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阴历十六,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天上的月亮真正又大又圆。 从书本中抬头,猛然看见的亮亮一轮明月悬于窗前,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山里孩子的童年,与月亮有着天然的情缘,这份深厚的联系不知什么时候断落了。成年的我,和许多人一样,得了一种病:整天说忙,时刻喊累,细察起来,却稀里糊涂,一事无  相似文献   

2.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指存在于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茶马互市,古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相似文献   

3.
4.
教学主体性今安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管理层是行政体制的延伸,行政人员是支配学校的核心,他们依据权力意志指挥教师,教师实质上成为权力意志的执行工具。这样的体制下,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淡化了,社会责任感减弱了,敬业精神萎靡了,教师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大家不过是统一步调、围...  相似文献   

5.
文章看多了,要是没有振聋发聩或余音绕梁者,往往会有点麻木,尤其是做惯了编辑的人。然而沈者寿先生(原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杭州市政协常务副主席)的《心中的春晖》(见本期“往事如烟”栏目),既非前者夺人眼球,又非后者回味无穷,却令我这个从教近三十载的教育工作者心往神驰。从今人的眼光来看,昔日的春晖中学不啻是一个理想、幻想、梦想兼而有之的“世外桃源”。然而,这又是历史的真实,从许多大家,诸如朱自清的《白马湖》《春晖的一月》等散文中可见一斑。这一历史的真实,又通过沈先生的“情郁于内”而“发之于外”,让人,尤其是深陷极端应试教育囹圄的教育工作者企慕唏嘘不已。春晖精神留给后人的思索应该是多方面的。当年的春晖中学地处穷乡僻壤,白马湖畔怎么会聚集了这样一群全国一流的文学家?怎么会聚集了这样一群全国一流的艺术家?怎么会聚集了这样一群全国一流的大学者?怎么  相似文献   

6.
一云蒸霞蔚,雾霭茫茫。所谓幽兰,在水一方。一帘修竹掩映的诗情在千年的溪水中漫溯,幽远的晨钟暮鼓在风中拂着山间氤氲的晨曦,余音绕梁,沓然销魂。山的远处,是寂寞的一抹青灰,娉婷地伫立在钟灵毓秀的江南,凝神静气地冥思着,冥思着。不是自古“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吗?那么,墙的这边,流水落花的闲适恬淡里沉淀的是怎样的大觉悟,大智慧?而墙的那边,袅袅的琴声里深锁的又是怎样的空谷幽兰般的寂寞的青春?墙自无言,留下的是一个遐思与猜度的空间,于是有限也成了无限,这一抹雅致的青灰色以无比娇羞的方式拒绝了太多的好奇与…  相似文献   

7.
李白《行路难》中“多歧路,今安在”一句,课本注释:“(世上)道路艰难,我今置身何处,意思是找不到应该走的路。”其它选本的注文大致相同.这种注释值得怀疑:说“多歧路”表示道路艰难,莫非李白在担心自己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时期编纂的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此书始编于1772年,历时10年完成,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收入古书3457种,共79070卷,装订成36000余册。它有七部抄本,分别藏于“内廷四阁”——故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行宫...  相似文献   

9.
《科技文萃》2001,1(7):63-64
在纪念尤里·加枷林首次进入太空40周年之际,人们自然会想到加加林的亲人——妻子瓦莲 京娜、女儿叶连娜和加林娜。  相似文献   

10.
秦之“过”安在?学过《过秦论》的人都会知道:“不施仁政。”但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怎样理解,就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A、因不施仁政,所以由秦始皇的攻变为子婴的困守关中。 B、不施仁政使攻守之势起了变化。 C、攻守的形势变了,秦却不施仁政。分析三种看法可知:“过的总因”相同,即下施仁政;不同的是,对“仁与攻守的关系”理解各异。①“仁”作用的对象不同:A、B两种看法,“仁”对攻守而言;C的看法,“仁”只对“守”而言。②攻守确指不同:A认为,始皇攻,子婴守;B、C认为,始皇攻,始皇守。作为语文教学,本来知道“秦之过”在于“不施仁政”即可,无须一定要去深究,去无端地争执。而课后的习题一却直接涉及到对论点的理解,因此,就有弄清这一问  相似文献   

