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7课《劳动最有滋味》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回忆录,本课是从《贺年》中节选而来的。课文记叙“我”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过日子,全家人都必须积极劳动,“我”从劳动中体会到“劳动最有滋味”这个真理。文章的最大特点是紧扣“劳动最有滋味”这一中心来写的。教学时,教师应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围绕中心组织教学。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紧扣题眼,把握中心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的题目《劳动最有滋味》很醒目…  相似文献   

2.
《黄河象》(第十一册第7课)是配合读写训练项目“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一篇讲读课文。从读的角度看,它承“主要的和次要的”这一训练项目,进一步启发学生读书要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并抓住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写的角度看,它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一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要根据写作的目的,确定主次,突出重点,使写出的文章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导写,让学生把两个读写重点训练项目里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读写能力,从一个侧面指导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根据课文所处的这一地位,谈谈这一课的备课设想。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具古代黄河象化石。这  相似文献   

3.
《猫》(六年制小语第八册第4课)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笔底凝深情,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维妙维肖的刻画,生动传神的文笔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一)抓总起句,理清课文结构作者在细致入微的观察基础上,采用总分结构布局谋篇。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后,可从课文结构入手,抓总起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思路,理清课文结构。课文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既是第一大段的总起句,又是课文的重点所在。全文紧紧围绕猫的古怪性格谈猫写猫,进行布局谋篇。教学这篇课文,除了懂得猫的  相似文献   

4.
《劳动最有滋味》是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此课继续承担落实“练习给课文分段”的任务。根据课文特点、训练重点、课后思考练习 ,遵循“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原则 ,教学时可采取“抓整体 ,做细究 ,重梳理”的思路。即抓好整体感知与回归整体两大环节 ,展示学习全过程 ;注重训练点 ,做好品词析句 ,细读深究 ,把握好引导体会的认知过程 ;梳理所得 ,落实叶圣陶先生“课文是个例子”的思想 ,让学生有所得。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整体感知 ,理清文路。1 揭题。板书 ,齐读 ,思考 :读课题你觉得课文会讲些什么内容?你是怎样认识“劳动…  相似文献   

5.
《詹天佑》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篇幅较长 ,内容丰富 ,若按课文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学习全文 ,很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 ,造成重点不够突出、难点难以突破的情况。我认为 ,本课可通过“紧扣中心词 ,用好过渡句”展开变序教学 ,以达到“长文短讲 ,教活全篇”的目的。二、初读全文 ,拎出中心句课文首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便是文章的中心句 ,“杰出”、“爱国”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词 ,全课的教学必须紧扣住这两个词展开 ,学生若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刻地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则教学才算成功。教学…  相似文献   

6.
语文第八册第24课《猫》一课后面的第一个练习是这样的:“猫的性格有些古怪,结合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这种性格的?”小学第八册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和中等师范学校新编《阅读和写作》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单元练习的教学参考资料,也全都照搬课文第一句,认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并且从课文  相似文献   

7.
“精读学方法”。每一篇精读课文都是一类文章写作的范例,要通过精读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我们不但让学生感觉到课文写得好,还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写得好”的问题去一步步探索课文的用词、结句、谋篇,有意识地、自觉地学习写作。具体的做法是:“分析中心句,体会写作意图;综观全文,理清文章条理;抠关键词,领会表达意趣。”“自读仿方法”。自读课文既包括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也包括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要让学生在阅读这一类文章时,自觉地仿用精读课文教学中学到的方法。如小学语文第10册《冀中的地道战》…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阅读的自学能力可从多种途径进行。我从审题教学入手,重点指导和训练学生怎样读懂不同叙述方法的文章,具体做法是: 一、以物为中心的命题课文,指导学生从抓物的特点入手,理事及人,读懂课文。省编小语第八册(下同)第一课是《一条军毯》。板书课题后,我告诉学生:课题中的“军毯”是具体的物品,“一条”是限制“军毯”的。以物为中心的命题课文,一般是“由物写事及人”的。于是,我教给学生这样的学习路子:1.课文哪里出现或交代了文题中涉及的物品的?2.围绕这一物品发生了怎样的事?3.物品涉及的主要人物是谁?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我让学生通过物品的线索理出文章脉络。这样,学生钻得进去,走得出来,分段、归纳中心都不困难,学得较轻松。  相似文献   

9.
我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注意了加强写话训练。作法是,在巩固学生识字的基础上,以加强词和句的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三册第十八课《不要从这儿走》,是一篇按时间顺序记事的文章,生字新词不多,通俗易懂。我在学生预习之后,这样问学生:课文写了哪些人?有哪几个表示时间的词?学生答后教师板书出:“一天早晨”  相似文献   

10.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是小学语文第十册《小英雄雨来》一课第二部分中的一句。让学生自学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雨来上夜校是否只学了这一句?为什么作者要把这一句写在文章中?”对于第一问学生能很快作答,对第二问不少学生积极看书思考,几分钟后,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部分不是课文的重点,文中写这一句,可以看出抗战时期党十分关心儿童的学习;文中光写这一句,不仅体现了党关心儿童学知识,也说明了党对儿童进行爱国教育;如果当  相似文献   

