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奇”是中国古代散文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指创作中不受约束的自由性.中唐时期散文创作经历了重大改革,散文理论推陈出新.汉代王充对于“奇”的褒与贬,成为中唐文学理论研究的两条主线.韩愈、柳宗元、裴度、李翱、皇甫浞等人对于“奇”这一范畴的讨论,反映出中唐文论家对于复古与革新问题的不同看法.这些争论从理论上看是复古与革新两种观点的交锋,从创作实践上看则是对于创作规范和创作个性之间关系的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二十世纪关于散认识的众多观点中,将散视为与小说、诗歌和戏剧并列的体的做法更多地是国人对西方艺理论观念的借鉴与移植,而且影响深远。人们在强调小说创作的虚构性的同时,总是在有意无意地突出散的纪实性。中国古代散创作的理论争论中也确实存在着散创作要写实的观点。如“古之为诗,有泛寄之情,无直书之事;而其为也,有直书之事,无泛寄之情,故诗虚而实”(袁宏道《雪涛阁集序》)、“之用有二,载道、纪事而己。载道上也,纪事其次也”(方孝孺《读崔豹古今注》)、“之事本一,而其用有三,日析理,日纪事,日抒情”(方宗诚《古简要序》)等,说法不一而足,皆指向散的纪实性质。而事实上,中国古典散创作中却的确存在着虚拟化的创作倾向。由于目前理论界对此尚无定论,故此姑称之为虚拟散。  相似文献   

3.
陈平原的《中国散文小说史》和顾彬的《中国文学史?中国古典散文》都设有欧阳修散文论的章节。两家所言实际上反映出古代散文研究的两种普遍存在的突出倾向,即一是从研究现代散文的经验出发来研究古代散文;一是从西方美文的观念出发来研究中国古代散文。前者看重古代散文中和现代散文面目相似的作品;后者径直以所谓边缘性、附带性、分散性、私秘性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特性。这些似乎都有悖于从古代散文创作实际、批评实际出发研究古代散文的基本原则,因而,所得结论未必尽能深中肯綮。  相似文献   

4.
曾焕鹏的专著《中国当代散文论》和《当代散文再论》在散文批评实践和散文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体现在富有个人创见的散文理论观,注重散文理论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及对散文创作·领域新人的扶植和支持,对散文薄弱研究领域和福建散文创作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魏清潮的散文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和当下散文作家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体现了当代文学创作必须为地方文化、经济服务的时代责任和时代要求,为文学界带来了地域文化散文这种新的散文样式,也为潮汕及其他地区的作家们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经验或道路。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融合对古代文章创作有显著影响和意义。它推动某些文体的产生和发展成熟,强化古代文章的实用性,促使复古与创新相互排拒而又补充的运行机制的形成,打造骈散文的审美品格和基本风貌。古代少数民族学者、作家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建树,也从特定侧面折射出民族文化融合对古代骈散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苏轼是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大家,他的散文创作具有“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方面艺术成就独特.对我国散文创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从苏轼散文有补于世的创作态度。自然天成、闲适旷达的创作风格,以及对完美人格的创作追求等三个方面探索分析了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探讨了苏轼散文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品格形成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8.
余秋雨是九十年代文坛上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文化涵量大、涉及面广、视野开阔,具有深厚的意蕴,堪称文化散文。本论文就是从人生意识、文化人格、人类归宿三个大的方面,来分析余秋雨散文对文化的观照问题。进而阐述了余秋雨正是在文化与文学的交融中,努力实现着一个文学家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当代散文作家匡燮,新近创作并在两岸同时出版文化散文专著《唐诗里的长安风情》。作品以散文为体,以文化为魂,以连篇专著的形式和现代人的思想与情怀与唐代诗人对话,再现并重新认领唐诗里的长安风情,风情中的古典文化人格,进而映照现实,以求再造我们散失已久的文化根脉。专著从文本到人本的超凡品质和独到风格,充分体现出一种境阔意远的现代版的传统文人风骨,是陕西作家群尤其是散文界一个特别引人关注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0.
在唐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柳宗元都是那些为数不多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著名作家之一,特别是他的散文文体创作,具有诸多同时代的作家所不能媲美的创新特质。通过对古代散文的概念、文体论的概念以及对柳宗元的散文分类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柳宗元散文的分体分类,有利于我们对柳宗元散文文体创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