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家庭教育要能很好地实施,就离不开优秀的教育技法。我想对于家庭教育而言,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沟通了。沟通不仅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而且是交往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包容,是表现自我和接受对方的共同活动,是一种互惠性行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家庭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没有沟通就没有了解,就无法进行教育。因此,家长如何掌握和运用沟通的艺术,将决定能否成功地实施家庭教育。沟通应该是相互的、平等的,家长要尊重孩子,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与孩子交谈。学会倾听。平等的沟通离不开倾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欣赏的眼光能使我们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那么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作为老师,我们应怎样支持他们,引发其更有价值的学习行为呢?我认为:首先,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他们。在与孩子的日常接触和交往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时时注意倾听孩子在说什么,耐心观察孩子们在做什么,适时询问孩子们想要什么,及时体察和探明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其次,当孩子在活动中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要急于把答案呈现给他们,应给孩子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寻找资料,获取信息,去探索发现…  相似文献   

3.
倾听童心     
幼小的生命也需要被理解和尊重。这就是我们编辑这期“本期关注”的意图。亲近、倾听、沟通,尊重孩子的意愿,拓展孩子的空间,让孩子时时感受到受关注而不被忽视,受尊重而不被冷落,这对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增进亲子关系,养成良好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在日常生活中,众多的父母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对孩子的意愿,他们不想了解或觉得无需了解。孩子一点点自主权,也常被“无情”地剥夺。殊不知,这样做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怎样从倾听孩子的心声开始,理解和尊重孩子,让我们来听听有关专家、老师、父母和孩子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父母若发现孩子有逆反心态,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化解:观察沟通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保持冷静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开放自我父母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成人总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因此 ,他们总一意孤行地按自己的意志和方式去教育孩子,有时完全没有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这样教育孩子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其实 ,成人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教育孩子。   1.要爱护、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做一个具有自主性、有自我内在要求和发展潜力的个体。   2.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意愿与选择,只要对孩子身心健康有益的,成人应该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他愿意做的事情,即使失败也不要训斥。   3.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允许孩子失败和犯错误,…  相似文献   

6.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广大读者讨论"如何尊重孩子的'隐私'"问题。有的家长出于对子女的"关爱",生怕孩子有"好多事情瞒着父母",认为孩子不应该有什么"隐私",所以,动辑私拆他(她)的信件,偷阅他(她)的日记,查看他(她)的上网记录,硬闯入孩子的"私秘" 王国之中。把孩子的一切暴露在父母的视线之内。须知,这是一种何等错误的教养方式! 千万不娶以为"他们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孩子就属于父母的私有"财产",他(她)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他(她)自己;千万不要以为"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他们好",其实未必。有理智的爱,才是父母与儿女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爱应该与相互信任为前提。我们并非主张家长放弃教育的责任,但是,教育必须以尊重为前提。尊重是沟通的基础。当孩子向你敞开胸襟、无话不谈的时候,你还需要窥探孩子的"隐私"吗?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样要坚持这一理念,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个性,还给学生尊严,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一、更新观念,树立"学生第一"的新思想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有尊严的、发展着的人.全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教师关注的对象.这种关注,既有生活上的、学习上的关心,但更多地应该体现在人格上的尊重.这种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只有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才能选择适应学生特点的最佳教学方法.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想想学生都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我该怎么教,更多地把关注点真正地放在学生身上.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沟通点、闪光点,才能用"心"施教.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才能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收获新知、展现自我的平台,也应该是师生共享的求知历程,是师生共创的真知体验。而在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们,又有多少次真正地站在了学生的位置,给他们留出适当的时间思考与探讨,让他们自己发现新知呢?又有多少次真正地为学生改变教学"航道",为学生做到真正的起飞呢?学生的学习需要时间,也需要我们真切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尊重学生的求知,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循循善诱中激励鼓舞,静待花开,这样的课堂才会焕发别样精彩。  相似文献   

9.
<正>曾经以为我们老师只要每天爱自己的孩子,告诉自己的孩子要爱别人,告诉他们要爱班级、爱小伙伴、爱父母……他们就会懂得什么是爱。可是有一件事却让我明白,原来爱不仅仅是告诉,还要真正用心去交流,让他们知道如何去感受爱,如何去表达爱。班上的毛毛属于那种调皮捣蛋的孩子,整天闯出这样那样的祸。在刚入园的时候,每天都会有一个孩子跑到我这里来"告状",说毛毛打人。我尝试了不同的方法与毛毛沟通,希望能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我们认识到,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是激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那么,老师、家长就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身上,去发现孩子的潜在能力和不足,而不是主观地、孤立地思考成人自己的教育方法。然而,人是最难了解的,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他的潜能往往藏在幼稚行为的背后。这就需要家长在"发现"上下工夫,通俗地讲,就是家长要当孩子发展的显微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  相似文献   

