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代徽州人程家柽革命生涯,展示了他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志士的伟大风采,以消除我们对他的误解。  相似文献   

2.
可以说,表面上哈姆莱特是为了父亲的亡魂而战,其实,他是在为一个新生的灵魂而战,为了他自己的灵魂而战!他要主宰自己!而这种主宰,必须从追寻真相开始,因为真相能带领我们叩问心灵……  相似文献   

3.
阿难是释迦牟尼佛最木呐的弟子,却是日后传经最多的弟子。在敦煌彩塑中,站在菩萨旁边风流倜傥的阿难,在虹影的小说中同样风流倜傥。他不是佛界的阿难,他是一场教派之战中幸存的孤儿。他在历经人生的劫难与痛苦、光荣与梦想后,在变为黄亚连、远离佛祖多年以后,又带着  相似文献   

4.
蚩尤和炎帝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后裔或臣属的关系。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不同的两次战争,而且后一次的战争是黄炎联合战败的蚩尤。炎帝和神农并非一个人,古人之所以将其合并为一是因为神农氏是农业时代的部族,而炎帝正是后来农业部族的首领。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2007,(3):57-57
程潜少年时,学习十分刻苦。夜阑人静。也经常点着油灯苦读。一次,一个盗贼光顾程家,看见程潜正在一遍一遍地诵读《诗经》,正襟危坐,琅琅有声。小偷被他的抑扬顿挫深深吸引,于是不偷。后来,他对乡人说起程潜:“程家的后生书读得非常认真,将来必有出头之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殽之战》叙秦晋殽之战,象《曹刿论战》一样,不是为记事而记事,而是通过秦晋殽之战的过程的记述,着重反映秦师必败的原因——“贪”和“轻”。《曹刿论战》明确地以齐鲁长勺之战的结果印证曹刿对战争的议论;这篇文章标题虽非《蹇叔论战》,实际上以蹇叔对战争的预见为纲,全文叙事纲举目张,脉络分明。事件的开端是秦穆公利令智昏,不听蹇叔的劝告,出兵伐郑。蹇叔在秦师出发之际对这场战争的议论是全面而深刻的,他分  相似文献   

7.
有足够的资料证明孙中山先生曾遇到“黄祸”论的挑战和困扰 ,对此他也有所考虑和回应。他的回应态度可分为三个阶段 ,集中起来就是 :中国和亚洲大多数国家一直受欧美列强的欺凌 ,而“黄祸”论正是列强分割中国、争霸亚洲的借口。他强调中国爱好和平 ,革命成功后会实行“开放主义”;而开发富源和发展经济 ,不仅能养活自己 ,还会为人类造福。晚年他坚决主张反对帝国主义 ,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与一切受压迫的民族和国家互相扶助 ,维护人类正义与世界和平。他关于未来的战争不是“人种”之战 ,而是“受屈者”与“横暴者”之战的观点尤其精辟  相似文献   

8.
赤壁之战是一场大战,还是一场小战々是一场决定形势的重大战役,还是一场意外的遭遇战?历史上多数人赞同前者,几乎已成定论。一九八一年三月三十一日《光明日报》史学版,发表了尹韵公的《赤壁之战辨》,对传统的说法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赤壁之战不是一场决定形势的大战,“是五千而不是八十万曹军同孙、刘联军在赤壁相遇,  相似文献   

9.
诗圣杜甫,并非一般人所想象的,是个整天愁眉苦脸的忧郁诗人。实际上,他也是一个会幽默、有妙趣、柽审美的诗人。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是怎样描写、表现美女的。  相似文献   

