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介融合为新闻传播业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新闻传播业面临巨大挑战.媒介融合环境下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是既能通晓传统媒体,又对各种新媒体的使用了然于心的专业人才.因此,构建适应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同样面临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甘露  金昱妍 《传媒》2023,(14):62-64
意大利的新闻传播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充分,具有较强实力,相关规制也表现出与之相匹配的特点。本文以意大利新闻传播业规制作为研究对象,从重要法规和主要监管机构两个方面勾画规制轮廓和主干,从贝卢斯科尼对新闻传播业规制的影响、法律基础、政党关系、对抗垄断及欧盟指令等五方面剖析其规制特色。  相似文献   

3.
面对媒介融合的新闻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新科技的影响和冲击,媒介融合已成为新闻传播的一种发展趋势,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可以认为,一个媒介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新闻传播业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新闻传播业正处在这样的发展浪潮之中,这就自然向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4.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传播政策是“为了指导传播制度而设立的一系列社会规范”(1)20世纪70年代时,联合国曾对几十个国家的新闻传播政策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有三十多个国家的政策体系被集结成书,当时联合国呼吁要“推动国际新闻事业的民主进程”。从世界新闻传播领域来看,近年来新闻传播政策总的取向是由管制到疏导、由限制到扶持。以美国为“领头羊”的部分西方国家,以经济全球化为契机,积极推动巨型、复合型媒介产业的形成与扩张。在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也在努力与国际潮流保持同步,一些传播业比较…  相似文献   

5.
到2008年,美国的新闻传播业大体上依然未走出低谷,不过,一些新气象正在发生,人们看到了美国新闻业有转暖的迹象。本文从美国新闻传播业的几大趋势和各个行业发展态势两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美国新闻传播业作了回顾。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道德自律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丽 《新闻知识》2007,1(6):47-49
一.中国新闻道德历史溯源毫无疑问,新闻道德是新闻传播业立身之本,攸关着新闻传播的成败。美国媒介批评学者约翰·赫尔顿曾经不无感慨地说过:“在新闻领域里,没有哪个问题比新闻道德问题更重要,更难以琢磨,更带有普遍性。事实上,如果新闻工作一旦丧失了道德价值,它即刻便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方媒介市场化的逆向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8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国家的新闻传播业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浪潮,政府管制放松、财政投入锐减、广告收入增加以及新的传播经营者的介入使西方新闻传播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媒介繁荣时代似乎已经来临。但是,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西方传播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新闻原则遭到商业逻辑的践踏,公众利益受到市场规则的侵袭。究其原因,在于西方私有制使媒介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道路上走向极端,而忽视了其作为社会公器的职责。本文即分析绝对市场化给西方媒介带来的种种隐患。一、不同利益集团对新闻的操纵使媒…  相似文献   

8.
回顾人类的传播史,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每一次创新和大发展,都导致了信息传播的大革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但使得整个新闻传播业飞速发展,而且直接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媒介,这就是网络媒体。如今,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传播新闻摄影图片的重要媒介,一些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播媒介更新换代,现代信息科技发展速度加快,新闻传播业开始融合新媒体技术,通过其强大传播力与广泛受众群体,为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尤其是近些年,短视频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媒介,电视民生新闻融合短视频,很大程度上塑造并优化了新闻传播力与影响力。基于此,针对短视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优化途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已经一年多了.尽管我国政府并没有直接就新闻传播业的核心部分作出任何承诺,但西方文化产品的大量涌入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仍然巨大.在大量接触这些文化产品的同时,受众"由于价值观念的转变,进而对媒介、媒介信息、媒介服务内容和方式的要求也会产生相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发社会组织与结构之变,构成了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它深刻改变了新闻传播生态,带来了新闻传播业传统发展方式与运作逻辑的中断或终结.文章探讨了新闻传播学科未来发展中三大带动性的增长极——媒介化社会、非理性、大数据和算法的研究,并分析了新型主流媒体在未来发展中的角色转换与价值担当.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关注经济生活,传播经济信息,是新闻传播业的一个主要功能,也是其作为特殊经济实体 反映整个经济环境的手段。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雉进了新闻传播业规模的扩大,促进了传播观念的更 新和质量的提高,新闻传播机制也因此日现活力。但目前江西省的新闻传播业由于受从业人员的素质 及观念不到位等因素的制约而对经济发展和经济生活的干预不够、引导不力,而经济整体水平不高、产 业化素识不强的现状又影响了新闻传播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在两者之间实现“互动互利、双赢发展”?《 新闻传播业与江西经济发展的互动性研究》课题组的报告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已经一年多了。尽管我国政府并没有直接就新闻传播业的核心部分作出任何承诺,但西方文化产品的大量涌入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仍然巨大。在大量接触这些文化产品的同时,受众“由于价值观念的转变,进而对媒介、媒介信息、媒介服务内容和方式的要求也会产生相应的转变”。根据中美谈判的结果,在15年内,中国依然被视为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新闻传播业开放与否完全取决于中国自身。本项实证研究的目的,正是试图了解“入世”以后,价值观念已经发生变化的受众将如何看待目前本国新闻传播的水平以及对未来传媒的心理期待,从而为未来15年本国传…  相似文献   

14.
报业,狭义上是指与纸质媒介相关联的产业,仅包括印务、发行、广告等经营活动;广义上则是指报媒的新闻传播业及其产业.它涵盖了采编办报、印刷出版、发行营销等整个经营活动。经营报业,就是以效益为目标,把平面媒体所从事的新闻传播业及其相关产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筹,以求得全面协调的发展。本文试就转型时期、新形势下,地市报社如何从整体上有效经营报业,结合台州日报社近几年的实践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保惠 《新闻界》2013,(5):66-69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媒介融合趋势日益显现,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作者认为新闻传播教育亟待变革以应对传播业对人才的新要求,提出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教育改革应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三个方面进行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高山冰 《传媒》2014,(7):47-50
正任何一种新的传播技术的诞生都会给新闻传播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并以其巨大的内力推动着新旧媒体之间力量对比和战略关系的变革。基于信息、网络等技术的互联网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数字化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同时,以其极强的生命力与聚合力推动着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对媒介形态的变化、媒介生态的建构、媒介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面对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长、新兴媒体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广告业务转移和流失带来的严峻挑战,近年来,中外媒体集团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新途径、新方式,不断提升传统电视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媒介融合趋势日益显现,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作者认为新闻传播教育亟待变革以应对传播业对人才的新要求,提出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教育改革应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三个方面进行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机遇和挑战知多少:—新闻传播业应对WTO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1月中美贸易双边协议签订,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铺平了道路。加入WTO,我国新闻传播业将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又将怎样应对,立即成为新闻传播领域关注的重大课题。撇开涉及此问题的研究不谈,专门的文章无不以紧迫的心情审视加入WTO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探讨相应的对策。为推动研究的深入,本文对已有的专门研究作一综述,看看面对WTO,我国新闻传播业究竟有何机遇、挑战与对策。一如果把机遇理解为有利的机会,那么加入WTO将为我国新闻传播业带来以下机遇。一是传媒广告额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传播业逐…  相似文献   

19.
媒介融合:新闻传播业的新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媒介融合作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趋势,必然成为21世纪传播学界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媒介融合的定义,提出作者对媒介融合研究的理解,随后梳理了国际上学者们在该选题上的研究现状,对其多元研究视角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姚鹏举 《新闻窗》2007,(1):109-110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闻传播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中国传播业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正面临着重组、兼并和改革。本文就粗浅地谈谈入世后中国新闻传播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