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中贯穿了作者对麻将、阴阳五行、生肖风水等众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描述和独到理解,表现了华裔后代对母辈文化复杂而深厚的感情。作者将中国文化的魅力融入到华裔"自我身份探寻"的写作中,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并赋予了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正1.引言汤婷婷是20世纪美国华裔文学繁荣发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她的成名作《女勇士》于1976年发表后,即获得了美国非小说类最佳书目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被誉为美国华裔文学中里程碑式的杰作,多年来一直是华裔文学界研究的焦点。张子清曾在为《女勇士》的译本作序时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华裔文学近年来在美国声誉日隆,与汤亭亭取得的文学成就密不可分"[1]。小说描写了华裔主人公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及其在中美两种文化夹  相似文献   

3.
非马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华裔诗人,他的诗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同时非马也继承发展了传统诗歌的意象审美方式。非马把二者放置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之中,用现代手法来激活它们,让他们获得新的存在方式和供养系统。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理念与当代大学生人文修养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晓朝 《内江科技》2006,27(9):16-16,20
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贯穿当代大学生人文修养塑造的始终,甚至于一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当代人的心智,在“躁动”心态映衬的时代背景下,保有蕴含踏实、稳健的心态.接受传统文化的“修身之道”对于活力四射的当代大学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纷繁社会的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拟从主题和写作手法两方面来论述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通过时<第二十二条军规>写作手法的分析,能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美国政治体制、军队制度.通过对作品人物的简要分析,对其写作手法的介绍,使人们能了解美国60年代的文化及社会问题,这也能解释黑色幽默这一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文化也相应的发展起来,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并走向世界。我国对美国文学的翻译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于美国的一些宗教文化、爱情文化等有了进一步了解,随着华裔美国文学的增多,华裔作品也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也相应的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华裔美国文学翻译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国家文化、美籍华人下的文学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是目前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在美国,文化身份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课题,也是少数族裔十分关注的、和自身命运休戚相关的问题。《荣誉与责任》以父子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展现华裔美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颖 《科教文汇》2009,(30):256-257
菲利普·罗斯——当代美国杰出犹太小说家。作为一个有洞察力的作家.罗斯不断在作品中寻求创新。他在后期创作中一改以前浓厚的实验主义小说风格,巧妙地运用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合的方法来书写历史事实,继续挖掘人性的存在,进一步剖析美国犹太人的内心世界以及身份问题,借以反映社会风貌,形成了在新现实主义下关注犹太民族身份的独特写作视角。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建国后十七年西藏文学书写中的中华认同之路。具体表现为:(1)传承祖先开放、学习、跟进的认同心态;(2)写作旨向是新中国公民的自豪心理;(3)写作主题是丰富多彩的新生活;(4)写作热情来自底层身份的被认同;(5)这样的文学书写表述了从文化的靠近到文化的认同历程。  相似文献   

