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娄底表示"儿子"之称本用“崽”,“子”当是外方言的“舶来品”。从娄底各县市的方言语料中我们可以找到"子"缀词逐步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早期形成的、以双音节为主的“子”缀词:二是现代强势方言影响而形成的、以三音节为主的“子”缀词。娄底方言“子”缀词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语言创造的类推原则;二是历代北方移民及其语言的渗入。  相似文献   

2.
有学者说,语言有“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的区别。何者为强,何者为弱,这里不说。只知强势和弱势的形成,同使用它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尤其经济发展的状况,有很大关系。不说大的语言系统,试看广东方言,自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广东经济发展“先行一步”,虽然决不可自吹自擂,说广东话是“强势”方言,却也有点北进之势了。有容乃大。一种全国通行的大的语言系统,为丰富自己,总会从四方八面选择、吸收一些“新元素”。如“生猛海鲜”,随着南来经商、打工的人很多,已流行全国。这一粤方言词语,有生动传神之妙——一听即知它所指的水产品,同直…  相似文献   

3.
两汉翁主考     
汉代翁主在历史上曾起过一定的作用,因此,认真地探讨一下她的名称由来、地位变化、食邑收入、属官及职掌等,很有必要。 一、翁主名称的由来及地位改变的原 因 诸侯王之女,在西汉称为翁主。对 “翁主”名称的由来,各代注家解释不一。西汉扬雄在《方言》中云:“周、晋、秦、陇谓父曰翁。”意即诸侯王之女由父主  相似文献   

4.
东安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湘江上游。东界冷水滩区,南临广西全州,西接新宁,北连邵阳;总面积2219平方公里。现有人口五十六万多人。境内居民绝大多数都使用芦洪市话。芦洪市位于东安北部。距县城45公里,离冷水滩25公里。芦洪市话的通行范围除本镇之外,还包括鹿马桥、端桥铺等乡镇,人口总计在十万左右;但受其影响的尚有东安的花桥,冷水滩区的花桥(旧称“零陵”)、普利桥、牛角圩等地。芦洪市话是东安的主要方言之一。不同乡镇的居民相互通话若有障碍,芦洪市话便是唯一的交际语言,即所谓“官话”。人们发现,东安境内大多数居民讲的是“土话”,而讲芦洪市话的乡镇或受其影响的“官话”区独无土音。这种现象的形成大致有下面两个方面的原因。”芦洪市历史悠久。东安在汉朝属泉陵县地;西晋(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90年)置应阳县,隶属零陵郡,县治就设在芦洪市;当时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芦洪市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商旅云集,需要有一种通用的语言以利交际。久而久之,这种语言便成为操不同方言的居民的公共交际语,成为文化、教育、卫生、开会读文件等活动场合使用的“官话”。本文记录的是芦洪市镇话。  相似文献   

5.
《河西学院学报》2021,(1):118-123
农村籍大学生语言态度调查极具现实意义。项目组采用问卷及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564名西部农村籍大学生为样本,调查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对普通话、家乡话及学校所在地方言的语言态度变化。结果发现:(1)农村籍大学生对普通话评价较高,整体呈上升趋势;(2)农村籍大学生对家乡话的评价波动较大;(3)农村籍大学生对学校所在地方言的态度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态势。在跨度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农村籍大学生语言能力有所提高,由单一语言交际者转变为多语交际者。农村籍大学生语言态度发展变化的模式与自身的情感体验、语言社会化、语言生活环境、社会阅历以及对外部世界认知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歧义句分析     
平时,要求我们在说话、写作中,一定要语言规范、清晰、明白。也就是言简意赅。但往往有些句子,言简了,意未明。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就是所谓的歧义句。所谓歧义句是指句子可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北京人多”就是一个歧义句,这句话从书面看可以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北京/人多”意思是说北京的人口密度大;一是“北京人/多”意思是说(在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里)北京籍的人比较多。歧义句不一定是病句,例如,“开刀的是他父亲”。有两个意思,其一为父亲生病了,要开刀治疗。其二为父亲是医生要给病人开刀。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种歧…  相似文献   

