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代西方人文运动怀腹中诞生的神话学,于十九世纪末在中国与西方文明的碰撞(即中国历史上第三次中外文明大交汇)中传入中国。二十世纪初,在西方人类学、神话学的激活与启示下,中国的神话意识开始苏醒,先驱们在本土进行了神话初探并建立了中国神话学。中国神话学的诞生历程,是近代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碰撞中曲折走向新生的一个缩影。一个多世纪以来,神话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二十世纪20年代初,茅盾为该主题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文化格局发生了新变,"中西"成为世界最为重要的文化/文明关系。随着这一世界文化格局的新变,"中希神话比较研究"随之成为中国神话学的"显学",从而使该主题的研究走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魏琪 《东南传播》2021,(5):135-139
本文意图基于符号学相关理论,解构阿玛尼底妆所建构的"权力神话".首先,本文基于罗兰·巴特的神话学理论揭示阿玛尼"权力神话"的建构路径;其次,本文基于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分析阿玛尼"权力神话"的目标指向;最后,本文通过对相关广告微博的评论文本进行内容分析,考察消费者对阿玛尼"权力神话"的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3.
靳瑜辰 《东南传播》2016,(12):72-74
由于罗兰·巴特的经历,其作品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神话学》的诞生使巴特名声大噪,他对大量的事物进行了分析并写成文章,将神话视为是一种言说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展开阐述。罗兰·巴特创造性的将索绪尔的符号系统二度适用,呈现出一个结构化的神话体系。在《神话学》的写作过程中,巴特在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保驾护航下,逐渐找寻出语言学、符号学的解释方法,并最终以语言学的方式呈现出总结性的文章《今日神话》。虽然,巴特的神话方法论还存在部分局限,但他却拉开了解神秘化的序幕。"今日神话"在现实生活中仍大行其道,但又是难以避免的,人们应学习巴特的视角,解救自身于"自然而然"。  相似文献   

4.
电影与神话     
电影虽然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却与远古的神话具有同样的思维方式,将表达人类共同经验的"原型"生动呈现在银幕上。和神话一样,电影在当代社会起着言说社会规则,建立合法性的功能。虽然在新的媒介兴起时候,电影作为当代神话的功能有所削弱,但是由于和神话的亲近关系,电影依然是神话的重要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5.
林书豪如何成为了“媒体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璐 《传媒观察》2012,(8):14-16
林书豪从"零"到"英雄",媒体瞬间建构了奇观、记忆与神话。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林书豪个人奋斗史高度契合美国梦的精神框架,符号象征意义超越了NBA赛场和国际体坛,进入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身份等多元意义建构领域。本文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方式,辨识林书豪媒体神话的背后,哪些是真实内容,哪些是神话叙事。旨在以政治传播学批判研究视角,通过林书豪这一文化符号与纽约神话建构分析,以进一步理解与判断当下美国文化政治战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6.
品牌栏目的设置既反映了高校学报的内容定位,也凸现出栏目学科的层次水平、生存根基、发展方向与价值取向。本文以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神话学与神话资源转化"栏目为例,对高校学报的品牌栏目设置、选题策划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罗兰.巴特界定神话:"神话是一种言说方式(措辞、言语表达方式)。"从这个角度看广告是一种神话——消费社会的言说方式。广告神话是一个指向外在美好世界的意义系统。它需要信仰而非理性,需要人们为之付出"牺牲"。它既是神话又是一个使人变成消费者的方法。广告是反主体的言说方式,它不要人们向内检视自身;只要人们笃信它,通过消费获得来自外部的安慰和幸福感。广告神话因此永远是一个没有主体的消费神话。  相似文献   

8.
在广告的传播过程中充满了符号与由符号构成的广告文本,人们消费某种产品,更多的是消费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区分功能的符号价值。本文结合索绪尔、罗兰·巴尔特、皮尔斯的符号学观点,用符号学理论解析2014年迪奥"真我"香水广告片,揭示其背后代表的产品理念和品牌形象,并运用"神话"的二级符号系统进一步揭示其所传达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黄琰 《文化遗产》2017,(5):123-128
21世纪以来,世界文坛和影视界刮起一股"新神话主义"的潮流,"再造神话"的活动在通俗文化领域进行得如火如荼。新神话虽然是由作者各自在自我构拟的宇宙观中虚构的故事,但是皆承继了来自本源文化的神话传统,尤其是变形的规则。东西方传统神话中变形规则的主要差异在于:西方神话中的变形以降格为主,东方神话中的变形则呈现了升格的可能性。两者间的差异与东西方哲学传统和宗教传统密切相关。在新神话的叙事中,传承自文化传统的变形规则体现在了故事的结构上。而作为全球化时代的产物,新神话也必然呈现跨文化的现象。东西方神话传统在新神话中交融,东西方也各自能从对方那里借鉴对人类面对现代性有所启发的元素。变形规则所体现的西方的人本精神和东方的生态观皆参与搭建了多元文化的新神话世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探源中华文明发生方面,与大传统链接的神话成为一种新途径,因为它承载着早于文字记录的、更为悠远的中华文明记忆。为此,神话成为文化寻根的又一路径,神话学研究也在方法上突破了单一的书面文献层,加入了田野作业,结合历史、哲学、人类学等形成了跨学科的研究范式。然而,神话与文明记忆的关系一度被遮蔽,历史成为文明记忆的唯一来源。从神话历史化到重提神话价值,神话与历史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纠缠演变历程。新时代,全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有必要还原神话在中华文明记忆方面的重要性,赋予神话新的时代价值,激活民族情感,从思想观念上奠定“不忘初心”。  相似文献   