10.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晚于欧洲,却在世界文学中占重要位置,是美国文学中一个重要流派,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虽在二战后呈衰退迹象,但其写作手法并没有消失。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弗恩利险记》是最能显示美国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作品,该小说从多角度体现出美国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1.
茅丽莎 《科教文汇》2014,(13):97-99
无论是华裔导演王颖还是华裔作家雷庭招均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于处在美国主流文化边缘视角下的美籍华裔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的热切关注,并采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展现着对于中美文化冲突这一主题的热衷。与其他著名的华裔作品不同,《饮碗茶》敢于直面唐人街现实,以“家丑外扬”式的揭露来力图真实地再现唐人街生活,这一重要社会转型期的千姿百态,深入剖析作品中深刻思想和蕴含的艺术魅力。本文试图从影片细节入手,结合小说文本来探析作品中的主题呈现,并运用英国文化学家斯图加特窑霍尔关于文化身份的理论,深入探究主人公的文化认同进程。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华裔导演王颖还是华裔作家雷庭招均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于处在美国主流文化边缘视角下的美籍华裔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的热切关注,并采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展现着对于中美文化冲突这一主题的热衷。与其他著名的华裔作品不同,《饮碗茶》敢于直面唐人街现实,以"家丑外扬"式的揭露来力图真实地再现唐人街生活,这一重要社会转型期的千姿百态,深入剖析作品中深刻思想和蕴含的艺术魅力。本文试图从影片细节入手,结合小说文本来探析作品中的主题呈现,并运用英国文化学家斯图加特·霍尔关于文化身份的理论,深入探究主人公的文化认同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信息》2004,(6):24-24
华裔科学家、美国亚持兰大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一种新型纳米结构,这种由单晶体纳米带环绕而形成的封闭式环型纳米结构具有半导体和压电效应双重性质,可应用于微米、纳米机电系统,纳米级传感器和生物细胞探测。该成果开辟了纳米结构生长的新理论和新应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女诗人兼作家玛雅安吉洛的作品显现了丰厚的自传体文学特质,他的自传体文学作品<唱响天堂之歌>蕴涵丰富优美的生命律动,她借此构建了新女性主义理念中的非洲裔美国话语,使非洲裔美国话语在当代美国大众生活言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从写作之初直到近期,始终是以农民的身份、民间的立场作为自己写作的出发点,坚定、执着地书写着乡村的隐秘变化.不夸张地说,在乡土写作的历史中,贾平凹显然是当代写作不可跨越的一个"标高".从贾平凹最早的一批乡土小说如《商州初录》《腊月·正月》《小月前本》等,到《浮躁》《高老庄》等大量的文本中都呈现着作者对乡土的灵魂和精神坐标的质朴追手.看得出来,乡土和作者早已融为一体.即使在写都市生活的篇幅中也都渗透着深重的乡土的情结.这些作品可以归纳为三种相对独立完整的话语系统:"其一是启蒙话语,致力于重铸国民的灵魂,其二是生存论话语,关怀的是人的生存境遇,最后是现代性的反思话语.①"本文时贾平凹的两篇代表作《废都》和《秦腔》为例,来展现贾平凹作品对乡土情怀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心理发展过程当中,语言和无意识都有具体的作用。无意识叙事话语成为符号体系的中枢,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工具,其实是最敏锐、最丰富的社会意识感性显现体系。无意识叙事话语被认为是一种被压抑的、分裂的、无中心的因而也是无害的一种话语,目前已经成为了作家们的一种习惯。当代叙事模式中的一种无意识语境的理论可以用于作品的分析。无意识语境观念改变了传统的叙事学理论的理性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7.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迷惘的-代"的代言人,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运用在美国文学史上曾引起过"文学革命".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优秀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将富有生命力的形象同深刻的寓意融合在-起,谱写出一首感人的英雄主义赞歌.这篇文章通过分析<老人与海>的主要人物塑造来阐述作品深刻的寓意.  相似文献   

18.
综观以往的研究,往往只针对新闻话语的其中一方面。比如以“新闻写作”、“写作风格”等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和书籍,其实是关于新闻话语语言规则方面的研究。而对新闻话语的批判性研究又多侧重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从文化的角度认识新闻话语在社会认知、社会交往及社会权力等方面的功能。作为“语言系统与文化环境的交汇点”,对其研究不应该只突出其中一方面,因为这两者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的。本文主要探讨新闻话语的文化符号学向度。  相似文献   

19.
徐妍 《科教文汇》2007,(4S):189-189
中国当代山水画要寻找与当代社会生存状态共鸣的文化语境,因此对人文内涵与精神追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笔墨当随时代”,在情境、意境的塑造中,当代山水画家把握时代的脉搏,进行了一系列地尝试和变革,使当代山水画呈现了一片新境地。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创作大师威廉?福克纳以他多重创作手法而闻名于世。在他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他在意识流、多角度叙述等写作手法的基础上,更灵活地运用了一种简单的事物——镜子,作为他展现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的辅助手段。本文侧重分析"镜子"的表层含义和隐喻作用,尤其是突出展现"镜子"的类比、对比折射功能以及空间视域载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