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汉口商业经济已形成为自市场、集市贸易、转输至管理诸系统的完整的网络体系。本文从汉口商业繁盛的经济、地理诸因素探求汉口商业繁荣的内在动力。汉口商业的繁盛对明清时期湖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民俗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又促使汉口商业得以长期称雄于中原大地。  相似文献   

2.
明清秘密教门中的“无生老母”信仰,是罗教教主罗梦鸿在否定当时民间所流传的无生父母即是阿弥陀佛的基础上,杂糅儒释道三家经典中的某些内容,加以改造,创造而成,后经罗教弟子及黄天教等的发展,变得更加具体和丰富,而秘密教门中有关“天盘三副”或“龙会三会”信仰,则是在中国古代异端教派关于“弥勒救世”和“末劫说”的基础上,再融入对“无生父母”的崇拜而形成的,对于秘密教门的信仰体系和基本教义,既要看到它在反封建统治中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清秘密教门中的“无生老母”信仰 ,是罗教教主罗梦鸿在否定当时民间所流传的无生父母即是阿弥陀佛的基础上 ,杂糅儒释道三家经典中的某些内容 ,加以改造、创造而成 ,后经罗教弟子及黄天教等的发展 ,变得更加具体和丰富。而秘密教门中有关“天盘三副”或“龙华三会”信仰 ,则是在中国古代异端教派关于“弥勒救世”和“末劫说”的基础上 ,再融入对“无生老母”的崇拜而形成的。对于秘密教门的信仰体系和基本教义 ,既要看到它在反封建统治中的积极作用 ,也要看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历史的产物,是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最大一次分工的产物。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就意味资本和地产的分离。城市是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集中了较多的人口、生产资料、资本、政治权势、精神文化生活和各种享乐需求等因素,并由这些因素汇合、交织组成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它集中地反映着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面貌。因此,研究明清时期的城市,有助于揭示明清两朝的政治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有助于阐明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经济演变、发展的趋势。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汉口凭着它优越的地理条件,有利的“纲盐”政策以及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吸引了大批徽商到此经商。徽商在汉口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盐、茶、典当、米粮等行业尤为活跃。徽商促进了汉口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对提高汉口的知名度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赣南客家与山区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赣南地处赣江上游,位于江西省南部,明清时期的赣南除包括现今的十八县外,还包括抚州地区的广昌和吉安地区的遂川。该区地形复杂多样,四周为大山环抱:闽赣交界处横卧着山势宏伟的武夷山脉,赣粤边界则盘亘着南岭山脉的大庾岭及九连山,险峻的罗宵山脉为湘赣屏障,而北部斜贯着雩山山脉。这些山地多系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山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21.89%。赣南中部则丘陵绵延,其间分布着50多个大小不同的盆地,加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内家拳在明清时期形成并不断发展,其主要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中华武术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战略思想的拳法,能够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内家拳因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粤商会馆与广西民族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伴随着广东商人的源源入桂,大批粤商会馆也纷纷建立,会馆作为一种组织和制度,在促进汉族商人群体与少数民族农户之间的交往,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及其与外部市场的连结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是(3)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农业手工业商业资本主义萌芽对外贸易考试范围与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第六章第四节内容基本一致。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命题频率很高,而且还有较大的命题空间,在复习中应该引起重视。赋税制度的调整、资本主义萌芽、对外贸易应是复习的重点。在复习本节内容时,一方面要注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的武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是武术的成熟期,也是武术史上的鼎盛时期。其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流派林立。这一时期,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有了具体记载,少林武术也在此时声名大震,各种拳术器械相继出现,武术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  相似文献   

11.
12.
唐宋时期和明清(1840年以前)。时期,是中国封建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高潮时期,其中,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掀起高潮的重要因素。唐宋时的民间谚语“苏杭熟,天下足”(范成大《吴郡志》)和“苏湖熟,天下足”(高斯得《耻堂存稿》卷5《宁国府劝农文》),及明清时的民间谚语“湖广熟,天下足”(沈一贯《敬事草》卷2《救天下灾荒揭帖》),反映了这两个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科学地分析了苏区经济状况,巧妙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弓法,结合苏区斗争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适合苏区经济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及行之有效的经济方针和经济政策,第一次科学地总结了在敌军包围和战争条件下的苏区经济建设的教训和经验,阐明了苏区经济建设的理论,它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六国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在辽河流域最为突出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鲜卑慕容政权。随着慕容氏政权的不断强大,其所控制的辽西地区便逐渐成为辽河流域的政治中心。慕容氏统治辽西时期,不但政治稳定,其封建统治方式和发展经济的各种措施,也极大地推动了辽西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以前辽河流域最为发达的辽东地区,从公孙氏政权灭亡后,便失去了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其地位逐渐被辽西所取代,从而形成了辽西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江南与福建广东的经济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时期,江南与广东福建两大经济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强的互补性.江南需要广东或福建的木材、纸张、染料、烟叶、食糖、花果、铁货、洋货、南货等商品,广东或福建需要江南的棉花、棉布、生丝、丝绸等大宗工业原料和产品.通过经由浙东或江西或安徽的三条内地商道和沿海的一条商道,江南与广东福建之间保持着极为密切的经济联系,而且华南与华北之间的商品流通,通常经由江南转输,从广州出口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的丝绸、棉布等大宗商品,也主要来自江南地区.而沟通两大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主体,来自广东福建各地的地域商帮有着压倒其它地域商帮的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6.
马红军 《考试》2011,(2):35-37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发展缓慢,科技成就多属于农业、手工业、医药等传统应用科学领域,仍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的方法,如《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虽有进步却无本质突破。  相似文献   

17.
在明清晋商的五百年辉煌中,由于地缘优势、资源禀赋等因素,山西各地商人兴盛的原因、衰落的历程并不相同.作为晋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平定商人,不仅利用其地理、资源等优势,开拓与京津等地区的贸易,而且在时代变革中积极进行产品以及产业的转型,从而成为整个明清晋商中独具特色的一支力量.  相似文献   

18.
19.
明清时期刻书业的发达和和藏书量的增多直接促进了书目的发展,官修目录和私家目录种类繁多、体裁多样。在我国目录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亳州城市中保存了历代寺庙、墓葬,故宅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不仅类型丰富,而且空间分布较广。依据文献记载,深入研究当时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