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能够常回家看看,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与父母唠唠家常嗑嗑话,这是表达孝意的基本方式,也是朴素的人之常情。但是,当这种人类情感中最原始最基本的表达因为各种原因可能要被"强制执行"时,一场激烈的辩论也随即展开——"常回家看看"到底属于法律范畴还是道德范畴?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诉诸法律是否有可行性?面对这些问题,同学们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2.
张强:从网上看到这条新闻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支持这样的立法.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家庭都没有责任感,我们又如何相信他会对自己服务的组织、单位乃至社会大众有责任感呢?看看现在,儿女不孝顺、不赡养老人的事件频频见诸报端.赡养父母、探望 父母这本是做儿女应尽的义务,可“义务”两个字对于某些人来说却没有约束性,需要法律的介入.  相似文献   

3.
常回家看看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2013年7月1日开始实施,与老版本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比,新法内容从原来的50条扩展到85条。尤其需注意的是,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4.
爸爸,你又去外地打工了,我很想念你。可是,你总不回来,只是偶尔打来几个简短的电话。有时,我想和你多说一会儿话,可是你却说:“儿子,电话费非常贵。”我知道爸爸舍不得花钱,可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吗?  相似文献   

5.
爸爸,你又去外地打工了,我很想念你。可是,你总不回来,只是偶尔打来几个电话,几分钟后你就挂了。有时,我想和你多说一会儿话,可是你却说:“儿子,电话费非常贵。”紧接着就把电话挂了。我知道爸爸合不得花钱,可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吗?  相似文献   

6.
常回家看看     
申世清 《家长》2014,(8):24-25
现在不少学校都非常重视对学生们进行感恩教育,并开展了系列活动,其中类似于“给妈妈洗脚”一样的活动就很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孝道”思想。但在笔者看来,感恩教育,特别是“孝道”教育,最重要的课堂还是应当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而父母在这方面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春运又开始了,在这个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间段里,在中国这个崇尚团圆的国度里,家成了游子们一年的归宿,没有哪个地方有着比家更大的吸引力。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要想回家却有着不一般的距离:有排队10小时买站票,站过5000多里地,站过60多个小时回家的年轻打工者:也有在外打工十几载省吃俭用省钱给孩子读书却从未归家,以至于孩子的模样都认不清楚了的父母。所以,当  相似文献   

8.
王廷连 《老年教育》2008,(12):24-25
日前通过的《辽宁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规定,赡养入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义务,与老年人不在一起居住的,应当经常问候、看望。这是国内首次将老人的精神慰藉写入地方法规。  相似文献   

9.
6月2日,辽宁省就《宁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条例》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义务,与老年人不在一起居住的,应当经常问候、看望。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一次出差途中,我突然心念一动.掉转了车子,决定临时回老家看看家中的老母。那是怎样的一个家哟。屋里零乱不堪,阴暗潮湿,晚5点不到老母就上了床,一摸头,烫烫的。我问母亲发烧了为什么不到医院治冶,母亲说已有半个月了,还不照样好好的。我给母亲倒开水,却发现壶里的水是冰凉的。我掀开锅,几天前的冷饭尚在。老母挣扎着起床要为我去买菜,莱市场已经是空空如也。我问母亲几天没沾肉腥味了,  相似文献   

11.
渴望亲情     
亲情是伟大的、无私的,也是宝贵的,可是我却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 打我能记事起,就没尝到亲情呵护的滋味,5岁时妈妈就把我送到姑姑家,到8岁才回到自己的家。我满以为这下能得到父母的宠爱了,可是我想错了,爸爸妈妈到绍兴打工了,姐姐和弟弟就联合起来欺负我,排挤我。我在家里待不住了,只好去姥姥家。只有当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回家了,我才回家,感受到一丝单薄的亲情,但这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很满足了。  相似文献   

12.
话题展示HUATI ZHANSHI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在这个时代似乎已经被彻底颠覆,12年前的春晚上,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响大江南北,感动无数年迈的父母与孤独的游子:12年后的春节前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拟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并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此消息一传出,立  相似文献   

13.
王凯 《河北教育》2010,(1):34-34
一次家长会上.我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在我看来,这些学生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品行端正,所以介绍中不时夹带着赞赏之词。然而,家长的反应却不尽相同。在他们看来,“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14.
周末,我在家把《有一天,妈妈老了》看完了。文中,妈妈的话语、一举一动都在我脑海里久久不能离去,因为这一切都让我想起了一个人——我的外婆,一个从小就在山里长大,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太太。  相似文献   

15.
当前市场中,各种各样的亲情购物卡也越来越活跃,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亲情购物卡的特点分析出发,对亲情购物卡的属性作一初探,以期对其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6.
“爸。我要考大学。”我的哥哥大我6岁,如今已经68周岁了。从21岁起,他一大半的岁月都是在精神病院里度过的。  相似文献   

17.
西英俊 《老年教育》2007,(10):26-26
前不久某报载,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为自己的爱犬签订了一份价值10万元的葬礼协议,并在亡犬灵堂里悬挂着"人狗情未了"的挽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每天下晚自习回家,我总能远远地看见从自己家客厅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那橘黄的灯光总是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第一次独自回家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李晓 《小读者》2010,(4):11-12
儿子上初一了,所在学校离家也就十多分钟的路程。 早晨,闹钟把儿子从梦中吵醒,常常是匆匆吃完早餐,他便歪过头来只说两个字:“爸,钱。”  相似文献   

20.
郑翠玲 《河北教育》2009,(11):37-37
家访的时候.很多家长向我抱怨:“郑老师,现在的孩子真是难教育。在家里特别懒,什么事也不干。叫他们帮忙做点事,总是谈钱:扫地要钱.刷碗要钱,洗衣服要钱.叠被子要钱……还振振有词,说什么‘劳动所得’、‘等价交换’,不付钱就是想‘剥削廉价劳动力’,没门!真是气死人.又拿他们没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