7.
外国人名的全称一般都包括三个部分。欧美英语系统国家的人名,按序由名、父名、姓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用间隔号“·”分隔开来。如《威尼斯商人》的作者莎士比亚的全称是威廉·约翰·莎士比亚,其中“威廉”是名,“约翰”是父名,“莎士比亚”是姓。 俄语系的人名的全称,也包括三个部分,按序由名、父称、姓组成。其中“父称”与英语系里的“父名”略有不同,“父名”是父亲的名字,“父称”是“某某的孩子”的意思。如契诃夫的全称是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中间那个“巴甫洛维奇”就是父称。“父称’又分两个部分,前面的“巴甫洛”是父名,后面的“维奇”是“之子”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释"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姼”早就出现在甲骨卜.绊中,但古今学界对其仍有不同的解释,甚至有错误的解读。从汉语方言以及壮侗语相应同源词来看,“姼”的本义应是《方言》记载的“母姼、父考”,而且上古时期更多用于称谓“外公、外婆”。  相似文献   

9.
根据《突厥语词典》的记载,并参考碑铭文献、回鹘文出土文献及现代诸突厥语言的材料,将古代突厥语划分为“原始突厥共同语”(2世纪以前)、“前古突厥语”(3—6世纪)、“上古突厥语”(7--12世纪)、“中古突厥语”(13--l5世纪)、“近古突厥语”(16--18世纪)等5个历史发展阶段。“前古突厥语”时期的突厥语分为“r音化语言”和“d音化语言”两种类型;“上古突厥语”时期,“d音化语言”分化、演变为分化型的“j方言”、“d3方言”、“δ方言”、“z方言”、“混杂方言”和混化型的“n方言”、“h方言”7种类型。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则是在“r音化语言”及上述七类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英语“dialect”这个词,常常被单纯地理解为地区方言(regional dialect),也就是一个地区的人在讲话时有着共同的语言特点。其实 dialect 一词不仅指地区方言,还包括“社会方言”(social dialect),所谓社会方言也就是指,语言的使用者由于属于不同的社会集团,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年龄与性别,在使用同一种语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变体。这种语言变体与语言的使用者(the user of language)有着密切的关联。‘Dialect’一词的  相似文献   

11.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峰。它绵延三古,沧桑流变;幸遇三圣,弥纶升华;历经三易,备包有无,成就了尊时守位、知常明变、法天正人、开物成务的完足体系和至高规则。因此扬雄曾言“六经之大莫如易”,班固则称其为“大道之原”。  相似文献   

12.
“VV”和“V一V”都可以带趋向补语。其中,“V一V+趋向补语”格式主要见于明清之际的江浙籍作家作品,“五四”以后逐渐消失,可能是吴方言特有的历史语言现象;在我们所见的清中叶以前的白话作品中,“VV+趋向补语”格式仅见于《金瓶梅》、《醒世姻缘传》两部作品,最初可能是山东方言特有的历史语言现象,后来被现代汉语部分方言继承。  相似文献   

