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骼系统由中轴骨骼(包括头骨、脊柱、肋骨和胸骨)和附肢骨骼(包括带骨和游离肢骨)组成,它具支持躯体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还是肌肉的附着点,是人的运动器官。在生存斗争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骨骼产生了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征。一、中轴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征1.头骨头骨包括脑颅骨与面颅骨,最初的功能是保护脑和头部感官,组成结构十分复杂,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与特定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适应,人类的头骨发生了剧烈变化。人的脑颅骨,因脑的高度发育,在既能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尽可能的变薄,以利于脑颅腔容积的增大。大…  相似文献   

2.
从前,有一个盲人晚上要回家,好心的友人送给他一盏灯笼。盲人说,我反正看不见,要灯笼又有何用?友人说:“你点上灯笼可以照亮前程,这样别人看见了就不会撞你了。”于是,盲人听从了友人的劝告提上灯笼回家,但最后盲人还是被人撞了。盲人于是就质问那个撞他的人:你为什么撞我?你没看见我手上提的灯笼吗?那人回答道:“你手上虽然提着灯笼,但灯早已熄灭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喜欢拿别人的灯笼去照亮别人,但手上灯笼早已熄灭却全然不知。这与“盲人掌灯”有何区别呢?。  相似文献   

3.
孩子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从小的时候开始就会将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东西“溶化”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仿效。所以前苏联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位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这种精神又被称之为“生命的教育”,无数杰出的伟人都是在这种教育下迈出了成才的第一步。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教子方法失当,尽管为孩子的成长牵肠挂肚、操碎了心,结果却事与愿违,甚至出现了追悔莫及的偏差和失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会教和不会教的父母。下面是两种典型失败的家庭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4.
《小学教学研究》2013,(3):63-64
一些学者曾惊叹,新石器时代是古代颅骨外科手术的颠峰时期。几千年前的古人,真有如此高超的技术吗?20世纪60年代,人类学家斯奎尔在秘鲁发掘到一个石器时代人的头盖骨,它的上面有两条切割得非常精确的平行的细细沟槽,另有两条沟槽与其相交,四条沟槽围住那块完整的头骨,显然曾被人打开过。这种开颅的方法现在叫做环钻术。经检测,证实颅骨是那个人活着时  相似文献   

5.
有的人头疼、嗓子疼就在脑门、嗓子部位揪几下,揪出紫红色的小斑点就觉得舒服一些。但有的人说这种做法不管用,还影响形象。中医专家告诉您,这种做法叫揪痧,“不管用”是没有对症或手法不对。揪痧是以手为治疗工具,在身体的特定部位或穴位进行揪提,使皮肤出现紫红色或黯红色的痧点或痧斑,以达到治病保健目的,在民间又称之为“揪疙瘩”。  相似文献   

6.
张轶 《中文自修》2004,(12):14-14
一个被叫做“它”的孩子。在母亲非人性的虐待下倔强地活下来;在过多呵护下,慢慢成熟被“杀死”的我们。这两者是不是能作类比?但后者在深省中痛感生命也曾同样地“受虐”。这是一代孩子们共同的心声:“仍未停滞——我还在成长。还在重生……”习作者以凝重的笔触,写出了对身处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感觉与思考,其见地振聋发聩又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7.
李杰 《文学教育(上)》2008,(10):128-129
“尊师重道”因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美德而一直受到推重和赞扬,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师道尊严”往往会被一些急功近利的教师所利用,异化成为畸形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把老师当“神明”一样崇拜,所有违背教师“谕旨”的行为就被无端扼杀,于是乎,多少具有天赋的儿童在这种扭曲的师生关系下被牺牲。  相似文献   

