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如文     
一我出生在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勤劳、善良、淳朴、憨厚的农民。母亲不识字,父亲也只是初小毕业,在当时还算是文化人。所以,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才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对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多识几个字,不做一个睁眼瞎而已。我一直将这句话记在心间:多识几个字,不做睁眼瞎。所以,从一进入学校开始,我学语文就特用功,因为我把语文当做我将来走上社会谋生的一双"眼睛"。奶奶是我学习路上的第一位引路人,  相似文献   

2.
<正>国荣是我的学弟。和我一样,从无锡师范毕业后,20多年来就在盛泽实验小学工作,彼此都很熟悉。"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在我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他的业绩和荣耀,还有背后那些磕磕绊绊的故事。一个有故事的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本书,一本耐人寻味的"教科书"。寻常的语言和文字,涂上了故事的色彩,就有了别样的意蕴。国荣的语文教学,浸润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和生命体悟,日渐成熟。有故事的人懂得珍惜国荣生在庙港,太湖边的一个乡村。父母都是农民,家境贫寒。父亲在他念初三那年身患重病,家里负债累累;母亲在他中师毕业的那一年就过世了。2005年,他的妻子遇车祸不幸身亡;其父重病复发,雪上加霜。其  相似文献   

3.
<正>多年来我就经常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我们辛苦地给学生们上一节节的语文课,究竟想给他们什么?是知识,还是能力?是情操修为,还是语文素养?当看到相当多的人,甚至语文教师的字体都写得惨不忍睹时;当看到学生们撕书泄愤,毕业后再不看书;甚至相当多的语文教师都不再读书时,我真为这些人的语文素养感到汗颜。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也常常从语文课的角度更多地做一些审视。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4.
一位政法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想报考当地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无独有偶,另一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一所教育培训机构去应聘,对方问能教什么学科,她的回答竟然也是语文。眼下,在不少人眼里,中小学语文教师是最容易当的,只要认识一些字,能读书,就可以了。一个不管什么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其他学科不会教可以理解,如果连语文也不会教,那就不可思议了。  相似文献   

5.
当我面对即将高中毕业的学生时,我不禁怀疑:他们在语文方面真的达到了一个中学生应有的水平了吗?仅按《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上对阅读一项的要求就有九条,我觉得每一条都很难达到。现实是令人神伤的,一个个拿着合适的分数进入了大学的学子,他们的语文水平却很难说"及格"。就学校语文教育来看,现行体制很难保证语文课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6.
上海作家叶开喜欢阅读的孩子大声疾呼:"我不喜欢语文课!"叶开在一篇专栏的结尾讲到:"在教育工具化、教育关系物化的理念控制下,语文教材的编选,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学生们寒窗苦读多年,毕业后,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真正伤痛。"这对于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我,是沉痛的一击。我和我的同行们在自信而勤奋的做着愚蠢的事情?孩子就像易碎品,这让我小心翼翼地进行了反复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我在很多场合讲过,我从小怕作文,从一年级怕到师范毕业。我爷爷是农民,我父亲是农民,我们家没有一本书,也没有一份报,我从不知道语文书之外,还有那么一个广阔的语文世界,我从没有动过做语文老师的念头。做语文老师,完全是因为毕业那年得了一场大病,病得到鬼门关走了一趟。之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教语文的老师只管一个班,教数学的老师管两个班,我选择教语文,管一个班总比管两个班省力些呀。那个时候,我身体不好,分配不好,好像还有什么不好,反正糟透了,想发泄,可没什么能让我发泄,只好写日记,写了一年多日记,忽然有一天,我的一则描写心…  相似文献   