11.
小朋友们知道跳蚤市场吗?就是经营廉价商品、旧货物的露天市场。那你知道什么是“跳蚤书市”吗?这个书市可是益处多多,想知道为什么吗?快去海安县南莫小学看看吧,答案就在那里!  相似文献   

12.
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小学的操场上,一群卖力吆喝的小图书推销员们吸引了人们的眼光,原来是仰天湖小学首届"跳蚤书市"活动开幕了!队员们纷纷将家中闲置的图书拿来与伙伴们交换,实现资源共享。作为学校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一,"跳蚤书市"活动的目的在于引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名作《"今"》(一九一八年四月十五日)一文,阐发了他对"今"的观点。他指明了"今"最可宝贵的道理,"现在"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必要环节。李大钊对于厌"今"是持批评态度的,对于乐"今"也不赞成。李大钊要大家努力的方向不是返回过去,而是走向将来,而走向将来必须要以今日的努力创造为根本。他的"今"论有进化论的影响,就其实践性来说显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昂扬的奋进精神;是辩证的"今"论,具有高度的哲学思辨性,复古倒退,沉迷将来,都不能说是真正把握了"今"之真谛;"今"论还实现了时间观与人生观的相合。这对于今天我们青年珍惜时光、重视今日进行创造有着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今”探     
《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写到廉蔺交欢一段时,其中有“今两虎共斗,其势不倶生”一句.对于该句中的“今”字,有人误解为“现在”之义,其实不然.清人王引之的《经传释词》说:今,犹“若”也.杨树达先生也在《词诠》“今”字条下云:“假设连词王念孙曰:今犹‘若’也。树达按此乃说一搴竟,改说他端时用之.”“今”字作为假设连词,往往用于偏句开头,可译为“假使”“如果”之娄,“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作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从有关平仄理解的争议问题入手,发现了汉语“四声”和“平仄”历史演变的种种内在联系,初步界定了诸如古平仄与今平仄、古调名与今调名及仰扬对立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望对进一步研究现代汉语声调修辞提供新的思路,并希望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梅山的地域、风俗民情、与统治者汉人的战争等方面,对梅山及其族属的活动来考证梅山。  相似文献   

18.
《鸿门宴》中的范增可谓老谋深算,当他得知刘邦“脱身独去,已至军矣”后,愤然骂项羽等人道:“竖子不足与谋!”并慨叹:“吾属今为之虏矣!”“吾属今为之虏矣”之“今”,课本无注,人教社二室编写的《教学参考书》230页译此句为“我们这些人都要成为他的俘虏了”,将“今”对译为“都要”,似欠准确。笔者以为,此处“今”应作“即”解。关于“今”的这种用法,杨树达先生在《词诠適》146页析之甚详:“时间副词,  相似文献   

19.
“自今”解     
李廷战 《学语文》2007,(2):47-47
《齐晋鞌之战》(《左传·成公二年》)中逢丑父在将要被杀时喊道“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王力《古代汉语》将“自今”注释为:“从现在追溯到以前。”郭锡良《古代汉语》将其释为“‘自今以往’的省略,即从今以后的意思”。二者都是以“今”为起点,前者向前追溯,后者向后延续。孰是孰非,本文试就此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20.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教参译作;“现在那颛臾,城廓完固,而又离费很近”,其中“今”被译为“现在”,“夫”被译为“那”,这是完全错误的。尹君《文言虚词通释》释“今”时说:“语气助词。用在句首或篇首,和‘夫’的作用差不多,表示下面要提出问题或设想一种情况来予以议论。‘今夫’连用,作用相同。”《汉语大字典》(第一卷)释“今夫”时说:“发语词。《礼记·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发端之词例》:《礼记·中庸篇》‘今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