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表明,在课堂上所见到的“学会”,有的只是徒有其表。如果教师判断不准确,就会失去及时调整教学的时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例题“28+5”的教学,过程如下: 师:口算28+5时应把28看成20+8,先把个位8和5相加,8加5等于多少? 生:8加5等于13。(正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20以内进位加法是新课标教材一年级数学上册最后一个教学内容。当教学完“9加几”,“8、7、6加几”和“5、4、3、2加几”后,我就对这一内容在课内进行了三次抽查,结果发现全班约有四分之一的同学不能准确地说出“8 6”的得数。有的说“8 6”等于13,也有人说“8 6”等于15。这让  相似文献   

3.
笔者最近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课,课堂教学中有三个地方的处理,在当前新课标的学习实施下,较有代表性,令人深思。案例一:经过一番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出了例题“26 8”。大多数学生都喊出了得数“34”。师:你们是怎样想出来的?生1:我先把8看作10,26 10=36,再减去2等于34。生2:我把8分成4和4,26 4=30,30再加4等于34。生3:我把26中的6分成2和4,2 8=10,20 10=30,30再加4等于34。生4:我从26开始数,再数8个等于34。生5:我先用22 8=30,再加4等于34。……生X:我先算6 8=14,再算20 14=34。师:说得真好!师进行板书:26 8=34想:6 8=1420 14=34师:你们觉得…  相似文献   

4.
一、尊重学生的成果教学片断1:教师经过一番生活情景的创设,引出例题“28+7”,大多数学生都一口喊出得数是35。师:你们是怎样想出来的?生1:我把7分成2和5,28+2=30,再加5等于35。生2:我先把28看成30,30+7=37,再减2等于35。生3:我先把8分成3和5,7+3=10,10+20=30,再加5等于35。生4:我把28分成25和3,7+3=10,10+25=35。生5:我先算8+7=15,再算20+15=35。师:说得太好了,随即板书:28+7=35想:8+7=15,20+15=35。师:你喜欢哪一种算法?(生举手,师统计)全班同学一致同意教师板书在黑板上的这种方法。师:看来喜欢这种方法的人最多,以后我们就按这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课改理念的贯彻实施是一个新旧观念激烈碰撞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对《9加几》几次教学实践的反思,折射出一位一线教师学习新课程的探索历程。犤方案一犦教师上课时创设“两群小鸡”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9+5。接下来就“9+5=?”进行算法探究。师:9+5=?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吗?学生思考几分钟。生1:我是看图数出来的:1、2、3……9,再数10、11、12、13、14。生2:我是顺着数的:9、10、11、12、13,14。生3:我是把5分成1和4,1和9组成10,10加4等于14。生4:我是把9分成4和5,5和5组成10,10加上4等于14。生5: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0加5等于15,所…  相似文献   

6.
案例: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师:26 8=34,同学们是怎么想出来的?谁乐意来说说呢?生1:我先把8看作10,26 10=36,再用36-2=34。生2:我把26中的6分成2和4,2 8=10,20 10=30,30再加4等于34。生3:我是从26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数8个就等于34。生4:我是把8分成4和4,26 4=30,30再加4等于34。生5:我先用22 8=30,再加4等于34。生6:我先算6 8=14,再算20 14=34。  相似文献   

7.
Humorous Stories     
李茜 《今日中学生》2016,(28):31-32
那也不够呀 菲利普斯是金太太的小儿子,他不擅长算术,金太太教他做加法题很困难.一天,金太太在教他做算术. “4加4等于几?” 菲利普斯数了数手指头,说:“等于8.” “好.20减3等于几?” 菲利普斯数了数手指和脚趾:“呃……等于5,不对,等于17.”菲利普斯慢吞吞地答道.  相似文献   

8.
案例: 师:26+8=34你们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1:我先把8看作10,26+10=36,再减去2等于34。生2:我把8分成4和4,26+4=30,30再加4等于34。生3:我把26中的6分成2和4,2+8=10,20+10=30,30再214等于34。生4:我从26开始数,再数8个等于34。生5:我先用22+8=30,再加4等于34。……生X:我先算6+8=14,再算20+14=34。  相似文献   

9.
英语辅导     
说谎开学第一天,鲍勃放学后回到家。妈妈问他:“新老师好不好?”鲍勃说:“她很好,但是她老说谎。”妈妈:不要讲老师坏话。”鲍勃说:“真的。上算术课时,她一开始说3加3等于6,过了一会儿又说2加4等于6.下课时说1加5等于6.”  相似文献   

10.
笔者作为评委,曾听了这样一节课,现将教学案例介绍如下:……(课前交流谈话)师:26 8=34,同学们是怎么想出来的?谁乐意来说说?生1:我先把8看作10,26 10=36,再用36-2=34。生2:我把26中的6分成2和4,2 8=10,20 10=30,30再加4等于34。生3:我从26开始数数,数8个等于34。生4:我是把8分成4和4,26 4=30,30再加4等于34。生5:我先用22 8=30,再加4等于34。……生A:我先算6 8=14,再算20 14=34。师:你说得真棒!(板书:26 8=34,想:6 8=14,20 14=34)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呀?全体学生一致高呼生A的方法最好。师(满脸笑容):对了!这就是我…  相似文献   

