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开学初的区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市教卫党委书记、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对各区县的教育经费的使用表现出了格外的关注。根据市教科院对各区县今年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调研,数据显示,上半年仅有两个区县的经费使用超过了50%。虽然按照惯例,学校的改建翻修、师资调整等支出活动大部分放在暑假,相关的财务结算也在后半年,经费使用的偏少有其客观原因,但不可回避的是,对于700亿元的管理分配,  相似文献   

2.
李清 《山东教育》2005,(1):123-123
沈阳市政府教育监导室近日首次向社会公布对市及各区县2003年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检查结果。相关统计数字表明,沈阳市2003年的教育投入整体上呈现大幅上升趋势,但各区县对各校的投入情况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教育财政纵向公平理论和测量工具,分析了2003-2013年北京市及各区县城乡小学教育经费配置状况,发现2007年后北京市农村小学经费已高于城镇小学,实现了纵向公平,且增长速度更快;财政性经费指标公平程度最好,但人员经费比例持续下降;北京市近郊区县城乡均衡程度不高,远郊区县相对较好。通过设立计量模型,本文进一步发现省级统筹明显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能有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因此,应提高省级统筹分配权,改革教师工资制度,细化农村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2001-2006年上海市各区县小学、初中、高中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数据,对上海市内各区县间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全面的描述.研究发现,2000-2004年间,上海市区县之间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不均衡状况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中小学阶段最为明显.但是,上述态势从2005年、特别是2006年开始出现了根本性的逆转.尽管上海各区县间不均衡的绝对程度依然比较严重,但是从发展态势来看,已经开始逐步朝着越来越均衡的方向发展,而且这种态势在义务教育阶段表现得尤其突出.此外,本研究还对上海各区县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是否符合公共教育的"财政中立性"原则进行了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区县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是区县财政水平的显著函数,"财政中立性"原则没有得到验证.因此,本研究认为,上海亟待通过提高市级财政在基础教育中的支付比例来促进辖区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2001-2006年上海市各区县小学、初中、高中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数据,对上海市内各区县间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全面的描述.研究发现,2000-2004年间,上海市区县之间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不均衡状况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中小学阶段最为明显.但是,上述态势从2005年、特别是2006年开始出现了根本性的逆转.尽管上海各区县间不均衡的绝对程度依然比较严重,但是从发展态势来看,已经开始逐步朝着越来越均衡的方向发展,而且这种态势在义务教育阶段表现得尤其突出.此外,本研究还对上海各区县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是否符合公共教育的"财政中立性"原则进行了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区县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是区县财政水平的显著函数,"财政中立性"原则没有得到验证.因此,本研究认为,上海亟待通过提高市级财政在基础教育中的支付比例来促进辖区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4-2012年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省市生均经费及生均经费政策、标准进行分析,发现中职生均经费投入稳定性差,地区间中职生均经费投入不均、缺乏合理生均经费标准指导,中职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各级各部门缺乏生均经费监督机制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保障中职教育经费投入,各省市应拓宽中职教育筹资渠道、尽快出台中职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管理、完善生均经费投入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教育经费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通过对近年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数据的梳理与分析发现,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经费存量小,来源结构不合理,区域间经费投入不均衡等问题。为此,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统筹各省区经费投入等,以保障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教育财政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上的不平衡.本文选取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与地方GDP的比例、预算内事业费拨款与基建经费占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支出占生均支出的比例等财政投入与支出指标,从经费总量、结构、生均支出三方面分析我国31个省(市)地方高等教育财政的区域差异,以期为各省级区域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基尼系数的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较为经典的分析框架,并把教育基尼系数作为教育公平程度的量化指标,分析我国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各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现状.结果表明:使用省内校际数据获得的各教育阶段教育基尼系数均远大于省际数据;各指标呈现出"办学条件不公平>教育经费不公平>师资不公平"的现象,而教育经费指标呈现出"预算内公用经费不公平>公用经费不公平>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不公平>教育事业费不公平"的排列.  相似文献   

10.