8.
虚伪的教育     
莫言 《教师博览》2013,(5):10-12
<正>我是一个没有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的人。"文化大革命"时,因为家庭出身中农,也由于我敢于跟那些当了红卫兵头子的老师对抗,所以,小学还没毕业就被赶出了校门。后来到了部队,发表了一些文学作品后,才考进一所部队艺术院校学习。我没有进过一天中学课堂,对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基本上不了解。我有一个正在读中学的女儿,她经常来问我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她可能以为当了作家的父亲解答几个中学语文方面的问题不成问题,但面对着她的问题,我从来没给过她一个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90年代,我曾经写过一篇《语文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意义》的文章,分析了包括钱梦龙、魏书生等80多位著名语文教师的成长经历,提出了语文教师的个性特点、思维品质、专业情感和人格魅力等对语文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该文曾获得了中华"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的确,由于语文学科人文性特质和文化载体的属性,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性品质对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意义非凡.一、语文教学特别需要语文教师的创新思想2009年,我获得了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颁奖会上主持人问我为什么要创新,我回答说:树叶告诉我的,因为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花儿告诉我的,因为岁岁年年花不同;阳光告诉我的,因为每天的阳光都是新的.我们都在努力寻求语文教学的本义,都在追求一种长线的目标和价值.但语文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即时的感受、现场的感情和个体的感悟.每一篇文章都似一个鲜活的生命,也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文本价值的个性把握和解读,是实现共性目标和永恒价值的关键;现场灵感和瞬间生成的驾驭能力,是语文教师最为核心的着力点.而要做到这些,必须靠教师的灵动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嘉艺 《教育》2011,(11):19
"大学老师基本上是上完课就走人""毕业了,专业老师都不认识我"……这是许多学生对大学教师的印象。可是当今的大学生,作为一个漂泊的外来者,你有归属感吗?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的首要任务,是让他的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之后才是理解和运用。但如果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15年的时间竟没有爱上祖国语言,不但不爱,而且冷淡,甚至厌恶,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就教错了,就严重失职了。下面,我想结合我过去的教学实践和近些年来我走进教师课堂的感受,来谈一谈语文教学的一些做法。一.三个给予1、给予学生健康的情感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当代教育家于漪说:"生命的闪光莫过于站在课堂上面对着几十双眼睛的时刻。"夏丏  相似文献   

12.
学习语文的脚印 一个正常的人来到世上,每天都在学语文,用语文。只不过,一般人(不是学中文的)高中毕业以后,学语文不如用语文那样明显。一个语文教师,好像是教别人学语文,其实他也是在学语文、用语文。一个语文教研员,好像是在研究别人教语文,其实他也还是在学语文、用语文。我读过中文系,做过语文教师,现在正忝列语文教研员的行列,所以,在我的身后,留下的都是学习语文的脚印。  相似文献   

13.
中职学生大多一毕业就面临就业,所有课程的学习皆以就业为导向,语文"无用论"思想在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因此,中职语文如何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的专业服务是中职语文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以学前教育专业为尝试,就教学中如何彰显中职语文的应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退回到35年前,那时的我快要高中毕业。按照当时的社会背景,我的想法就是这辈子老老实实当一个好农民就满足了。可是,随着恢复高考制度和改革开放的春风,我的命运也发生了无法想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王志宏 《现代语文》2011,(7):110-110
笔者的班上有一个学生,每次作文训练他写的文章都是范文,特别是在历次考试中,他都能够很轻松地拿到高分。在语文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他说我从小就打下了学习语文的"童子功"。原来他在初中毕业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从小学到中学又到师范毕业,我一直都不喜欢读书,与其说不喜欢,不如说是见书就烦,一看书心里就发急,坐不住,没读两行就不想往下看了。正因为这样,我的朗读水平一直很差。初三时,语文老师在听我读课文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是怎么混到初三的?你这也叫读课文……我不仅仅是不喜欢读有关文学方面的书,只要文字多的,我就不愿看,也不想看,历史书、地理书、生物书都在其中。  相似文献   

17.
殷黎 《班主任》2005,(2):44-45
那一年,我刚从师范院校毕业,在一所边远的县城中学任教,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初执教鞭,年轻气盛,眼见班里众多的学困生和几个在学校里都小有"名气"的调皮捣蛋的学生,我心急如焚.班里也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搞得我措手不及,非常被动.由于缺乏教育管理经验,我感到许多事情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因此就经常向学校的同行们求教取经,还真学了不少"对付"学生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王鹏 《大学生》2012,(22):66-67
压力测试没通过2007年我从一家叫做甘肃农业大学的英语专业毕业。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挺听话的孩子,父母为我安排好了很多事情,我稀里糊涂地选了一所大学,选了自己既不喜欢也不讨厌的专业,结果可想而知,大学一毕业我就失业了,我当时觉得北京的机会一定很多,所以来到了北京,希  相似文献   

19.
阿龙 《职业技术》2007,(11):34-34
我是一个中专毕业生。2001年开始实习,那时候还没毕业。当时去一个私营企业实习,一个月给300元工资,包吃住自己觉得还不错,因为当时有些其它专业的毕业生都没有工资。当时还想毕业后能挣到600元。我就知足了。呵呵,是不是我的理想太低了?不过我真的没有多想什么,只是每天认真地工作,努力地学东西。我也不怕吃苦,所以进步很快。还没毕业,我就觉得这个小公  相似文献   

20.
正还在教育管理岗位上时,每次遇到德超同志内心就会有一种亲切感,因为我们都几乎教过小学、初中、高中语文全程。时间长了,慢慢体会到他与我的不一样:我"曾经是"语文老师,他却"一直是"。作为宿迁大市分管基础教育的局长,他的生活是双线结构的,他的语文没有丢,而且因为提出并实践"活语文",愈发见到专业上的进步。于是,亲切之中又生出佩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