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下》用"说在"这一固定结构,作为"出故"的连接词,也可看作《墨经》体例之一。通过对"说在"后文字作形式、内容的分析,并考察了"说在"前后文的联系,认为:"说在"后文字总体上是"出故"的,但在形式上却相当多样,内容上也颇为复杂,这就导致对"说在"及"说在"后文字的多样解读及翻译,故本文提出"说在"的格式化翻译,并认为"说在"后文字不能直译,应当作纂义式的说解。  相似文献   

2.
香港回归十年,"一国两制"的"新香港"建设,尽管在政治发展和政治改革方面遭遇到"二十三条立法"被搁置和"双普选"的"时间表"、"路线图"意见分歧等问题的严重挑战,但在中央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求一国之大同,存两制之大异"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在"一国"与"两制"、"变"与"不变"的反复磨合中,不仅通过了能不能"继续保持长期稳定和繁荣"的初步考验,而且"香港明天更好"的愿景已经在现实化地呈现,"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在探索中逐步成型、成熟.  相似文献   

3.
"计白当黑"是一种智慧的管理语言,它不同于管理上通常所谓的"留白"(简单的在管理诸方面留有"空白"),而是在态度上把"白"看得和"黑"一样重要,在策略上辩证地看待"白"与"黑"的关系,在方法上注重"白"与"黑"的转化,这是对"白"与"黑"的统筹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白"即所谓"不管","黑"即所谓"管".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对这样一个提法特别有感触,华东师范大学周彬教授说:"教师要在课堂上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的地方就是自己应该"进"的地方,"有所不为"的地方就是自己要"退"的地方.在"有所为"的地方"退了"叫"缺位",在"有所不为"的地方"进"了叫"越位".  相似文献   

5.
让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有吸引力,是提高其有效性重要措施.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让小学生的在"玩"中完成生词抄写家庭作业;在"画"中完成家庭作业;在"唱"与"演"中完成家庭作业;在"看""读"中完成家庭作业;在"写"与"编"中完成家庭作文.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说明,他们喜欢动,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此毒家庭作业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在"乐趣"中完成作业.  相似文献   

6.
"在"的意义是"位于",其功能是使主体与"在"后接的场所、活动产生空间或时间上的关系。副词"在"和介词"在"都能表示进行。"正"强调匹配的精确度,可与"在"构成多种组合。在这些组合中,"正"和"在"没有发生语义上的根本改变,并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传统儒家“德性”概念试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还是在当下语境下,"德性"概念在伦理学中都居于核心的地位。"德性"在"德"与"性"各自含义流变及其逐步结合的过程中,确定了它在儒家思想中的中心地位。"德性"的根本性质在于其内在性,它通过"性"来收束,是当代"德性"观念的历史根据。  相似文献   

8.
报纸上曾刊登过一则新闻,说"炒"字被当选为象征"中国2006年"的汉字。实际上,将"炒作"选为象征"中国近几年"的动词,也许更加贴切,理由在于"炒作"在我国已成为一种相对普遍的现象。当然,在不同领域,国人"炒作"的内容并不相同:比如在经济界,是"炒作身价";在演艺界,是"炒作隐私";而在学术界,则是"炒作学术"或"学术炒作"。  相似文献   

9.
陈国典  郭英  王炯 《教育探索》2007,(9):109-110
为了探讨藏文化背景下当代中学生应付方式的特点,笔者对拉萨市5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应付方式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各个年级在"求助"因子上得分最高,汉族和藏族中学生在"退避"因子中得分都最低;在性别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年级上,初一和普师的学生由于新的生活学习环境所造成的压力而与其他年级在"解决问题"和"退避"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地域上,城市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得分更低而农村学生在"求助"因子上得分更高;在民族上,藏族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幻想"因子上得分更高.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美学”的“身体”、“空间感”与“时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传统美学在整体上可以称为"艺术美学",建构的是一种从"教条"出发、仅仅能满足"视觉"与"听觉"两种感官的美学;而生态美学作为环境美学的内在组成部分,却是从"实际"发生的环境空间感出发的,它必然涉及"身体诸觉"在"空间感"上的生成,以及在"时间性"维度的存在——在静态上是"身体诸觉"的"同时性"并存与延续,在动态上则是空间环境美感的存在受"意义"与"价值"的激发与引领。  相似文献   

