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题竹石牧牛》是黄庭坚作品中影响较大的一篇,对其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后人对其妙处及作喜欢它的原因何在的解释,尚不令人满意。有论已指出该诗与禅宗“牧牛”喻有关,但对全诗主题的分析仍不够详尽。笔认为“砺角”同样与佛教典故有关。本结合“竹”的意象,分析其中的儒佛因素,并及其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2.
觳■(hú sù壶速):通作觳觫,恐惧颤抖的样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原是形容牛的恐惧状况的,后因以“觳觫”代牛。如黄庭坚《题竹石牧牛》诗云:“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老觳觫”即老牛。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  相似文献   

3.
《中学文科》2006,(11):2-7
例1(2006年全国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相似文献   

4.
一、浮想联翩的“诗题” 《花儿也会放风筝》是北师大三年级下册“可爱的小生灵”这一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清新别致、灵动有趣的儿童诗。诗题——《花儿也会放风筝》吸人眼球,让人浮想联翩。教师可扣诗题,让学生自由发问,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5.
那是我上郑板桥《竹石》这首诗的时候发生的一幕。郑板桥的诗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汉魏两晋之诗人作诗之时并不曾自拟诗题,其诗题均为后人“用诗”时所加,多数诗题盖至入选《文选》而定于一尊。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最初也是没有诗题的,《陈留》是对阮诗的最早称谓。最初“咏怀”一题之于阮诗不过是指其中一类而已,后唐人作《晋书》以偏代全,遂成为阮诗的总题。《豪杰诗》并不是今本《咏怀诗》中的某一首或几首,属佚诗无疑。  相似文献   

7.
“怎么搞的,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真笨!”在课堂上,常常见到有的老师这样吹胡子瞪眼地训斥学生。这使我想起小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循循善诱教香菱学诗的故事。 小说《红楼梦》第八十四回里写道,香菱向林黛玉学习作了两首《咏月》诗,第一首只是凑和了一些与月亮有关的事物,但林黛玉只是说“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所以“词句不雅”,仍然鼓励说“意思却有”,“只管放开胆子去做”。第二首诗,香  相似文献   

8.
王大力同学问:“《春夜喜雨》中,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是对春雨降临的满腔喜悦之情,即诗题中的‘喜’字,然而全诗却无一个‘喜’字。请问该如何理解这‘喜’呢?”的确,《春夜喜雨》这首诗中,虽然是写“喜”却无一“喜”字。但当我们对诗人在诗中所作的形象化描写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这首诗虽无一个“喜”字,可全诗“无一字不是喜雨,无一笔不是春夜喜雨”。  相似文献   

9.
司彩霞 《考试周刊》2011,(59):24-25
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以一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流传千古,19世纪英国的画家兼诗人罗塞蒂的一首诗Sudden Light与《题都城南庄》在主题、写作格式和手法上都有相似之处.但两者所传达的信息和描写视角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一 咏史诗,顾名思义,即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诗歌。最早以“咏史”题名的诗,是班固的五言诗《咏史》,写的是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其父之罪而自愿没身为奴的故事。自此以后,咏史之作代不乏人,且不断繁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百花园中引人注目的一簇奇葩。《昭明文选》(下称《文选》)选录诗434首,分为23种类型,其中就有“咏史”一体,说明萧统对“咏史”诗的重视。《文选》“咏史”诗类共选录诗歌21首,它们是:王仲宣《咏史一首》,曹子建《三良诗一首》,左太冲《咏史八首》,张景阳《咏史一首》,卢子谅《览古一首》,谢宣远《张子房诗一首》,颜延年《秋胡诗一首》、《五君咏五首》,鲍明远《咏史一首》,虞子阳《咏霍将军北伐一首》。从诗体看,这21首都是五言诗;从顺序看,这些诗基本上按作者年代先后排列。就诗题来说,其中仅4位作者标题为“咏史诗”,但就内容而言,这21首诗,都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这说明萧统并不单纯以“咏史”名篇与否作为入选标准。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深受禅宗影响,其作品往往有较浓的禅味,或者喜欢在作品中使用禅宗或佛教典故,加上其用典灵活隐晦,往往让人难以得其真意。如果典故本意未明,就不能准确地理解黄庭坚的作品。古代注家在这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仍有可商榷之处,本文以具体例子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楞严经》对黄庭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庭坚禅学修养深厚,禅门流行的经典《楞严经》对他的影响相当深刻。从其诗文可以看出黄庭坚对《楞严经》相当了解和熟悉。《楞严经》对黄庭坚的影响可以具体到生活态度、心性修养、艺术观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重读《活着》:探析余华创作思想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在《活着》中塑造并讴歌了一个做稳了奴隶的阿Q式的福贵形象,表达出他对“活着”的庸俗理解。论文重读《活着》及其前后的其它作品,探析余华创作从“狼图腾”到“牛图腾”的思想流变。  相似文献   

14.
在书法艺术创作和书法美学思想上受禅宗影响至深,并第一个自觉地援禅入书、以禅喻书的书家是我国北宋名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综观其创作特点、书论思想及学书过程,无不凸现着禅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黄宗羲宗承王阳明,曾师从刘蕺山,但在很多方面他超出了师承的范围,其经学思想就是一例。黄宗羲在主持甬上讲经会、讲授蕺山之学的过程中,阐发了自己的经学思想。其中,有很多见解属创见性的观点,诸如把经书客体化、对象化,作为整体来研读,否决理学对经义的独占,批评义理阐释的功利主义,强调经学的事功思想等等。这些思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心学与文献、心学与现实以及心学与佛老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且对于清代浙东乃至全国的学术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通行本《仪礼.士相见礼第三》与《武威汉简.甲本士相见之礼》第12号简两个版本存在的异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整理者受通行本及郑(玄)注影响,将"久"直接释为"父",既不符合原简文字形,也不符合文意。对于简本的"久"字和通行本的"父"字,我们认为"久"是正字,"久"比"父"更加契合文义。此字关系到对古代礼仪的认识,因而弄清这一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羲之以书法艺术闻名,但为官逾其人生之半,且力争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有所作为,显示了他的行政管理思想和能力。如,有大局意识,忧国忧民,能从国家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勤政,务实,爱民;针砭时弊,改革弊政,精官简文,严刑惩贪;重责任,轻权力,不以官位为进退等。在当时,堪称清醒的政治家,爱民的地方官。当然,他没有尽全力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不是职业政治家。这与他所处的恩赐官僚制时代有关,更与他儒释道杂糅的思想和骨鲠孤傲、不拘于俗、追求自然的个性及酷爱书法艺术的心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简策制度是我国最古老的书籍制度.简策制度对后世书籍制度却影响很深.后世书籍中许多习惯用语、名词概念、书写方法、装帧形式等,都是沿袭简策制度的.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寄给金陵刻经处的三封信作于1909年4、5月间。他对于杨仁山是以佛学前辈视之,并未曾拜师执弟子礼。章太炎《支那内学院缘起》作于1919。章太炎崇尚佛学,除了因“中遭忧患,而好治心之言”,还有《缘起》中所谓“修己治人,所补益博”的社会意义。而“与平生朴学相似,易于契机”,则是章太炎对法相唯识学感兴趣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的佛教实践对他诗歌创作的影响很大。游历佛寺、结交名僧、阅读佛典等,促使他的诗歌呈现出新奇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