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韬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12,(17):24-25
所有的教学都应该有教育性,而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的技术活,没有教育性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上海教育》:此次调查是您主持的市级课题"价值多元背景下语文学科德育建设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请您介绍一下这项课题研究的目的以及此次调查的价值和意义。于漪:2005年,上海提出"两纲"教育和学科德育的概念,主张德育要深入到学科领域。对此,我非常赞同。因为学生的成长一定是德性和智性共同成长的结果,他们既要具有科学文化素质,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为祖国、为人民服务,而其中德性是成长的一个根本。学生进学校学习,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对学生生命的成长、德性和智性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学科本身来讲,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人们认识社会和自然的结果,知识背后蕴藏着可歌可泣的人的精神,因此所有的教学都应该有教育性,而不是单纯的传递  相似文献   

2.
提高德育实效性,需要对德育与学科教学的关系重新审视。就词源本身和现实德育问题来考察,德育渗透与德育融入均将德育与学科教学"二分",这是导致德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德育原本就存在于各学科之中,学科教学应将德育"体现"出来,而不是"渗透"或"融入"进去。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德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过程应该充满理智和道德的发展。要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就应该倡导学科教学中德育的生活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班主任是要时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的.现实中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容易形成冲突和矛盾.这时候,作为调和人角色的班主任应该和其他学科教师通力合作,使学科教学和学生德育活动更好地融合,让知识目标与德性目标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班主任是要对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的。现实中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容易形成冲突和矛盾。这时候,作为调和人角色的班主任应该和其他学科教师通力合作,使学科教学和学生德育活动更好地融合,让知识目标与德性目标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将学科德育定义为"加法式"的学科德育或"专门化"的学科德育,在逻辑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科当中天然内含着德育,或者说德育是学科的内在属性,这种理解更能够体现学科德育这一概念的实质。学科德育中的"学科"和"德育"是一体的,二者统一于教育本身是一种价值实践活动这一规定性。学科德育中的德育更多是作为学科教学中自然流淌出来的育人效果,并不是对学科教学目标的僭越。学科德育主要有直接德育、间接德育和隐性德育三种主要形态。学科德育归根结底是要求学科教学回归教育的原点,即使人向善。学科德育就是确保每一个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体现自身的教育属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德育》2012,(3):4-5
中小学德育如何增强实效?南京教育人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他们把着力点放在德育方式的改变上,提出了“主体育德”这一创新思想——学生是德育的主体,所有德育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德性成长来规划和设计,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自我教育、自主发展。 更可贵的是,“主体育德”从理念走向了实践,在市、区/县、校三个层面得以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8.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德育维度 1.教学的道德性 教学的道德性,即教育性.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和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是教学的最高目的,而教学是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的全过程中既要管教,又要管导,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一教学原则决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它是“教学的教育性”这一古今中外任何教学都具有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教学过程的教育性揭示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接受教育者的影响,树立政治信仰,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养成道德品质的德育过程。关于这一点,外国的教育家有过论述,中国的教育家也有  相似文献   

10.
审视当前学科德育实践可以发现,教师常从“相加”理念出发来理解学科和德育的关系。这种定位给学科德育的开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教学目标异化、教学内容偏差以及教学方法偏颇等问题。对此,学科教学需要重回育人原点,树立指向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教学目标,挖掘学科知识所蕴含的道德价值,关注教学方法的道德性,从而促使学生在多元情境中丰富道德体验,将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1.
泰山学院孙宗明教授在数学的有限群与有限域领域颇有造诣,同时,潜心于德育教学研究,成果卓著,令人感佩。《数学学科德育教程》提出了明确的教育宗旨:"所谓数学学科德育,是指依据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结合数学专业的特点,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德育资源,实现数学学科教学中的知识教学与思想品质教育的有  相似文献   

12.
从学科的角度看,我国中小学课堂上学生开展的"社会探究"主要集中在德育课程中。中小学德育课堂上学生的社会探究与社会科学家的探究虽较为接近,但它并不是简单地模仿社会科学家的探究,二者之间在众多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德育教师对社会科学家的探究应该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探究教学中不能违背基本的社会科学常识和方法,这是探究教学的底线。同时,德育教师应该在德育课程的顶层设计下,充分发挥社会探究的德育功能,这是探究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德育课程是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以往的德育课程强调"知识德育",偏重于"知"而忽视道德情感的内化过程,忽视德性的培养,因此,教育者有必要拓宽视野,注重对学生德性的培养。无意识德育契合了德性的培养,开发利用无意识德育资源,创建德育共  相似文献   

14.
王芳 《教育导刊》2014,(3):46-48
“教育性教学”是赫尔巴特最早提出的命题,强调品德教育在知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品德教育应该与具体的学科教学结合,以英语学科为例,学科教学中切实可行的德育策略为:基于教学内容的提前预设;结合课堂情境的随机生成;综合学科教学的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成长是生命体的成长,而不是单纯的认知体的成长"——作者题记当前,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笔者以为,基础教育无论怎样改,聚焦点都应该是"尊重教育规律,利于学生成长"。如何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呢?我们首先应认识到学生的成长是生命体的成长,而不是单纯的认知体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活生生的"人"的成长,不是可以被任意揉捏的成长。育人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最难的科  相似文献   

16.
德育的教育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它应该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之中。语文作为人文性、社会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是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17.
德育活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通过培养人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当我们静下心来观察德育开展的整体状态时,其中的低效甚至无效,如安排缺乏多元性,活动缺少整体性,内容缺失教育性等等,依然让我们震惊。由此可见,重建一种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德育管理,借助有效的德育载体,设计德育活动体系,也许是增强学校德育效果的一个必要的改革策略之一。因此,"整合"就在这样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8.
正德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提升,德育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和完善;让德育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重视培育和发展人的情感,重视双向沟通、对话、伦理和代际交往;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生态中会自动形成德性,教学生本化是形成良好的教学生态和建立德育真正基础的关键。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近年来,我校对"智慧低碳"德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潘文吉 《辅导员》2013,(20):41-41
<正>德育活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通过培养人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当我们静下心来观察德育开展的整体状态时,其中的低效甚至无效,如安排缺乏多元性,活动缺少整体性,内容缺失教育性等等,依然让我们震惊。由此可见,重建一种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德育管理,借助有效的德育载体,设计德育活动体系,也许是增强学校德育效果的一个必要的改革策略之一。因此,"整合"就在这样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20.
关于"德育"活动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既然以学生为对象,按理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长其善,救其失。这是谁都懂得的道理。问题是我国的德育实践往往并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是由于学生的外在行为及其内在动机以及影响其动机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世界观念,都不是德育据以实施的标准,而德育据以实施的标准,是社会国家基于对学生的诉求而确立的德育价值规范体系与目标。如果说学生的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社会(或非社会、反社会)行为及其内在的精神反映学生德性(广义)的实然状态,那么社会国家的德育价值规范体系与目标则是学生德性的应然状态。即他们应当具有的德性。按理,德育便是一个促成学生从德性的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转化的过程。这也是不难懂得的道理。问题在于学校往往以德育目标及由此派生的德育内容为出发点。即以学生德性的应然状态为"出发点"。这样,德育缺乏实效,也就不足为怪了。惟其如此,关于如何沟通学生德性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便成为德育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