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德,常常挂在我们嘴边,但你可知道道德的真正含义?两名素不相识的南京小伙子,同时发现路边有一沓百元大钞,由于担心做好事反遭人误解,两人商议先不捡钱,冒雨守在路边等警察到来;一老太太捡到1700元钱,交还给失主后反被告上法庭。有人说当信任关机,雷锋将不在服务区,信任危机凸显了某种程度上的道德缺失。道德滑坡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病症,一直以来是人们不断议论的话题。最近几年,这个问题似乎不但没有好转,而且越来越让人担忧,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这种现象,你们有何看法?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道德现状?请大家踊跃发言,亮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易扬帆:人无信不立,道德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 前不久,国内外传媒相继报道了因在"检察官门"事件中涉嫌作伪证的美国司法部前部长阿尔布托·冈萨雷斯,辞职后至今,一直没有找到新的工作.这名拥有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拉丁裔的司法部长,之所以丢掉"乌纱帽",不是才不堪任;一直找不到工作,也不是力所不能,而是因为他的不诚信.  相似文献   

3.
"良知说"是王阳明心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把道德基础从外在的天理内化到人的本心,凸现道德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性、自觉性和能动性。致良知,从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修养的角度,体现着主体性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4.
胡乐乐 《教师博览》2007,(10):34-35
今年5月22日,北京海淀艺术职业学校课堂上发生了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一名男生冲上讲台,拽下年迈老师的帽子,当众侮辱老师。与此同时,起哄之声频频响起,学生下住随便走动,个别学生向老师扔饮料瓶,课堂混乱不堪……5月25日互联网再现了这一情号,各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海艺辱师事件”只是近年来频发的此类事件当中影响较大的一起。因此,人们在思考: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学校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辱师事件”对老师的人格、身体乃至生命造成了严重伤害。社会进步,教育为本,师道尊严不容侵犯。尊师重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何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却受到如此的凌辱?“辱师事件”不仅触及了我们的道德底线,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尊师重教文化的反叛。和谐社会的创建有赖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国民素质的根基,历史赋予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也赋予了教师崇高的地位和尊严。目前全国各地不时发生的“辱师事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社会的发展变迁过程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伦理道德意识趋于淡化,家庭教育杠杆失衡,教育改革步履缓慢,“素质教育”严重缺失,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心理问题,等等,都是导致辱师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本刊组织这次“辱师事件”大家谈,是想进一步反思“辱师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并对当前时代教师职业进行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小悦悦事件、老人倒了不敢扶、见死不救……近年来,一系列拷问社会良知、公序良俗的事件,触发了公众对道德底线的深深忧虑。"我们不仅要仰望道德楷模,还要俯察道德底线。"有"根叔"之称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代表慷慨陈词:"我们现在正在学雷锋,他是我们仰望的道德楷模,但我们也要低下头,看看我们的道德底线。"他认为,道德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不公和贪腐现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7分钟内女童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竟然对此无动于衷。最后,是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了路边。  相似文献   

7.
儒家哲学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是要达到“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道德境界,认为达到这一境界则宇宙太和,社会大同,理想人格得到完美实现。从先秦到宋明,儒家学者于此孜孜以求。王阳明在前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的理论,认为良知既是人心的本然状态,又具有道德判断的能力,无所不在,超越时空,因此,充分发展人的良知,使其充塞流行,便可廓然大公,达到同天地的境界,实现理想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从“心即理”这一基本命题出发,建立心体,并引入“良知”这一范畴,突出了人的良知在道德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康德取消一切外在的经验,把纯粹理性作为道德实践的依据,从而建构一套严格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深层次比较两位哲人的思想,就能发现无论是王阳明的良知还是康德的纯粹理性,皆强调人的主体性以及道德依据的先天性。然而两者之思想亦有区别,主要体现在良知本身具备情感,而纯粹理性排斥一切情感。关于德福一致,康德认为现世中幸福与道德是没有因果关系的,惟有通过悬设灵魂不朽与上帝,并在道德中实践对这两个先验理念的信仰,以期在后世中达到德福一致。王阳明则将良知与道德情感视为一体,在道德实践中便能获得超越感官享受所带来的愉悦,使德行与幸福在此世中就关联起来。  相似文献   

