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实践标准通过真理标准大讨论并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而重新确立。从实践标准的重新确立,到生产力标准的确立,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是实践标准理论的两次重大发展。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的两个层级不同的具体化形态,后者高于前者。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它们都是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它们分别从一般意义和特殊意义上体现了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我们必须坚持实践标准,坚持内涵生产力标准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2.
“实践标准”的讨论重新确立和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使人们从“左”的思潮和“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中摆脱出来;同时“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的确立,有利于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实践标准所蕴含的认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是实践本身性质和哲学理论的逻辑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形成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观点。“三个有利于”标准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个创新观点。“三个有利于”标准观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和标准、生产力观点和生产力标准、人民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三者的辩证统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检验改革开放得失成败,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全面标准。  相似文献   

4.
“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生产力标准的补充和发展,生产力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实践标准是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标准的观点、方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统一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深化,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发展。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是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实践要求我们树立一种崭新的价值观,确立一个根本的价值标准,以指引我们正确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本文分析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真理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发展过程;论述了作为新时期最高价值标准的“三个有利于”的特点,即:强调认识的实践标准与实践结果的价值标准的统一;以生产力标准为核心;坚持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7.
实践标准自1845年由马克思提出以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邓小平在发展实践标准思想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使实践标准与唯物史观结合在一起,先后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发展了实践标准思想。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实践标准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和深化。这三个标准之间有区别,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代替另一个标准;同时,它们之间又有内在联系,我们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它们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实现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随着实践的发展,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又赋予了它深刻的内涵。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并阐释了生产力标准的思想,从而对实践标准加以深化和发展;邓小平现场提出“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从而对生产力标准加以深化和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政治标准,从而对“三个有利于”价值标准加以深化和发展。党的三代领导集体赋予了实践标准以新的内涵,对实践标准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从唯物史观的层面,从价值论的角度和从系统性的角度,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的内涵,使实践标准从抽象走向具体,开辟了一条深入研究实践标准和具体运用实践标准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既是真理标准在中国科学确立的策动者,又是真理标准具体化的原创者。他在真理标准方面的贡献在于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化。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性标准的具体化,它们分属三个不同的层面:实践标准居于一般层次,生产力标准居于具体层面,“三个有利于”标准则是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  相似文献   

11.
十五大报告指出:“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台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摆脱姓“社”姓“贷”的抽象争论,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的两大基本活动,我们不仅要检验认识,还要检验实践。真理标准涉及如何判定认识是否正确,实践标准则涉及如何判定实践是否正确,从真理标准到实践标准,既是认识发展的表现,也是我国改革深化的要求。把握这两个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就是检验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3.
倡导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提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他不但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连一命题更加深化和具体化,而且还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高度辩证地统一起来,为我们判断理论上的是非和检验实际工作的成败得失提供了更科学、更具体的综合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则是对实践标准的深化与展开。首先它突出了生产实践的基本内容和生产力标准;其次它体现了实践的价值尺度即人民利益尺度;再次它强化了实践结果而不是实践过程的检验功能。坚持实践标准,在社会历史观中就是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条根本性的思想。这个标准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是生产力标准。历史唯物主义把是否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衡量和评价一切社会制度和人们社会活动的根本尺度。“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正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命题的必然结论。“三个有利于”标准所体现的内容都是与人们的实践活动紧密相关的,是蕴含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智慧结晶。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和精髓。而“三个有利于’则是这个精髓中的核心和灵魂、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胆利用各种组织形式来实现公有制,不仅能解除人们“姓公姓私”、“姓社姓资”的疑虑,更能折射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光辉。社会主义的目的除了消灭剥削和压迫外,更主要的是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三个有利于”不仅具有真理性,更具有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16.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针对改革进程中,屡屡出现的姓“资”姓“社”的困惑而提出的。是衡量改革成败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不能简单的将“三个有利于”标准看作是区分姓“资”姓”社”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标准的统一,是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既不能将“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简单等同起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辩证统一的,三个标准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和核心,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与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致的,体现了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知和行在实践中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解不能简单化陈宝松近年来的实践表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对于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同志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解和运用存在着过于简单化的问题。我们认为,“三个有利于”标...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是解放思想 ,反“左”防右的科学依据 ,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 ,是克服扭曲了的社会主义观念的思想武器 ;三个“有利于”标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的理论 ,是加快发展生产力、强国富民、促进社会进步和检验我们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实践观和生产力标准加以阐述,认为“三个有利于”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发展,是判断我国当前社会主要问题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