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香兰 《成才之路》2014,(19):76-77
正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一、斐波那契数列的探究式教学设计(1)学情及学习任务分析。斐波那契数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37页的阅读材料,是学习完数列概念与表示方法后安排的一节课外学习内容。斐波那契数列是个较复杂的数列,有奇妙的性质,有有趣的  相似文献   

2.
斐帔那契数列是历史上著名的数列,它在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学科中常出现且又具有奇特的数学性质,甚至在股市上也被称为神奇数字,其通项公式的求法有很多种,本文分别运用常用求数列通项的方法,子空间理论,矩阵理论等求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  相似文献   

3.
在人教A版《数学5》必修P32的阅读材料中介绍了“斐波那契数列”.这个闻名的数列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经常出现,有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数列中,斐波那契数列被世人所瞩目,它是线性递归数列的一个杰出的代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激起人们对它的莫大兴趣.本介绍的分式递归数列的有趣性质可与斐波那契数列相媲美,给分式递归数列添上了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黄金分割与斐波那契数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迭代法和特征方程求数列通项公式等方法对黄金分割和斐波那契数列进行分析和比较,引出这两个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解决正整数范围离散变量的黄金分割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列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离散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往往通过离散现象认识连续现象,这就使得数列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高中,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作为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具有抽象性,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性抽象向数学概念转变,让学生逐步明白数学概念本质.数学概念是事物在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中的本质抽象,是由简到繁、相互联系的学科体系.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许多核心概念,比如三角函数、双曲线、函数、数列、极值、抛物线和向量.  相似文献   

8.
1981年高校招生数学成绩不是以满分100计入总分,而是把附加题20分也计算在内,以满分120分计入总分。这个小小的变动,反映出对数学学科的重视,也反映出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今年的附加题是一道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题目,但几何内容只是用来给出a与b的数量关系,从本质上说,它是一道代数题,更确切地说,它是一道关于斐波那契数列的题目,它所要求证明的等式 u_(n+2)=u_(n+1)+u_n ①就是斐波那契数列的循环方程。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类更广泛的数列——循环数列的特例。斐波那契数列源于斐波那契兔子问题:  相似文献   

9.
数学竞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数学研究的缩影与雏形.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以及数学研究中的某些热点必然要渗透于其中.斐波那契数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本文将介绍一些以斐波那契数列问题为背景的国外数学竞赛题.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直接给出递推数列的概念,显得较为突兀,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对数学史的简单回顾和梳理,发现可以从趣味性很强、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的关系容易发现的汉诺塔游戏入手来引入课题,使教学更有趣味性、可学性和新颖性。教学过程中,还融入了斐波那契其人其书、斐波那契数列与螺线、斐波那契兔子问题和棋盘问题等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素材,有效实现了寓教于乐、寓理于"做"、寓数于"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纪念“兔子问题”的创始人里昂纳多·斐波那契,人们把数列1,1,2,3,5,8,…叫做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本文我们研究具有这一特征的数列,称之为广义斐波那契数列,主要结果就是给出广义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本文用|a_n|表示第,n 项为a_n 的数列,或用小写希腊字母表示数列.  相似文献   

12.
函数是贯穿中学数学的一条主线,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函数是研究变量及相互联系的数学概念,是变量数学的基础,利用函数观点可以从较高的角度处理式、方程、不等式、数列、曲线与方程等问题.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应用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数列是除数、形、三角、函数外又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列很早就体现了人类的睿智,而不是曾经感觉过的数列“笨拙计算”.数列是数学发展的又一个重要主题.通过人类的努力,数列分支不断发展,级数的产生、组合的发展离不开数列,级数是数列的形式和.数列中的文化元素是数列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充满的人文气息和人类智慧,能充分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3世纪初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算盘书》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数列,人们称之为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源于兔子的繁殖问题:兔子出生后2个月就能每月生小兔,若每月不多不少恰好生一对(一雌一雄),假如养了初生的小兔子一对,试问一年后共有多少对兔子?依此类推,该问题产生的数列为:1,1,2,3,5,8,13,21……这个数列有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前面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自然界里发现了神奇的黄金数——0.618.还发现了神奇的斐波那契数列,现在则又发现了奇妙的“自然数局”。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了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但又存在种种疑惑.为释疑解惑,也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采用师生共同探究的方法,设计了一堂课,即由一阶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探究二阶递推数列通项公式,同时得到了斐波那契数列通项公式.学生也从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7.
数学思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数学教学应在强调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蕴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并在教学中通过针对性问题促使学生领会.中学数列的数学思想包括函数思想、递归思想、由特殊到一般、数学归纳法、消项求和思想以及极限思想等方面.基于中学数列的数学思想,提出如下教学启示:问题驱动概念教学,促进数列概念本质理解;从函数的角度审视数列,揭示两者的内在关系;重视递推公式教学,培养递归思维与发现能力;强化数学归纳法,拓展数学论证能力;诱发数列求和“好念头”,渗透消项求和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斐波那契(Fibonacci)是中世纪意大利数学家,他曾提出一个有趣的“兔子繁殖”问题,用数列表示,即数列{an}:a1=1,a2=1,a3=2,a4=3,a5=5,a6=8,….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称为斐波那契数.  相似文献   

19.
成果集锦     
2维斐波那契数阵的一个性质斐波那契数列是数学中历久弥新的课题,其中似乎蕴含着无尽的奥妙.作为斐氏数列的2维推广,文[1]给出了斐氏数阵F={aij}:F=11235…1251020…25143271…3103284207…52071207556………...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以"斐波那契数列"为背景的试题开始崭露头角,且屡有新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人教A版)第32页的"阅读与思考"栏目对斐波那契数列的简单知识亦作了介绍,第31页的例题3也渗透了斐波那契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