9.
金岳霖与牟宗三都较为系统地建构了一个"外王"体系,前者以新实在论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知识本体论,后者以"良知自我坎陷"打通"执的存有"与"无执的存有"两层界域,转而开出科学与民主.这两种路径相较而言,前者更为适合中国哲学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变革,经济转型,各方面面临极大的冲击,教育也受到强烈的震荡,“道德滑坡”还是“爬坡”是争论的焦点,青少年的道德状况是进步还是退步要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社会在进步,青少年道德状况虽仍存在问题,但总的来说是进步的,教育者要转变观念,促进青少年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良知"说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即"是非之心"、"真诚恻怛"、"人皆有之"。当下社会,在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教育中,"良知说"具有坚定的必要性和实践的可能性。恢复良知本真、加强良知教育、践行良知精神是加强廉洁自律工作的三大法宝。  相似文献   

12.
青年作家张平创作的《抉择》之所以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其主要原因不只是小说中所描写的令人魂魄颤栗的事实,更主要的是作家为老百姓立言的艺术追求,是作家所具有的强烈的现实性和人民性的创作思想,是作家对人民的命运、进而对党和国家的命运的深深忧患,以及融化于作品人物身上的作家内心的正义、道德与良知.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20,(6):10-19
以"道德自身意识"刻画良知,对理解儒家心学有重要启发。但二者毕竟有重大差异,尤其是作为主宰心或真己的良知绝不能视为"意念"对意念自身之是非的意识。心学极重视分别良知与意念,但道德自身意识思路使得良知成了"意念"在自身之中并通过自身的自知,即"良知"被吸纳入"意念"自身之中。良知是主宰,而非像道德自身意识那样是伴随性、依附性的。良知是情境化的整体感,而不仅是单纯对意念本身之是非的判断。良知具有全时性,不仅可与意念同时存在,而且存在于意念之前和之后,"同时性"只是截取其中一个横切面。良知无起无不起,而不会随着意念的产生才同时产生,更不会随着意念的消失而消失。道德自身意识之依附于意念,就像无数的萤火虫自带光亮;良知之主宰意念,则像唯一的太阳照耀万物。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灵景观。对道德自身意识思路的反思,有助于开启新的一轮思想互动。  相似文献   

14.
15.
大学生“道德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目前不仅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对高职高专大学生的道德同题都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大学生道德缺失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心理层面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赵乾乾简介】赵乾乾:《花火》最具特色的新人代表,曾出版《鸢鸢相报》《记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以文字抽搐成趣,情节匪夷所思著称,备受好评,独成一脉。长篇新作《却把青梅揍》本期开始在《花火》强势连载……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赞叹道:"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青少年,应该是国家的未来,社会的栋梁。但是在当代,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以及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文化的渗透,大学校园中出现了道德滑坡和信仰缺失的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已经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老化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中之一就是"老难有所爱"问题。在经济社会,由于道德行为的经济和社会成本高,助人为乐相对风险大,社会由此对道德正义性产生"信任危机"。试以跌倒老人无人扶起为例,指出我国道德保障机制的缺失及其本因,最后提出道德保障机制构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必备药鱼精蛋白缺货,一时间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这种药每支才2元多,一台手术用七八支。究竟是利润太低难以为继,还是行业酝酿涨价的冒险博弈,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20.
盛可以的长篇小说《道德颂》是对暖昧生活的明快而矛盾的书写。它的故事与其说是对道德的反讽,不如说是对自由情爱的反省。小说写作表现了现代女性对性爱、婚姻与道德的复杂态度。为了发掘小说的多重含意。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探索者之夜”本科生学术探讨活动,对这部小说进行了讨论。讨论由毕光明教授主持。参加讨论的有200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二十余名学生。下面选登的是经整理的几篇发育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