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月里来     
《高中生之友》2011,(6):50-51
1939年3月,由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二月里来》在延安首演时就极受观众好评,后多作为独唱歌曲演唱。这首作品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人民为支援前线抗日而努力生产时的豪迈心情。这是冼星海到延安以后写的第一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  相似文献   

2.
我经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龄的人。三三:我原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起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同你离开的人了。  相似文献   

3.
二月风     
董鸣 《广东第二课堂》2009,(5):F0002-F0002,1
在二中校园文学教育园圃里,有一株奇葩迎着喷薄而出的朝阳傲然绽放——我们盼望已久的“二月风”文学社成立了!二中是一块沃土,希望文学之芽将在“二月风”的吹拂下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4.
岳维妮的手机响个不停.刚一接通,那头一个中年男人火爆的声音传过来你的快递,快点来拿.校门口,快快快!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的《中国青年》是恽代英、萧楚女在大革命期间主编的《中国青年》的延续。该刊于1939年4月16日发表第一卷,1941年3月停刊,历时两年,出版三卷二十七期。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杂志以团结青年抗战为主题,积极宣传抗战,同时对青年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进行正确的引导,开拓了青年们的视野和思想。这一时期的《中国青年》是抗日根据地内最大的青年刊物,它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路线、政策,鼓舞全国青年的斗志;培养优秀的青年干部,提高青年的政治意识和文化素质;动员广大青年组织建立全国青年统一战线,为民族解放和革命斗争服务,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我党以后的新闻宣传事业做出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二月三十号     
我,卡卡酷小学六年级学生——哈利·酷,别看我名字挺酷,长相却一般一般、世界第三。一个鼻子两只眼.掉在人堆里就找不到了。可那一天,却是我人生中最最特别的一天。  相似文献   

7.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相似文献   

8.
西风卷着落叶呼啸着,十一月的天孤独得只剩下混沌的枯黄色,父亲那风中摇晃的身影仿佛又定格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萧涧秋的人道主义思想局限性,游离于参加革命或研究学问之间的动摇性及文嫂命运悲剧主客观因由三个方面的分析中,认为柔石的《二月》表现出高度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是一部极有思想力度和深度的现实主义佳作。  相似文献   

10.
梅花开了,我们几个爱梅的朋友,相邀去成都赏梅花。  相似文献   

11.
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叙述了一个悲剧故事,分析悲剧的原因很多,除去社会政治伦理等因素外,延宕作为男女主人公身上隐藏的人性弱点,它是被人们容易忽略的诱发悲剧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二月》中,萧涧秋身上延宕这一人性弱点表现得尤其突出,这可以从他自身的性格、他对陶岚的态度、他对文嫂的态度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  相似文献   

12.
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反思柔石的经典之作《二月》,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反映出现实中女性的生存状况,但由于作者并没有把她们同时整合进女性视阈,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女性自身的生命逻辑与生命欲求,抽空了女性生命本应具有的丰富性,呈现出男性中心意识和男权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冰虹 《现代语文》2011,(2):F0004-F0004
呵 美妙的夜曲 水流淙淙 轻柔的颤栗 静夜的流动 九彩 一重重 悄悄地 溜出昏暗之云 虹花或此或彼在芳草间 苏醒 不只发自梦 就是此刻 不动声色的光的眼晴  相似文献   

14.
对主人公萧涧秋的归来离去、矛盾爱情、个体形象三个方面进行了解析,重新解读其个人形象。  相似文献   

15.
红豆     
《中等职业教育》2009,(23):42-42
还没好好地感受雪花绽放的气候我们一起颤抖会更明白什么是温柔还没跟你牵着手走过荒芜的沙丘可能从此以后学会珍惜天长和地久有时候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16.
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众多的“说不清”赋予小说以迷人的魅力。本文试图通过爱情归属、归乡情结、个体精神三个方面对萧涧秋形象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7.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山行》中写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自然现象是有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18.
1939年,苏联著名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创作了《喀秋莎》,而后由作曲家勃兰切尔谱成曲子。这是一首爱情歌曲,描绘了俄罗斯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家在外的情郎的思念。歌曲没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缠绵,而是节奏明快、简捷,旋律朴实、流畅。  相似文献   

19.
《二月》主人公萧涧秋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无法统一,他的尴尬处境反映了旧中国庸俗社会的黑暗。萧涧秋的出走,是坚持自我,寻求新路的积极行为。《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与萧涧秋有着相似的精神特征,他们面对着相同的社会思想环境,承受着不被社会理解的痛苦。鲁迅同情前者,批评后者,反映了鲁迅前后思想认识的变化,也反映了时代重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声声慢》,这首词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节奏舒缓而急促、哀婉、凄厉。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正因为这首词艺术特征鲜明,著名作曲家黄永熙先生予以谱曲,赋予了这首词新的艺术生命。在解析《声声慢》词曲艺术的基础上,重点从歌词、伴奏、情感、音准、音色、演唱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其演唱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