13.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端,东南面与广东省搭界,西面及西南面与广西接壤。全市现辖有九县二区。境内山岭纵横,交通不够便利,经济不够发达,人们居住分散,方言结构复杂,方音浓重而多样,“官活”是各县区人们在公共场合通行的交际语言。全市境内通行的汉语方言及所谓“官话”大体上可划分为两大片:湘方言片和西南官话片。湘方言片主要分布于潇水下游和湘江以南地带,即所谓北五县区:芝山区、冷水滩区、双牌县、东安县、祁阳县。西南官话片分布于潇水上游地区,即所谓南六县:道县、江华县、江永县、宁远县、蓝山县、新田县。各县区官话不尽相同。此外,新田县个别自然村(如门楼下乡长田村)和江华县少数自然村(如水口镇的泮水村)讲客家方言,江华县毗邻广东省的个别自然村说粤方言。境内还有瑶、壮、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瑶族占多数,多使用勉语。有的少数民族还会说汉语“官话”,呈现“双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4.
郧县城东、西各有古代所修大堰,灌溉良田万亩,历为地方志所载.明、清朝渠有毁圮用水争讼,地方官则必组织维修或予以调解,并勒碑记之.此类亦为地方志录载.此二渠俗称"盛水堰"、"武阳堰",方志、现存古碑亦用此名.但清末民初,郧县乡间文人将此二堰讹传为公元前506年吴、楚之战时伍子胥追杀楚昭王至郧县时所修,名之为"伍子胥堰".这是误把春秋时古郧县(今云梦、安陆)混淆为今日鄂西北之郧县."伍子胥堰"之说近年在十堰及所辖郧县大盛,但此说不合史实与方志、古碑所载.  相似文献   

15.
炎夏话扇     
扇,亦名“搊”(shà霎,又读jié捷)。《扬予方言》:“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一名箑。”《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它是不可缺少的用品。别看它不过是一个小小之物,其实还有悠久的历史呢。据史料记载,远在虞舜时代我国就有羽毛扇了。晋代崔豹在《古今注·舆服》里提到“舜作五明扇”。其文云:“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的发愤之作《史记》130篇,除《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和《陈涉世家财,都有“太史公日”,其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自序》),是司马迁的自传,说的是《史记购写作心态及全书各篇的写作意图,可说是一篇大“太史公日”。另外,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其中心也是讲《史记》的写作,与《自序》合壁生辉。司马迁承父业修史,而父子同称“太史公”。这样,“太史公日”中的“太史公”,有的是司马迁自称,有的称其父司马谈。除了最明显的父教子之类的场合外,已无法确知何者为父,何者为子、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所有…  相似文献   

17.
古代突厥语方言研究(五)--乌古斯和回鹘研究系列之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突厥语大词典》的记载,并参考碑铭文献、回鹘文出土文献及现代诸突厥语言的材料,将古代突厥语划分为“原始突厥共同语”(2世纪以前)、“前古突厥语”(3~6世纪)、“上古突厥语”(7~12世纪)、“中古突厥语”(13~15世纪)、“近古突厥语”(16~18世纪)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前古突厥语”时期的突厥语分为“r音化语言’,和“d音化语言”两种类型;“上古突厥语”时期,“d音化语言”分化、演变为分化型的“j方言”、“dЗ方言”、“δ方言”、“z方言”、“混杂方言”和混化型的“n方言”、“h方言”七种类型。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则是在“r音化语言”及上述七类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孔子弟子澹台灭明,学成后南游至江,居于楚,葬于豫章东湖之滨。历代儒家称其为:“刚方正大之士”。江西南昌儒学自其始。豫章城内向有东祠祀灭明。澹台祠亦称友教堂,明代建为友教书院,并有讲会之设,清初为江西四大书院之一,清末改为学堂。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短诗。诗虽短,意蕴却深,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属于《诗经》中“小雅”之殿。《诗经》的内容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雅,就是“正”的意思。“雅乐”就是“正乐”,是相对于地方乐而言的。把周天子建都的王城附近之乐称为正乐,无疑是出于当时的尊王思想。至于为什么把“正乐”称“雅”,这恐怕是因为古代有所谓“雅言”的说法,“雅言”就是标准话,通行语的意思。当时各地方言不一,因此以王城附近的话为通行话,王之乐也就称“正”称“雅”了。“雅”又有“大雅”、“小雅”之分。这大约与它们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拜读萧鲁阳方言研究力作,汇集《墨子》书中鲁山方言习俗,概述墨子里籍东、西鲁论争态势。从方言习俗角度比较鉴别,进一步论证墨子里籍在河南鲁山,非山东曲阜、滕州。期待“上德”之史学家:尊重历史真实,破解墨子里籍;了断地域成见,展示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