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行政许可是控制海洋开发活动造成的生态和环境影响的有效手段,然而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的趋势表明,我国现行环境行政许可制度并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文章借用德国行政法中的行政行为附款理论,提出海洋工程环境行政许可和生态补偿相结合的生态补偿附款许可制度设计方案,并分析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学界对行政行为所作的基本分类之一.从逻辑学原理及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实然状况来审视,学界关于该分类的主流观点存在明显的不当或逻辑错误,这影响了这一分类应有价值和作用的发挥.为使之更为科学合理,更为符合行政行为的实际,并能够在行政法制建设中发挥积极的理论引导与实际应用价值,应以行政主体在决定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有无自由或自主选择余地为标准来划分羁束行政行为和裁量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3.
公共行政的发展对传统行政产生了重大影响,旧有的行政法理论在行政主体理论、行政行为理论、行政救济范围上已不再适应现实的发展,理论上应对此有所回应。我们应该打破旧有思维的影响,扩大研究的内涵,在行政主体理论、行政行为理论、行政救济范围理论上有所突破,把非政府组织、非强制行政行为纳入行政法的研究领域及给予相应的救济,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由于行政职能的日益扩张,可供使用的资源和资金的短缺以及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客观上要求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行为前必须统一步调,整体安排,因而行政规划日益成为国家实现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行政规划的性质是行政规划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正确处理行政规划案件的基础性问题.研究行政规划的性质,对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行政行为公定力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作为一个基本的行政法原理,是行政行为效力等级中的基础和前提,在行政行为效力理论的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理论界对行政行为公定力的研究虽然存在争论,但对公定力的重要作用还是具有共识的。认真并深入地研究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准行政行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准行政行为是相对于法律性行政行为而言的一个理论概念,即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以观念表示的方式作出的间接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通常表现为通知、受理、确认、证明、咨询、鉴定、调查、检查等行为。由于准行政行为主体、行为方式以及法律效果的特殊性,决定其与法律性行政行为、假行政行为、行政事实行为不同,有其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苗连营 《红领巾》2004,(1):95-99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不是绝对的,而是有一定限度的,无效的行政行为就没有公定力,相对人对之可以不予理睬甚至予以抵抗.但是在实践层面抵抗权的行使却处于尴尬的境地,由于实定法上行政行为无效制度的阙如,因而也就缺乏判断行政行为无效的可操作性标准.所以,立法上应确立行政行为无效制度.行政行为的有限性,除了行政行为的无效这种最主要的情形外,还包括在执行、举证责任的分配等方面的例外.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第三章第四十五条第1款中附款"解除条件"与第六章第九十三条第2款"约定解除"的内容十分相似,在法律适用上极易造成混淆。本文通过利益衡量和民法体系内部逻辑的分析,对以往的区分理论进行了清理和评析,建议将附款"解除条件"纳入"约定解除"的范围,既能消解附款"解除条件"的弊端,实现理论和制度优化,又能将合同解除制度在立法体系上实现逻辑自洽,使民法典的体系更为和谐。  相似文献   

9.
分析现行抽象行政行为监测制度的缺陷、抽象行政行为侵权特点及其现状、抽象行政行为法律责任的构成以及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的错误理由;揭示了抽象行政行为的诉讼监督的实施,既是行政法制监督理论发展必然,又是行政实践本身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0.
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之理性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内部行政组织管理过程中所作的,只针对组织内部的人员、事务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是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的重要理论渊源。在我国,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有着深刻的社会渊源。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给现代行政造成诸多弊端,已难以适应依法行政和保障公民权利的要求。法治进程的加快和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完善为部分内部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作为一项实践催生、立法重视的新兴程序制度,学界对其争论比较激烈,甚至不乏相互对立的观点。近年来,随着公民诉权意识的觉醒,行政诉讼数量的不断增多,研究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在当今中国社会状况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界定行政检查的性质应以行政法的终极价值追求为指导,并结合中国的行政执法现状。据此,应将行政检查界定为行政事实行为,同时针对事实行为不可救济的现实,设立专门机关予以救济,依此完善行政法律体系,实现行政宗旨。  相似文献   

13.
环境行政诉讼作为行政诉讼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为受环境侵害的主体扩大司法救济途径。而且有利于拓宽对环境行政的监督渠道,保障环境行政的民主性和实现环境保全的目的。但我国的环境行政诉讼法律制度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致使我国的环境行政诉讼陷入了困境。本文界定了环境行政诉讼的定义,分析了它存在的必要性,并在剖析其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环境行政诉讼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行政诉讼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仅仅扩大行政诉讼的范围,而不建立行政公诉制度,将会收效甚微。确立行政公诉的涵义、主体,探讨进行行政公诉制度的必然性,是创建抽象行政行为公诉制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部全国高校必须统一使用的新教材,对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责任、行政处罚、民事行为等法律概念存在解释错误或瑕疵,因而就要对该教材中有关法律概念存在的解释错误或解释瑕疵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以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16.
行政不作为的性质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行为可分为行政作为行政不作为;当前理论界常把行政不作为看作是违法行政行为,笔认为,行政不作为并非都是违法行政行为,随着行政改革的深入发展,合法的行政不作为将会大量出现。行政不作为从其性质上分为合法行政不作为和违法行政不作为。笔力图从性质上界定行政不作为的内涵及其分类,为理论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静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5):50-51,55
行政行为分为行政作为和行政不作为,当前理论界常把行政不作为认定为是违法行政行为。笔者认为,只有界定了行政不作为的内涵,弄清了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才能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区分行政不作为和违法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8.
报纸分类广告是我国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点。现阶段,报纸分类广告经营策略是:培育大众广告观念,充分挖掘分类广告资源;坚持广告内容、版面创新;积极推行广告代理制;提高广告服务水平和质量;灵活制定广告价格策略;实施差异化广告经营策略;发展报纸媒体在线分类广告。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裁决行为是否可以提起诉讼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从性质上而言,其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理应允许对其提起诉讼;从对其进行司法审查的两种方式的效果上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更具有形式和实质的合理性。所以对行政裁决行为,应当改变立法上的模糊规定,以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提起对其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