11.
编辑部经多方调研、精心策划,将在下半月刊(高考版)重磅推出"高考作文备考专号",5-6期合刊,96页的厚度,一册在手——一"赢在审题","赢在素材"!"正确审题"和"精心选材"是作文得分的两大法宝。为此,"专号"在《特别策划》栏目推出"赢在审题"和"赢在素材"两大板块,前为"命题猜想"与指导,后为"热点素材"  相似文献   

12.
当"竞争"已成为社会的标签时,孩子学会的是"坚强",而不是"感动","感动"则被孩子渐渐遗忘.孩子不会"感动"的原因,是孩子没有对比的参照物,习惯了正常的事情,而品德教学的"感动"也在羞涩地退却和飞快地贬值.为给孩子找回失落的"感动",教师要加强品德教学的"感动"教育,引导孩子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感动",在生活细节中寻找"感动",在真情沟通中碰撞"感动",在教师激情中收获"感动".  相似文献   

13.
在Word中,打开"工具"→"自定义"菜单命令,打开"自定义"对话框,切换到"命令"标签页,然后在左边"类别"栏中选中"工具",再在右边的"命令"栏中找到"工具计算"命令按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活动经验展开数学想象,帮助学生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在观察比较中初步建立"平均分"的表象,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平均分"的意义,在细节中精致"倍"的内涵,在分分圈圈中完善"平均分"的建构,在数学想象中内化"平均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以人为本”的胜利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隐含了"以人为本"的胜利哲学。孙子认为,人是赢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从根本上破除了"道德制胜"与"占卜测胜"的哲学迷思。孙子"以人为本"的胜利哲学在战略、战术上有广泛深刻的实践。在战略层面,孙子强调"庙算"和"修道保法"。在战术层面,孙子推崇"出奇制胜"和"避实击虚"。此外,孙子"以人为本"胜利哲学在情报领域的应用格外鲜明,首次创立了"以人为本"的情报活动理念,远远超越了古代西方"以技为本"的情报活动理念。《孙子兵法》"以人为本"的胜利哲学对后世影响深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兵学向谋略化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却抑制了军事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拗"的"撬"义在初唐产生,且分布在医学文献。由"手拉"到"撬"是通过转喻来引申,在句法上表现为:与跟"拗"共现的谓词或补语有关;与"拗"的宾语有关;与"拗"的主语有关。  相似文献   

17.
谁在哭?     
任小霞 《小学生作文》2020,(2):F0002-F0002
1.春天来了,松鼠醒来,听到"啪嗒"的声音。松鼠好奇地问:"谁在哭?"2.阳光透过窗子,兔子醒来,听到"啪嗒"的声音。兔子摇摇耳朵:"谁在哭?"3.小燕子在树上听到了"啪嗒"的声音,飞上飞下地瞧:"谁在哭?"4.小熊从被子里钻出来,听到"啪嗒"的声音。小熊推开门寻找:"谁在哭?"  相似文献   

18.
青秀 《语文天地》2012,(23):11-12
2012年的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但笔者依然清晰地记得高考前那段时间的作文复习。各种小道消息甚嚣尘上,各大报刊也在醒目位置标注某某专家对今年作文题的预测。比如"站在高处"、"我的心在乌云之上"、"流水线"、"装饰"、"本色"、"我爱传统文化"等等,一时间,学生忙着研究这些作文题,老师忙着在网上搜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指引下,尝试用"英语四步教学法"来打造高效课堂。在准备呈现阶段通过"做"导入新课,在操练巩固阶段通过"做"完成任务,在拓展提升阶段通过"做"融入生活,在课堂检测阶段通过"做"回归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育》2017,(4):5-10
任何的教师微笑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都是发生在特定的"生活境域"之中的,教师微笑的意义也不是由教师微笑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微笑所置身于其中的那个"境域"决定的。在"看"到教师微笑时,学生是"沉浸"在微笑境域之中的,是与当下的微笑境域浑然一体的,现象学把这样一种状态称为"投入"。在"投入的看"中,学生不断的体验、经历、描述、解释着教师的微笑,学生对教师微笑意义的理解就在此时发生了。与"发生在生活境域中的微笑"相比较,现实教育中还存在着一种"形式的微笑"。"形式的微笑"是被教师刻意的带入到生活境域中的,"形式的微笑"不能产生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