11.
刘亚虎 《文化遗产》2008,(1):104-112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数千年上万年以前的崖画、殉葬装饰品和死亡仪式的遗留,透露出点点滴滴的神话意识,以另一种形式更为真确地展示了神话起源时的原初形态;南方民族流传着许多神话的活形态,其中蕴涵先民不少创造神话的深层心理动机、思维形式、表述方法等;南方民族还遗留下许多较早时期经济状况、社会形态的残余形式,它们给人们提供了认识神话产生时代背景的"活化石"。在此基础上,也许可以粗略地描述一下南方民族神话萌生发展的轨迹。本文着重探讨这一过程中作为创作主体的南方民族先民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李婷 《今传媒》2017,25(11)
在中国大陆,电视剧市场一直是各大卫视之间的必争之地,即使网络自制剧曾经红极一时,但依然未能撼动卫视热播剧的"神话"地位,本文试图从卫视热播剧"神话"地位的建构出发,用传播学的视角解读"神话"地位建构成功的原因所在,以及对此"神话"地位进行理性的叩问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向志敏 《今传媒》2024,(2):63-66
母题是文学电影叙事的动力因素,是整个叙事结构的潜在构成要素。神话母题是神话学中常见于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共同主题或元素。国产动画电影中两个常见的神话母题“人蛇恋”与“英雄之旅”,集中体现于2019年的《白蛇:缘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运用“神话母题”讲好国产动画电影故事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神话母题在动画电影叙事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媒体神话建构的视角,对林书豪媒体事件表达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涵义展开论述,并结合奥巴马主义的基本主张,论述了在林书豪媒体神话中,新自由主义“所劳即所得”和“应得成功”这两个基本的资本主义精神范畴的媒体再现问题,以理解当下美国文化政治战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茅盾从比较神话学角度,认为《楚辞》的来源是中国中部民族的神话。《楚辞》中某些篇章如《九歌》、《天问》、《招魂》等在文学类型上就是神话,与屈原的人生情感经历无关。在中西神话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对《楚辞》中具体神话的阐释,茅盾简单勾勒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国神话世界。茅盾对《楚辞》做出神话学的阐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虽然在阐释《楚辞》主旨的时候,过于强调神话材料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作者的主体性改造,但总体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观念都是将巴特的"神话学"研究视为一种文化批判的符号学,但是如果我们把巴特的符号学原理及"神话学"理论运用到广告传播机制的研究中,围绕符号意义生成和运作逻辑,则可从学理上将符号在广告传播机制中的运用归纳为以下3点:符号的意义化机制、符号的自然化机制和符号的等值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16年10月,法国奢侈品品牌YSL发布消息称,限量版圣诞星辰口红系列将于十一月在国内上市,随后"叫男朋友送YSL星辰"的话题在朋友圈刷屏。本文前半部分从符号学角度分析YSL如何建构起了"YSL代表真爱"的神话,并进一步指出了该神话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是男性中心主义。后半部分主要借鉴鲍德里亚关于符号消费的理论论述了YSL建构的神话通过影响消费者认知引导消费者实施购买行为,进一步引申出依据人们对符号神话的认知重新划分社会阶层的可能性。最后简要论述了消费者对YSL构建的神话采取了同意式解读、妥协式解读和对抗式解读三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21,(4):73-82
神话的实质是任一时代被社会高度自然化的知识。神话作用于公共舆论的形成,通过对现实事件片面化的叙事建构影响公众的认知与评价。在形塑公共舆论的神话中,英雄神话与反英雄神话是两种重要类型,英雄叙事与反英雄叙事作为两者的能指为神话意义的生成提供理据。其中,英雄叙事强调集体主义精神与规则意识,具有维护主流价值、号召舆论响应的仪式整合作用;反英雄叙事依托于"弱者抗争"的情节母题,主张"道义高于秩序",英雄神话的知识失灵与利益冲突之下的现实需求成为舆论对反英雄叙事的认同逻辑。面对神话影响舆论的现实性与必然性,对公共舆论的引导不仅要从培育公共理性着手,更要以针对性的叙事策略突破人们的片面化感知,打破以反英雄神话为代表、与主流价值相悖的神话意义之运作。  相似文献   

19.
覃岚 《当代传播》2012,(4):20-22
新闻的"习惯"似乎使之失去了意义,只有打破新闻给人们造成的"过度自动化"印象,才能寻找新闻与现代神话之间的"隐性"意义:新闻建构现代神话,是现代神话思维影响下的真实事实的认知与呈现;新闻论证现代神话,再现与隐喻的事实,遵循人人平等的规则;新闻扩大现代神话,融合一种集体的神话意识,使群体意识影响下的受众,表现可能夸张。  相似文献   

20.
傅正科  何镇飚 《东南传播》2012,(12):154-156
媒介存在于社会环境之中,话语及叙事为权利控制。话语影响受众的主体性的建构,并影响其需求与欲望。电视剧在"房产"作为叙事主线的同时,对"房产"符号进行神话,当神话将"房产"指向一种必需品时,内部话语将外化为购买者外部购买行为。本文拟从主题结构、叙事模式、符号渲染等角度,对"房产"的神话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