11.
教学片断1:教师经过一番生活情景的创设,引出例题“28 7”,大多数学生都一口喊出得数是35。师:你们是怎样想出来的?生1:我把7分成2和5,28 2=30,再加5等于35。生2:我先把28看成30,30 7=37,再减2等于35。  相似文献   

12.
17 17 17 17万十百二百x百 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题:, 有一条假分数加假分数的算式,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是由0、l、2、3、4、5、6、7、8九个数字组成的。 小学生小明粗心大意,把加式误作乘式计算,但所得的结果却相同。 请你写出这条加式来。 答案:将粉分子 ,、分母各乘以8,琴分 O以5。_( ‘。136 85 13685吹 1甘:百万十二认二不仄目X二只2 了‘叨产‘叨侠断飞乡飞乡飞乡、乡飞歹飞乡、乡飞“加”等于“乘”@李方$浙江省温州市~~  相似文献   

13.
幼儿世界     
爱说谎的老师儿子:妈妈,我们老师喜欢说谎。妈妈:怎么会呢?你别胡说。儿子:上数学课时,她先说3加3等于6;过了一会她说2加4等于6;临下课她又说5加1等于6。(由河南中原油田登月新村幼儿园黄丽老师提供) 裤子上的洞洞一次,我带豆豆上街,他看见一个大哥哥裤子上有两个洞洞,便问:“妈妈,大哥哥裤子上怎么有两个洞洞?”我说:“为了好看呗。”一回到家,他就拿起剪刀在裤子上剪了起来。我问:“你干什么呀?”豆豆说:“我要把我的裤子剪出好多洞洞,这样就更好看了!”(由河北省高碑店市市直幼儿园王巾枝老师提供)…  相似文献   

14.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也是近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争议颇多的焦点问题之一“。9加几”是一节“老”课,为了能从“老”中求“新”,本人增添了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让学生体验到9加几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在实践中尝试了两种教学,下面进行对比呈现及自我剖析。眼尝试一演(通过情境导入引出算式9+5)1.小组合作:9+5等于几呢?我们可以看一看,数一数,还可以移动桃子摆一摆,然后商量商量,看你们能想出几种方法。2.交流反馈:9加5等于几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多…  相似文献   

15.
几十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教授任北大校长时,有一次和学生谈话,他突然问道:“5加5等于多少?”学生们一下子愣住了,以为校长的问题不同寻常,其中一定奥妙难懂,一时大家左顾右盼,却不敢马上回答。过了一会儿,才有一位学生低声而胆怯地说:“5加5不是等于10吗?”蔡元培望着这个学生笑了,点点头说:“对。”并嘉许道:“你们切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要相信自己。”  相似文献   

16.
“上几去五进一”这类口诀? “上几去五进一”这类口诀是在本位相加满十、但不能用“去几进一”的口诀时用的。这类口诀拨珠动作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在于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这类口诀的意义。例如,在教学8+6时,应该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算盘上的6是由一个下珠(1)和一个上珠(5)组成的,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当加6不能直接用“六去四进一”的口诀时,可以把加6分解成加1和加5,即8+6=8+1+5。8加1得9,拨珠动作是“上一”;9加5得14,拨珠动作是“去五进一”。所以,8+6拨珠动作的全过程是“六上一去五进一”。在此基础上,根据算盘上的7=2+5,8=3+5,9=4+5,可以类推出“七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园的计算教学中,应加强应用题的启蒙教育,这能促进幼儿长知识,长智慧。(一) 抓渗透,重奠基在10以内加、减的计算教学中,不只是使幼儿会求加、减法算式的得数,还要注意渗透加、减法运算意义的教学。因为运算意义是列式的依据,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比如,教学6+2=?除了训练幼儿读作“6加2等于多少?”还可以让幼儿“翻译”成“把6和2合并起来,一共是多少?”或者“比6多2是多少?”又如,教学7-3=?除了训练幼儿读作“7减3等于多少?”还可以让幼儿“翻译”成“从7里面去掉3,还剩多少?”“比7少3是多少?”或者“7与3相差多少?”这不啻是训练幼儿的逆向思维,实际上还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让学生试算“15减9等于几”并说一说你的想法。结果让我非常惊讶,班上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做这道题,归纳一下共有四种解法:方法一:9加6得15,15减9等于6;方法二: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相似文献   

19.
笑话     
等于0 数学课上,老师问杰米:“假如你欠理发师8戈比,欠卖菜的5戈比,欠面包师1戈比,那么总和是多少?” 杰米:“总和等于0。因为我家搬到别处去了。”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课本中编排了很多文字题。文字题是介于式题与应用题之间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的数学题。教好这些文字题,能使学生加深掌握和理解数学语言,更好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有助于加强“双基”,培养能力。 一、把握各种文字题的作用,是教好文字题的前提 课本中的文字题主要有以下八方面的作用:(1)有加深理解基本概念的作用,如:“9个8是多少?”“6/7的2/9是多少?”(2)有巩固四则运算各部分名称的作用,如:“被减数是28,减数是15,差是多少?”(3)有加深理解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作用,如:“一个数除以810得9,求这个数。”(4)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如:“5和几相乘得257?”为后面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打下了一定基础。(5)有巩固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的作用,如:“正方形周长20米,边长是多少米?”(6)有掌握用字母或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作用,如,“x的3倍加8等于20,求x。”(7)有配合四则混合运算的作用,如:“64加上2652除以78的商,和是多少?”(8)有理解各类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数量关系的作用,如:“把36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多少?”了解上述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