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的局限,才没能系统地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在我国公共关系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八十年代初期在蓬勃兴起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从国外引进我国企业界的,1986年才第一次被引入我国图书馆界,因而我们真正开始认识它,还是近几年的事.所以在我国真正意义L的图书馆公共关系才刚刚起步.有人把它称之谓“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