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回答志怪小说"为何关注鬼"、"如何体现鬼"及"描写鬼的意义"三个问题,阐释传统志怪小说所描画之"鬼"其实只是思想观念上的一种寄托,其最高级和最终极的文学意义在于观照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答志怪小说"为何关注鬼"、"如何体现鬼"及"描写鬼的意义"三个问题,阐释传统志怪小说所描画之"鬼"其实只是思想观念上的一种寄托,其最高级和最终极的文学意义在于观照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3.
韩婷 《文教资料》2006,(35):88-90
鬼崇拜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在魏晋南北朝这一中国历史上特定的历史时期,鬼作为志怪小说中的一种意象,有着丰富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除了形态上开始独立成篇,创作理念上走向自觉的虚构以外,还以其对现实人生的关注,片断式的表现形态,限知叙述视角的广泛运用和戏谑化的艺术效果,展示了微篇小说基本成熟时期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除了形态上开始独立成篇,创作理念上走向自觉的虚构以外,还以其对现实人生的关注,片断式的表现形态,限知叙述视角的广泛运用和戏谑化的艺术效果,展示了微篇小说基本成熟时期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魏晋六朝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形成的标志。此时的志怪小说,写仙写鬼者,数量尤多。本文通过比较研究魏晋六朝小说中的人神恋、人鬼恋的悲剧模式,探讨其悲剧的共同意蕴。  相似文献   

7.
王雨燕 《保山师专学报》2002,21(1):23-24,33
魏晋志怪小说与唐代传奇前后相继 ,魏晋的鬼神志怪孕育了唐传奇。但志怪只是小说的萌芽状态 ,而传奇已是成熟的小说。虽然它们产生的背景不同、反映的内容各异 ,但都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胡序知 《山东教育》2005,(35):54-55
今年夏初.我受朋友之邀来到了淄博.去参观仰慕已久的蒲松龄故居。  相似文献   

9.
大母神原型在志怪小说中的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母神原型在原始人的神话和仪式中以各种女神、女仙、女妖的形象出现,在文明时代的文学、艺术中也以不同的女性形象现身。分析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大母神原型“并非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之中的任何具体形象,而是在人类心理中起作用的一种内在意象”。受到原型理论的启发,弗莱提出了原  相似文献   

10.
魏晋志怪小说的兴盛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文学史对此研究一直不够,笔者试图在前人基础上,对魏晋志怪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加以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求教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1.
《史记》写人记事是以历史、现实为主,同时有志怪成分。它保留、改造了一些神话传说,记载了来自民间的神异传闻,是志怪小说的母体。从汉魏六朝时期小说家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志怪小说家多以史学家司马迁的实录原则来规范小说创作。志怪小说在思想观点和叙事方法上继承发展了《史记》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2.
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人鬼、鬼鬼之间的冥婚故事,具有其独特的人文意蕴。目前学界对此的研究多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所得出的文化意蕴总概为求富贵、美满婚恋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三个方面,而对当时人们生存的社会环境以及门阀制度的分析不够深入,同时对此类冥婚小说的人文意蕴所表现出来的悲剧美学尚未涉及。故而笔者从这些方面来深入,试图深度挖掘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中冥婚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3.
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所志之怪大体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之怪、死生之怪和神鬼之怪,其创作前提是“人鬼乃皆实有”。对“怪”的描述,有原始人类的工具崇拜心理,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但更多体现的是六朝人雍容宽厚的审美趣味和对个体生命的珍视。  相似文献   

14.
魏晋六朝志怪小说情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情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从情爱的角度来探讨女性,女性只能是作为妻子,作为情人的角度而被定位,被社会,被男性,被男权化所赋义,这类女性以其传统性及其历史的开创性,在学史上占据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5.
志怪小说是古典小说的一种。志怪,就是记录怪异的事情,主要在两汉魏晋时期流行。志怪小说受到两汉魏晋时期盛行的道教神仙方术以及佛教流行的社会风气影响,表达了当时民众对强权政治的反抗以及对爱情的追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量秦汉简牍的出土,为研究文学史提供了新的契机。放马滩秦简中有关志怪故事的记载,把志怪小说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故事形态学是鉴于故事类型学理论的缺陷而构建起来的分析民间文学的一种结构主义叙事理论。故事形态学与故事类型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中是侧重叙事语法的分析,还是倾向于完整表意片段的探求。用故事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从六朝志怪小说中归纳出婚姻、复仇和报恩等三类按时间中轴排列的行为功能序列。虽然某些故事可能出现成分的残缺或者成为单一行为功能的叙事片段,但在时序上,它们不会与类型故事发生矛盾和悖反。不同类型的故事通过“嵌套法”结合成为新的结构,这种“嵌套”同样不会扰乱行为功能在时序上的安排。我们通过对六朝志怪小说结构形态以及构型方法的探讨,可以形成对中国传统叙事模式更为清晰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的动物描写继承了先秦时期动物描写的神化书写——动物神话和动物图腾,以及两汉时期的动物描写的仙化书写——异化神化。魏晋志怪小说中的动物描写呈现出独特的特质:不仅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更加繁丰,而且其形象也发生了变化;动物描写介于人、仙之间,阴、阳之间,书写更加鬼化。这种描写不仅是当时"万物有灵"文化的反映,也是魏晋士子任化虚空的集体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是龙形象趋于成熟的时代,当时志怪小说中记载的坐骑龙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具有仙人隐喻、预示吉凶、象征五德等多样现实功用,既体现出龙文化中龙的神性与人性,又体现出龙形象所代表的超越性及政治性。  相似文献   

19.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尤其是对其艺术特点,以往的有关研究还不够深入。在进行新的深入研讨后,我们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约旨丰。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银波 《考试周刊》2008,8(6):133-134
本文通过从鬼怪类型方面、鬼怪世界与人的关系的表现上、社会功能与审美感情上、鬼怪形象在小说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方面浅显分析了志怪小说与哥特小说中鬼怪形象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