11.
如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结合,发挥课文的作用,将阅读和写作的知识落到实处,做到教那一方面的知识就让学生练那一方面的技能,使他们在写作时,有所依托,有所仿效,进而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逐步达到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呢?我们认为有效方法是:在读中指导学生写,在写中引导学生读。 一、抓住课文重点读,在读中指导写 1.把解释文章题目与练习审题紧密联系 古人把诗文标题喻为“龙眼”,画龙关键在于点睛。“睛”点得好,能使文章精警得神,发人深思,足见文章标题举足轻重。因此,在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题目,从而使他们深刻认识课题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提高自己作文审题的能力。在讲《手术台就是阵地》时,首先引导学生从内容分析入手认识这一课  相似文献   

12.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层次清楚,作者的思路清晰可寻。文章先写杨梅树的美丽,再写杨梅果的可爱。在写杨梅果时,又是先写它的形状,再写它的颜色,然后写它的滋味。我抓住了这个写作顺序,设计了这课的板书。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独立阅读困难不大。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在自学课文时,布置了几道思考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1.杨梅树生长在什么地区?2.杨梅是什么样子?3.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有什么特点?4.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相似文献   

13.
《雪猴》是一篇阅读课文,安排在“九义”教材的第九册第五单元。该单元的训练项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教学这篇课文,要注意两点:一是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进一步运用,体会、理解课文内容;二是突出单元训练重点,弄清作者是抓住雪猴的哪些特点来写,以及怎样通  相似文献   

14.
这篇课文由三大块构成,重点是第三大块。第三大块又可分作三个小块。这是块面给学生的直观印象,它反映出课文的层次和结构;同时,从纵向、斜向及横向线条可以看出:第一大块领起全文,接下来分别叙述第二大块和第三大块,这是全文总起与全文分述的关系。第三大块分成三个小块来叙述,先写形状,再写颜色,最后写滋味,这是文章重点部分的总起分述关系。在这叙述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按其生长顺序写的,重点写了杨梅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这篇课文文字浅近,学生一读就懂,教者可根据“浅则深之”的道理,巧妙地组织教学过程。首先,宜从“以读促写”角度深化,组织学生仿写。第一步弄清文章写作特点。文章特点一是先总起,后分述,条目一清二楚。二是本文的材料选自“生活小事”,给人信手拈来,不费气力之感。尤其是题目说“二三”事,实际上选  相似文献   

16.
一、以“读写结合式”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课型创新设计“读写结合式”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余映潮老师进行课型创新设计的一种很重要的思路。它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内在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的教学目的。按照这种思路设计的课型主要有:1.句式学用课。这种课型的主要特点是,以教材为例子,让学生充分地学用句式,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写句的能力。在教《我的“长生果”》时,余老师先作示范讲析:这篇课文语言丰富,我们可以学习不少写句的方法。如:①用富有表现力的单音…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纲》对三年级学生提出“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要求,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租讲一篇,精讲一段”。在教学《大雪山》这篇读讲课文时,我就抓重点段第六段,指导学生分析理解,其做法是:一、从词句入手,理解每句话是怎么写的。我在引导学生能达到说出“这一段由四句话组成,第一句写风,第二句写冰雹,第三句写雨,第四句写积雪”这个基本要求后,接着告诉学生,这段写“风、冰雹、雨、雪”的话都突出个“大”字,我们先看课文,写风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风卷着雪花,万马奔腾似的,从山顶上呼啸而来,把战士们吹得摇摇摆摆,站不住脚。”对学生这样的回答我不满  相似文献   

18.
《劳动最有滋味》是已故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优秀散文,它以“滋味”二字统管全文。“滋味”的含义又集中体现在“胃里心里一齐舒服”一句中。课文中“母亲”说:“咱们的饺子里菜多肉少,可是最好吃。”为什么“最好吃”?虽然课文说得很清楚,但一些学生就事论事,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的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类是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思考题;第二类是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写作特点的思考题;第三类是帮助学生掌握与巩固课文“双基”知识的思考与练习题;第四类是按循序渐进的顺序设计的“双基”练习题。根据这几类习题的不同性质和要求,一般可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处理: 第一类和第二类思考题,宜于结合预习指导,课前布置,课堂解决。课前预习,是讲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  相似文献   

20.
《南京长江大桥》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上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传统课文。从语言文字的训练上看,义教(实验本)中,编者将它安排在第四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么说就怎么写”。侧重点在“写”上。而现在新修订的版本,编者将该课文提到第二组,并对重点训练项目作了调整,侧重点放到“读”上,,其重点训练顶目为“注意句和句的联系”。句的训练是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连接低年级字词训练和高年级篇的训练的纽带。《南京长江大侨》作为本组教材的第一篇课文,其重难点也在于此。而帮助学生掌握这一训练重点的最好凭借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