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晓威的《L型转弯》《勾引家日记》两部小说集题材广泛,无论是从历史到现实,还是从城市到农村都有精彩的写作.在这些作品中,于晓威透过生活的表象,凝入沉重的思索.于晓威用他的创作实绩,展现着辽宁文学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于晓威的《L型转弯》《勾引家日记》两部小说集题材广泛,无论是从历史到现实,还是从城市到农村都有精彩的写作。在这些作品中,于晓威透过生活的表象,凝入沉重的思索。于晓威用他的创作实绩,展现着辽宁文学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特点是过去性,学习历史是要学贯古今,鉴古通今,借古用今,让遥远的历史贴近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作品往住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一同样,历史知识是依靠文学形式(或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而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学生可以更轻松地获取知识。因此.在历史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针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一些文学作品辅助历史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对现实的总结和反映,现实是不断演变的历史,通过学习历史,我们找到了昨天,我们更能发现今天和明天。历史课堂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怀古通今",打破地理和空间的界限,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找到现实中的历史,而这一切都源于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现实  相似文献   

6.
历史与现实     
《中文自修》2007,(7):21-21
读诗使人明智,读史使人灵秀。用雪莱的话说,历史就是一首用时间写在人类记忆上的回旋诗歌。它们似水无形,有时风平浪静,水色激滟,有时又横生波澜,浊浪滔天。  相似文献   

7.
8.
陈燕 《成才之路》2011,(24):60-61
历史知识在学生看起来离他们很遥远,在大量的枯燥的历史知识面前,他们会无所适从,会站在与历史学科对立的面上来看待它。而在新课程下,不论历史必修内容、选修内容都彰显着时代的特色,都蕴涵了时代的精神,因此我们这些引导者在课程教学中要增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历史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9.
历史知识不能仅仅是历史,是过去的、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学有所用,应用到生活中。本文主要从历史教学的某些内容,特别是思想文化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贺 《成才之路》2012,(7):70-70
历史与现实是彼此沟通的。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走出困境,须确立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效开发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加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相互联系,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实践为切入点来研究人和人类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予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正是通过对人和历史的实践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推翻了以往哲学对历史主体和历史本质的抽象理解模式,揭示出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人",历史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活动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历史主体和历史本质的实践解读,完成了对历史主体与历史本质的一体化的双重揭示过程.  相似文献   

12.
人的因素在先秦历史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一个发展过程,其学因素显现出溢增过程。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组笔谈,就当前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讨论。之后,《文学评论》在2014年第2期再次发起了"文学不能‘虚无’历史"的笔谈,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对于当前的某些文学创作现象进行剖析,在我看来,这样的讨论无异于一个伪命题,文学虽然与历史相关,但无论如何,文学毕竟不是历史,而历史也不是文学。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学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类型,其题材来源于历史,此类作品通常涉及许多大众所熟悉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真实是历史文学审美的重要向度,不同视阈下的两种真实,以及历史文学创作中两种真实间的平衡把握,分析了历史文学中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就是要学生从前人活动的功过得失、经验教训中吸取到智慧和力量 ,从中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创造 ,以崇高的历史责任感、社会使命感去关注现实、关心人类的命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历史学与献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献是历史学家认识历史世界的桥梁和依据,是历史学创伤的原料宝库,而历史学又拓展了献的功用,丰富了献宝藏。  相似文献   

17.
歇后语文学所反映的却是一种社会共识,也即个人的创造经社会认可形成共识才能在歇后语文学中立足,才能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是歇后语文学所体现的共识.是老百姓的共识.是老百姓的独特发现和认识.歇后语文学是用自己的精神进行选择改造和创新工作的。歇后语文学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还在于它集创作和评价于一体,集中地体现了老百姓对社会、生活、文学、历史的理解和评价,而“评价是只有在主体的需要和兴趣的关系中才能得到实现的特殊反映.同时也表现了主体的需要和兴趣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19.
20.
文学与历史     
本文拟从文化学上来阐述历史与现实、文学与历史相遇合的基本方式、意义及遇合而成的文化范式——象征、隐喻的文化内涵及效用,并力图揭示文学在历史文化中所担负的建构文化范式的职能。最终展示文学在当代所面临的走向人文、介入历史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