8.
金属也有记忆力?不错。这种金属能记忆自己的模样。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低温环境下扭曲变形后,一旦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又能丝毫不差地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被人们叫做“形状记忆合金”。用这种合金制成的车辆,即使被撞得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教学方法受注入式思想的支配,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灌注”过程。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老师和学生缺乏主动交流,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要改变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需要改革当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大学生都被看作是“天之骄子”,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也很高,体现在就业过程中,“有业不就”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对就业与择业的认识上,存在“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观念,把初次择业看得过重等仍然是大学生不够理性的就业观念。因此,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就业意识的创新迫切需要教育思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说起“18岁成人仪式”,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可以说它已经成了当代中国青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实,这种“成人仪式”并不是现在才有,它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是一种标志个人成年的传统仪式。古代社会中,没有这个仪式,即使到了成年的年龄,也不会被成人社会承认,更不能享受其他成人的待遇。所以,它就像是跨入成人社会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三好生”评价体系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培养了一批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改革,传统的“三好生”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选拔”的功能过程,整个评价体系强调“最优”,重现集体之中互相比较,忽视学生个体的成长,重视少数人的发展,忽略了让多数学生体验、参与成功的情感因素。加之评选中名额有限。学校在评选中就只能“优中选优”或“轮流”评选。这种目标取向下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多数学生对成功的体验,孩子眼中的“三好生”成了个别学生的“专利”,大多数学生可望而不可及。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学生整堂课被教师牵着走。学生在教师枯燥乏味的灌输中学习推理、作空间想象、模仿着完成作业。这样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会有一时之功效,但就学生的发展而言,却有着不小的负面效应。无数事实证明,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成长的学生,他们虽然能够应付考试,但是普遍缺乏“后劲”,能力不强。究竟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改革呢?通过反思,近几年来,我结合自己所教的数学学科,觉得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相似文献   

14.
遥控健身操     
(接上期)“阿嗡大夫,闯祸了!在您的遥控操纵下,一位司机在行车途中做起了野兽操。这操我也喜欢做,但要注意场合。您瞧,这次撞了人———”阿嗡忙问:“撞了几个?”警察摆摆手:“我是说,撞了人行道上的电线杆子。”“那也够呛!”“那根电线杆原来是水泥的,撞断过一次以后,换成橡皮的了。所以说,总算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教训还是要吸取的哦!”“是啊,那当然。”阿嗡连声应承,但当他利用午休时间为那司机重新演练野兽操时,才练到一半,一个大汉驾驶着摩托车来到诊所———又出乱子了。“我是国家保安局的。外交部长在宴请外…  相似文献   

15.
一年级的孩子,只有六七岁,年龄小,不少孩子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的甚至撒娇任性。就说我班的王力吧,调皮好动,坐不住板凳,这不,刚开学不久,就在操场上跳台阶时不小心头被撞了。像王力这样的孩子还不少。怎样使学生在起始阶段既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快乐地成长?我决定在班上开展“雏鹰奖章”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6.
材料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的悉尼·布雷内、美国的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的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生物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要。人体内每天都有上万亿细胞诞生,同时又有上万亿细胞“程序性死亡”,两者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如果这种平衡被破坏,人就会患病。…  相似文献   

17.
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心理缺陷。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最顽强、最持久了。”青少年正处在发育和成长之中,这种嫉妒之心也就更多一些。当看  相似文献   

18.
信息平台     
Y〔观点〕低幼化现象“行而不远”屈伸在《南方日报》撰文指出,高校袭用低幼化管理方法,用心虽然良苦,恐将“行而不远”。学生之于高校,在一般意义上,应是适应与被适应的关系,但这种关系现在被颠倒过来,变成了高校来适应学生,这就是一种“逆适应”。因此,这种管理方法虽然有现实基础,但在方法上值得商榷。其次,即使一些学生在各方帮助下能顺利完成学业,但这种管理方式本身似乎并不具备消解低幼化特征的能力,也就是说,这种特征在这些学生走向社会之后还可能附着在他们身上。而所谓的“两帮一”活动,则给人以校方将自身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一主多元 一体多翼 开创职后培训的新天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师范院校一直被誉为教师成长的“摇篮”。“摇篮”之喻形象说明了师范院校是教师培养的发源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师范院校传统的办学理念,即培养教师如同生产产品。“产品”一旦形成,学校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但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日渐深入,传统的“终结式”教师教育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这就要求师范院校不仅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更应该是教师终身学习的“加油站”。  相似文献   

20.
面对新课程,长期在传统师资培养模式下成长和在传统教学园地里辛勤耕耘的教师感到了很大的震撼、困惑,甚至是反应上的迟滞。不对教师进行培训,或培训不到位,只能是“新瓶装旧水”,新课程就会流于形式,轰轰烈烈而来,无声无息而去。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各实验区都开展了“岗前培训”,即“通识培训”,对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