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保卫的新著《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新闻学与传播学名家论丛中的一本,近日由该社出版发行。全书主体部分共分七大板块,亦即七编。第一编为新闻学学科建设,共收录文章11篇,这些文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新闻学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阐释了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和学术品质,批驳了一些对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有失偏颇的评价和论调,属于直接捍卫新闻学学科地位的内容。其余六编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36万字的《新闻真实论》、47万字的《新闻活动论》,同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杨保军出版于今年上半年的新作。此前,他还先后出版了《新闻事实论》(2001年)、《新闻价值论》(2003年)和《新闻理论教程》(2005年)。上述“四论一教程”共5  相似文献   

3.
在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新闻学被列为11个对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性作用的学科之一,再一次明确了新闻学的支 撑性学科地位,从而引发了业界和大众对新闻学科的认可和重视,同时也掀起学界对新闻学研究的高潮.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科责任教授郑保卫撰写的《新闻理论新编》一书,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郑教授为追寻新闻学本身的理论内核与精神而不断探索的成果结晶,是他又一部新闻理论力作,该书同时也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的重点书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当前学术著作出版难的时候,能看到新闻学书籍的出版,尤其是新闻理论书籍的出版,真使人高兴。最近读到南京政治学院副教授卢惠民同志著的《社会主义新闻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的出版,使人喜出望外。《导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论述了新闻工作的一般原理,并着重分析了中国人民新闻事业和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的原则及其传统作风,特别是对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新闻界新闻理论有争议的  相似文献   

6.
王彦闳 《记者摇篮》2007,(10):52-52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的生命是真实。如果不尊重新闻的真实性,就等于扼杀了新闻的生命。然而,长时间以来,虚假新闻报道层出  相似文献   

7.
所谓"误导新闻"是指记者依据捕风捉影获取的信息编造出失实新闻,将其见诸媒体,不仅对读者和受众产生误导,还对新闻中写及的个人和单位产生负面影响。令人费解的是一些媒体热衷于报道这类新闻。  相似文献   

8.
就在我们身边,媒体竞争愈演愈烈,电波大战、报业大战、期刊大战、跨地域竞争、跨媒体竞争……然而,在战火中摸爬滚打的媒体想得到学界的帮助,它们多半会失望。不仅现行新闻传播理论基本不讨论竞争,而且没有一本——在2001年5月以前国内就是没有“一本”较为系统地集中讨论媒体竞争的专著——这大概是新闻传播研究严重滞后实践的又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9.
尹韵公先生著《新闻传播史论拾遗》(以下简称《拾遗》)一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收录作者1990-2015年的论作54篇,是作者于学海中天长日久所寻珠玑的汇聚。其中既有曾经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也有首次与读者见面的研究报告.共同特征都在于视野开阔、言辞生动。  相似文献   

10.
晏燕 《新闻传播》2010,(4):23-24
徐宝璜先生是我国最早的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家,他一生都致力于新闻事业,并提出了许多有影响、有价值的新闻思想,不仅对当时新闻思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我们当今的新闻事业也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以徐宝璜先生的《新闻学》著作为例,通过分析他的一些新闻学术思想,并结合目前我国新闻界的状况,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新闻实务研究亟待理论提升──兼评《理论电视新闻学》陈信凌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是一句不折不扣的耳熟能详的话,只要对新闻领域稍加涉猎就很可能在什么时候与它不期而遇。说得多听得多了,此话自然就成了一种不言自明的常识,无须求证的公断。实际上,这里...  相似文献   

13.
《新闻学与新闻写作》是由江西省老新闻工作者徐光炎、朱洪波同志写的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书。作者从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出发,总结我们新闻写作的实践经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十七章六十八节,从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到新闻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评选的第二届全国新闻学核心期刊,于去年11月通过评审鉴定,共评出15家核心期刊,《新闻知识》再次榜上有名。 本届评选出的15家核心期刊依次是:《中国记者》、《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战线》、《新闻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与写作》、《现代传播》、《新闻知识》、《新疆新闻界》、《新闻与成才》、《新闻采编》、《新闻记者》、《记者摇篮》、《新闻爱好者》、《新闻界》。  相似文献   

15.
1987年《新闻知识》12期发表了张源正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对待新闻失实,只能避免,不能杜绝。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这里,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位的,新闻是第二位的。人,只能起报道作用。我认为,在采写中,只要作者观点正确,深入采访,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假货”是不会闯进报面的。记得去年冬天,我得到一条  相似文献   

16.
此文无意批评哪一位同志,而是想从新闻实践中提出一个问题,希望大家从中能得到一点有益的启示。今年三月,本报收到一份来稿:《一个为农民致富尽心尽力的好书店》。再看内容,是讲某县新华书店在农民学科学、用科学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舆论的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涌现出了第一批舆论学著作。如果说在80年代末以前,我国的舆论研究还不能称为“学”的话,那么,80年代末以后这批舆论研究著作的出版,则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舆论学开始形成。虽然,有关新闻舆论监督这一课题的研究在新闻学界及业界早已展开,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新闻界被这样一种现象所“困扰”:一批成绩不凡的记者、编辑并非新闻专业出身;而新闻科班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往往也并不比非新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更为突出.作为一个工作了三四年的新闻科班生,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并不奇怪,因为新闻学家不是“新闻家”.按目前的模式,我国的新闻教育实际上是在培养新闻学家.而记者、编辑应该是“新闻家”.  相似文献   

19.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新闻真实与新闻失实如同真善美与假恶丑一样,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这一客观存在着的矛盾现象,从总体上来说,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新闻真实,这是矛盾的主要力面,决定着新闻的性质和生命;新闻失交,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它影响着新闻的性质和生命。如果忽视对新闻失实这一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解决,让其发展起来,就会以次克主,影响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就新闻工作者本身而言,在总体上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少数却是差的和比较差的。其职业道德、个人品质、吃苦精神、负责精神、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所构成的素质总是千差万别的。这种客观上存在的差别,就给新闻的质量带来差别,也是造成新闻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姜圣瑜著《新闻“动作”论》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就新闻工作中“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全书分为九章。第一章,对“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基本特征进行总体概括。第二章,对如何破解“规定动作”的难题提出全新的见解。第三章到第五章对在“自选动作”中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了详细论述。第六章到第八章对新闻选择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讨论,作者概括为八个字:选新、选热、选深、选众。《新闻“动作”论》@雪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