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学生工作具体事务两个方向,三个主要议题(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高校学生事务性工作的内容和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路径)。本文对2007—2017年CNKI数据库中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相关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在对相关研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企业社会工作简单来说是指在企业管理与运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然而企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刚刚起步,在绝大部分的企业中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社会工作的部门,企业社工的工作常常被安置于工会和人力资源部门来进行,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企业社会工作在维护企业职工的基本权益,增进员工的福利,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企业社会工作介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企业一方面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价值上的冲突,也就说企业社会工作者应当以员工为本还是以企业为本两种价值取向上的矛盾,本文就我国企业社会工作中所面对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做研究,试图探求一种企业和员工双赢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对净化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着一定弊端,在切实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上还有很大距离,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本文从梳理社会工作的定义着手,探讨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区域,总结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大学生思想、心理稳健成长。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广州市B街道长者社会工作服务实践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调研报告、服务文书、自评报告、观察日志、督导日志、访谈记录等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比较,重点分析长者社会工作介入过程、维度及策略。在深度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建构出"能力为本的社区长者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以便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社会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的必要性.主张把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平等与尊重"和"服务"等理念以及社会工作的"三大手法"介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创新提供有益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的专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备了价值理念、系统的分析视角、优势视角和专业方法技巧等方面的优势,具体可以分为治疗式学校社会工作模式、变迁式学校社会工作模式和社区式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等,还可以将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工作方法介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化和专业化水平,立德树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灵性视角下的矫正社会工作——以介入到狱中女囚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视角有很多,如优势视角、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灵性视角,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项新型理论视角为我们所愈加关注。本文对灵性视角的相关理论及灵性视角下的矫正社会工作介入到失足女囚犯的狱中生活这两方面进行分析。试图从传统的研究视角之外探寻一条新的介入途径,对这样一类较为特殊的案主群体进行帮助,从而建立起她们重塑自我、回归社会的决心。另一方面,灵性视角也强调社会工作者的内在完善,这充分体现出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价值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大部分社区矫正工作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理论逐渐被应用到社区矫正过程中,也同时推动了社会工作者逐渐成为社区矫正中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湖北X市农村灾后重建案例的呈现,运用"能力与脆弱性"框架分析探讨灾害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方法介入,为农村灾区居民提供"喘息服务",通过建立关系、激发潜能、聚焦弱势这一行动逻辑逐步出现从区隔到融合、先受益后转变、从度危机到谋发展的良好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村民在物质、社会及动机层面的脆弱性并实现增能。但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仍存在不可持续等困境。  相似文献   

10.
国内人才教育历经多年的发展,通常以社会培养具备工作技能和素质的人才为目的,结合社会工作的实际需求,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研究在国外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对于我国教育工作来说,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在了解国外"工学结合"人才教育模式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社会工作的人才需求,探讨国外模式对我国人才教育工作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