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敏 《中国教师》2013,(22):49-50
在作文教学中,想要学生学会写作,就要弄清作文的"源头活水",本文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学习,通过写作规律的探索和教学实践总结,从学生出发,旨在探寻作文写作的奥秘。作文要有活力,就得有"源头"。写作材料最主要的来源是社会生活。笔者从三方面探讨寻找作文源头活水的策略。一、关注生活重积累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就是  相似文献   

2.
江鸿杰 《学语文》2005,(5):37-37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无处不在,但生活不一定能直接转化为文章的内容。许多学生一到作文就抱怨没有东西可写,或者写不出什么新意,关键是他们不善于认识生活和提炼生活,笔者姑且将此叫做“激活”的过程。方法有下面几种:  相似文献   

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素材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因此,写作教学不仅要注重训练和评改,更要基于学生无材料可写的写作实际,在写作素材积累上下功夫。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写作素材的积累可以从情感积累、素材积累、技巧积累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杨志平 《阅读与鉴赏》2009,(7):46-46,28
纷繁多变的当代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只有紧跟时代步伐,选择同现实生活息息相通的材料,才能不断激发出对生活的新鲜感受,写出时代感强的鲜活文章。下面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富有时代感。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学生个体心理上产生的沟通、交流、倾诉的需要。但我们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观察能力不强,或片面地追求分数、升学,使得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熟视无睹",更谈不上"一吐为快"的需要!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因此,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从丰富学生的生活、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入手,为学生的写作创造"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十分强调作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要求在作文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打开生活之门,捕捉写作材料,为学生的作文练习开创一个丰富多彩的天地,使作文变得新鲜、有趣,学生想写、乐写,并逐步成为精彩生活的一部分,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那么,我们怎样呢?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秀的作文之所以能做到言之有物、有血有肉,是因为它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生活中活生生的材料。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我们该怎样从生活中选择素材?又如何把选好的素材组织成一篇井井有条的文章呢?  相似文献   

8.
孔祥军 《现代语文》2005,(12):30-3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以往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假、大、空”毛病,就成为许多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笔者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一、走进生活,让学生言之有物“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之源。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源自其朴素而意蕴颇丰的日常生活,要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必须让学生有真切的生活体验,否则便是闭门造车、无病呻吟。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解放思想:作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狭窄的课堂,而应该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引导学…  相似文献   

9.
高炜 《考试周刊》2013,(58):56-57
<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写作也一样,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会有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笔者试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谈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具体做法。一、学生如何学——注重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生活的积累。写作兴趣的源头来源于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1.感受多姿多彩的家庭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  相似文献   

10.
王伯美 《学语文》2007,(4):38-38
"老师,我知道这样写不是很理想,但我不知道怎么写,没什么可写的。"生活二字,渐渐地从部分学生的作文中淡去。这是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容忽视的现状。"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唯有生活,才是写作的永恒源头。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因为有了生活的滋润而"活"起来?片段作文训练不失为一种可行性强、收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何良娴 《快乐阅读》2011,(22):118-119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汲取源头活水,才能写出有生命力的文章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找寻作文话题和切入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引导学生把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符穗 《生活教育》2014,(14):47-48
文本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借助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图片等学习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练笔情境,培养学生"敢写"的意识,点燃学生"乐写"的激情,提高学生"善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汉兵 《现代语文》2010,(10):129-130
我们都熟悉两句话,一句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句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前一句是强调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有"米",即写作材料,一旦有了材料,就不愁写不出好作文;后一句是说获得材料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当前习作现状,我们教师当务之急是要"为学生找到源头活水",解决他们"没内容可写"的难题。"作文源于生活",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教师就得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渠  相似文献   

15.
<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从何而来?来自于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如何通过学生的道德实践和生活实践,让学生得到自我教育,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其实困难挺多,如教材文本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课时很短组织不了实践活动、资源缺乏感动不了学生的情愫、停留于说教内化不成习惯和规则......这些都成为制约品  相似文献   

16.
<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之前在路口摆茶摊,免费招待过往行人,把茶客讲的故事积累整理下来,就成了《聊斋志异》的写作素材。广泛的搜集素材,才能文思泉涌,就是蒲松龄留给我们的写作启示。我从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有:向生活要素材、向阅读要素材、向教材要素材。一、素材来自于生活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为没有鲜活的材料可写。写作的过程,是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  相似文献   

17.
许多教师苦苦寻觅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好方法、好材料,殊不知"众里寻它千百度",语文教材就是最佳选择之一。作为最直接可供利用的素材,教材课本往往容易被教师所忽略,而它却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好良方,是源头活水。丰富的写作素材、新颖的标题、深刻的立意、巧妙的写作技巧、优美的语言都蕴含在语文教材中,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为一体,则语文教师再也不用因为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头痛了。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提出写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王尚文教授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一书说,好的写作教学是生活化的教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帮助学生引来、制造写作材料的"活水",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潘爱华 《语文天地》2012,(16):63-64
很多语文老师抱怨,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这种抱怨揭示着学生作文的弊病,同时也引发我们对学生作文弊病出现原因进行思考。其实,学生生活单调,很难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引导学生去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会使学生作文去弊生新。我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寻找作文素材,完成了"描写春天"的写作教学任务。一、引导学生在诗文中寻觅"咏春"素材读到杜甫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会  相似文献   

20.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说真话、诉真情才是文章自成高格的关键。这就需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留心采撷至真、至纯的东西,至诚之心写至情之文。一、觅得"活水"酿真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情实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无所谓感情。因此,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觅得"源头活水",酿造真情"琼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