11.
“童心童眼”是本刊惟一一个直接表达孩子心声的栏目。在这里,孩子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我们,让我们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明白他们为何快乐、为何苦恼。欢迎孩子们踊跃来稿,把这个栏目办得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2.
闪光点     
沈婕 《学前教育》2004,(12):7-7
在引导孩子活动时对孩子说“请你教教我”让我对“尊重儿童”有了新的认识。尊重的根本是平等,我们应该把幼儿和自己放在同一个位置,从同一个起点上和幼儿一起去学习和发现,不断地检讨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们和成人一样,渴望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应该时时检讨自己,是否把学习的兴趣还给了孩子,是否真正和孩子成了朋友,是否真正地尊重了孩子。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是浸润着教育者爱心的教育。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从初为人师都是倾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真心。但是我们的爱,真的就是学生们成长必需的阳光、雨露和沃土吗?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需求?思考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个体,他们是有自我需求、自我思想的"人"!并不是一群心甘情愿接受我们"无私的爱"的私人物品。尊重个体、互相尊重才是我们教育的实质。孩子们不止需要传授知识的良师,更需要陪伴他们、尊重他们的益友。蹲下身子,和我们的孩子一起经历他们的成长。请把我们无心拿走的幸福——尊重、信任,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纯粹的爱中,自由呼吸,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中央电视台在不断地播放着一个公益广告:饭桌上,默默无语的一个大碗、一个小碗;房间内, 背对着背,一个大人的身影、一个孩子的身影……简短的几个画面,折射出时下成人与儿童关系的现状, 而"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的广告语无疑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每个孩子都是"思想者",他们用自已独特的视角审视着这个世界;每个孩子都有发言权,他们有权表达自己对任何事物的看法。这就需要我们给他们倾诉的机会。广州市少代会的"红领巾议案"为队员们开通了畅所欲言的渠道,赋予了他们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力;广大辅导员纷纷行动起来,俯下身认真倾听孩子的心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首次将"CE培训"带进中国,不但更新了我们的教育观念,更传授给辅导员们学会倾听的方法和技能。关注孩子,了解孩子,倾听孩子,已成为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收获新知、展现自我的平台,也应该是师生共享的求知历程,是师生共创的真知体验.而在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们,又有多少次真正地站在了学生的位置,给他们留出适当的时间思考与探讨,让他们自己发现新知呢?又有多少次真正地为学生改变教学"航道",为学生做到真正的起飞呢?学生的学习需要时间,也需要我们真切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尊重学生的求知,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循循善诱中激励鼓舞,静待花开,这样的课堂才会焕发别样精彩.  相似文献   

16.
<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孩子,他们在课堂中充分地展示自己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给他们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这个氛围内互相激励,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每位孩子的性格都因不同的家庭生活背景、智力、情感发展而具有他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是需要我们这些成人、为人师者去尊重,去正确引导的,我们不能依照我们个人的喜好去挫伤孩子一颗纯真的心,虽然他们的表现形式非常孩子式,但最初孩子在融入集体时都是充满期盼成功、渴望被肯定的热情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份热情,利用这份  相似文献   

17.
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必须听听孩子的倾诉,抽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父母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18.
——尊重的内容有很多,总的一点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具体的方法是将心比心,我们不喜欢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也就不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其实有时孩子在物质上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多,他们需要父母对他们精神上的关爱。 ——如果您想让孩子聪明起来,就不要说孩子怎么那么笨;如果您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就不要说孩子除了不喜欢学习什么都喜欢。 ——如果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当他面对别人的时候,他会失去自信,没有勇气也没有意识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 ——与子女有效沟通需要有一些技巧,但是更重要的是态度。在交流中对孩子真诚、信任、接纳、尊重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是他们最为期盼的日子。但不同的孩子在这一天会有不同的体验,有的兴高采烈,有的则闷闷不乐,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走近孩子,去倾听他们的心声,解读他们的童真。  相似文献   

20.
只要你走近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功人物,或翻阅他们的传记,你就会发现,这些人物的父母并不是都曾经很深入地研究过如何教育子女,然后按照某一个方案或模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但这些父母们无一例外,都曾经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与孩子始终保留着一条心灵交流的通道,他们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愿望和想法,支持孩子去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倾听孩子的诉说。而曾经作为孩子的他们,也了解父母的愿望和想法,父母既在他们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父母又是可以一起玩耍、一起交谈的好朋友,父母与孩子的心灵始终是相通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给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