10.
这并不是一部煽情的小说,它既没有华丽的词藻和优美的语句,也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它只是用极为朴素、平实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保尔·柯察金为了革命而奋斗一生的感人历程。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是一名普通青年,他一度被那个肮脏的世界毁掉了希望,但在红军战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一百二十七页在叙述王羲之的书法时说:“东晋的王羲之吸取魏晋诸家书法的精华,创立了独立的风格。他写的楷书,进一步摆脱隶书的形迹,达到独立完美的境地。他还善写行书、草书。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意思是说王羲之的字象浮云那样在天空飘荡,象受惊的龙那样矫键地舞动。如果仅从字面来看,似乎很贴切。其实,“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并不是赞美王羲之的字。因为: 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一语出自《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云:“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从“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出处就可以看出,它是作者用来赞美王羲之的笔势,而不是用来赞美他的字的。在中国书法理论中,笔势和字是有根本区别的。“笔势”一词中的“笔”是指用笔;“势”  相似文献   

12.
现今的高考语文越来越以学生为本,“繁、难、偏、怪”的题目几乎没有了,审题的难度也降下来了。潘新和教授几年前就曾明确提出审题不是一种能力,不应作为考试考查的内容。的确,审题不是考试要考查的一种能力,尤其是对作文而言。作文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不是审题能力,若学生在审题上犯了错而无法展示他的写作能力,那考试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这对阅读也有着同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远古时代的涿鹿之战,不是部落之间的战争。从蚩尤的体貌和行为特征、水生习性、黄帝同蚩尤作战的方式、蚩尤两字的音形义等方面来看,蚩尤是水生动物鳄,涿鹿之战是人类同野类之间为争夺生存空间而展开的一场大搏战。将涿鹿之战看成人类部族之间的战争,是历史概念在长期的流传中发生了错位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本领非凡,出神入化,但是倘若他一旦丢失了金箍棒,任凭他天大本领,也难免赤手空拳之忧,只落得垂头叹气。因此,从早就留下一句俗话:“猢狲没棒弄”——立时威风顿减,活画出他那嗒焉若丧的没奈何之神态。可见这支棒的关系,非同小可;西天路上,七十二难,妖魔鬼怪,哪一个不是见棒心惊,闻名胆战?自古英雄,都有自己爱使的一件兵器,得心应手,所向无前。关云长的刀,李逵的斧……谁能数得尽!但是孙大圣,却单单让他选取了一根“金箍”之棒,端的是何缘故?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释银雀山汉墓竹简中《孙膑兵法·擒庞涓》的文字、句读、地理及桂陵之战的经过,说明了庞涓死于桂陵之战,而不是马陵之战。  相似文献   

16.
珈语 《读写月报》2022,(35):4-7
人生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为信仰而战,为生命而战,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格局。眼界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心胸有多宽,格局就有多宽。怕见花开,不是拒绝美丽,而是想留下精彩。  相似文献   

17.
缺憾之美     
我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 ,但是 ,唯一令人不满意的是在那珍珠上面的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 ,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 ,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最珍贵的宝物。于是 ,他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 ,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第二层 ,原以为这下可以把斑点去掉了 ,然而它仍旧存在。他不停地削掉了一层又一层 ,直到最后 ,终于使那个斑点消失了 ,而珍珠也就不复存在了。看完这个故事 ,我不禁为这个人感到惋惜 ,又为这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感到悲哀。若不是那个愚蠢的人 ,这颗珍珠就会令人们惊叹 ,虽然它不是…  相似文献   

18.
振甫同志在《“战锦”与<越中怀古>》一文中提出:毛泽东同志《吊罗荣桓同志》中的“战锦方为大问题”句中的“战锦”,应释为“战士的锦衣”而不应释为“锦州之战”。对这一解释,我不敢苟同。按“战”字意义有三:一日战斗。如《商君书·画策》:“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二日发抖。如《战国策·楚策》:“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慓。”三曰角胜负。如文战、挑战。至于“战士”,字书中简称“士、兵、卒”,而不是“战”。  相似文献   

19.
超然、独立的人文主义立场,使胡适在民族危机关头,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他是属于中国而不是某一党派的。他将中华民族的命运视为至高无上。他一切是为国家而不是为某一集团负责。  相似文献   

20.
近日.景德镇高专行政支部和学校党政办公室党员一行来到景德镇市浮梁县兴田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党日活动。在兴田乡程家山烈士墓.全体党员为长眠于地下的革命先烈敬献了花篮.听取程家山村干部讲述当年程家山先烈的革命故事。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