了解教育财政体制的特征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教育经费多渠道投入、居民负担较重,政府间教育经费分担重心偏下,公共教育经费分配行政主导,学生资助还不完善,教育投入和使用的问责制度缺失,是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主要特征。近20年来中国教育财政充足性有很大提高,但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不高,教育投入与教育质量要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城乡间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有显著提高,但地区间、区县内学校之间生均经费差异巨大,不同阶层子女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很不平等。由于基础数据的缺乏,难以对教育财政效率做出全面、可靠的评价,从就业看高等教育配置效率近年在下降。需要通过调整政府与居民、各级政府间教育经费负担责任,改革公共教育经费分配方式,建立教育投入评价和问责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提高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充足、公平和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指导各地、各校进一步用好管好教育经费,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进一步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通知》,就加强经费使用管理提出明确要求。"把2013年确定为‘教育经费管理年’,就是要和各地一起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经费监管,全面提升经费管理水平,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从而促进事业科学发展。"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说,"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重点在地方。每年2万多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中央支出约4000亿元,所占比重不到20%,其中还有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经费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高校的共有问题,我国高校如何建立和维持良好的教育经费来源结构成为各大高校的主要难题。教育发达国家的经费来源和筹集渠道,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从二元化向多元化格局过渡具有重大意义,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和使用有重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凸显职业教育的优势,2009年教育部提出要逐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在此背景下,利用2010—2019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探讨河南省近十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发现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存在着投入总量不足、占总经费投入比例较低,经费来源渠道狭窄、过度依赖政府投入,经费投入使用结构不合理、基建支出占比过低,生均经费投入较低、在全国排名较为落后等问题。基于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得出,河南省政府应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和经费投入的力度,拓宽中职经费筹措渠道,各个地市需加快制定中职生均经费标准,加强中职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教育投入长期不足,且投入不均,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教育经费使用不合理等,亟待立法规范。制定《教育投入法》,应明确以下几点:明确经费投入增量,合理划分投入责任;完善各级教育财政预算决策程序,确保教育投入逐年增长;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实行向弱势群体倾斜政策;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建立多渠道筹资教育经费的机制;实行严格考核和问责,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落实和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5.
江浙沪三级教育投资整体状况可以概括为:政府教育投资总量较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三级教育投资比例稳定并趋向合理化发展;非政府性教育投资经费高于政府性教育经费投入。三地区也呈现不同的个性特点:江苏省优化发展高等教育,但教育经费支出区域性矛盾显著;浙江省重视农村教育发展,但教育事业经费实际增幅不大且市(县)级投入不足;上海市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但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16.
教育经费法是就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使用中产生的种种关系和问题而制定的部门法,它涉及到的是办教育所需最终物资——经费问题。教育经费是教育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的组织形式。自现代以来,教育经费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各级政府在分配国家财力的时候都必须充分考虑教育的花费,合理安排教育的预算与支出。教育经费的筹措、教育经费的配置、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等问题也日益成为学术的焦点,成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从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法来看,有关教育经费的立法实质上是各国为了加强对教育的干预而通过立法的途径对教育财政实施的干预。财政是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将首次达到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比例。在后4%时代,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应该从立法、行政、财政等方面建立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应该确定一个高于4%的新指标作为努力的方向;构建包含资本市场、教育捐赠、校产保值增值、民间资本办学等多元化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建立独立的教育经费审查和监督机制等。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方面,我国要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经费拨款机制,建立教育经费"问责性使用和督察制度",并改变经费使用思维,以切实保障和使用好教育经费,发挥教育经费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欠发达地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用不当是困绕和阻碍学校发展的重要原因。本作为国家“九五”规划课题,主要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使用情况分析出发,找出了经费投入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对策建议,以寻求欠发达地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更快地发展,为国家和省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省人民政府关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正常运转的通知》(鄂政发[2003]26号)规定,全省各县(市、区)都要“全面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专户管理”。为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教育经费专户的规定,促进各地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教育经费结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经费的增长,经费分配的公平和使用效率等结构性问题将引起更多重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我国的历史数据,比较他国的有关数据资料,对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分配结构和使用结构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研究认为:1、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主要由于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加,我国教育经费来源结构总体上将呈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缓慢提高的趋势;未来更长时期的变化,将主要受政府政策选择的影响。2、在分配结构方面,短期内初等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会因为政策支持而有所提升,但从长远来看,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将由于规模的扩大而在总经费中占据更大比重。3、在生均经费方面,以绝对货币单位表示的三级教育生均成本将会继续提高,但以生均成本指数(生均成本占人均GDP的比例)来看,未来我国初等教育生均成本指数会继续提高,高等教育的长期趋势有可能是继续下降。3、在教育经费使用结构方面,本文以地方小学的数据验证了人员经费占事业经费比重与事业经费充足程度之间的关系,证明经费的内部结构可以作为监测教育经费充足程度的指标,认为未来随着总体经费紧张程度的缓解,总体上看,教育经费中人员经费在事业经费中的比例将继续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