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广播杂志社联合地方电台近六年每年举办一次城市电台发展研讨暨协作会议,2006年的会议选择了7月在世界屋脊西藏举行,适逢青藏铁路二期工程通车的喜庆时节。这次广播业界登高望远的会议,以时下最为热门的广播新媒体的自身发展及与其他产业双赢模式的构建为主题,同时涉及广播业内普遍探讨的广播产业化、跨台联盟合作等多个尖端问题,可谓试登广播发展的绝顶,指点广播前方之路。本期“特别策划”,让我们一同来品味本次会议上的“珠玑碎玉”,试着理出广播进一步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2007,(9):F0002-F0002
8月20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和中国广播杂志社主办、内蒙古呼伦贝尔电台承办的第七届全国城市电台发展研讨暨协作会在碧草连天的呼伦贝尔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多家电台及广。播协作组织的负责人和部分专家学者近百人以“联合竞争、乘势而上”为主题,就跨区域合作前景、合作形态、营销体系,投资环境.技术平台、传输架构.产业链构成与创新等一系列广播发展。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3.
徐明鸣 《视听纵横》2002,(4):106-107
近年来互联网方兴未艾,传统媒体纷纷与网络“联姻”,国内各级广播电台也陆续涉足网络,欲借网络之翼与报纸、电视等强势媒体站在多媒体传播的同一起跑线上。1999年初宁波电台尝试传统广播与新兴网络的结合,开通了《音乐之声》节目的网上广播,使宁波电台的节目第一次超越时空的局限。2001年5月,宁波电台为延伸广播宣传,拓展广播发展空间,正式建立综合网站“宁波广播在线”。一年来,网站实现了全台3套节目的实时广播  相似文献   

4.
吴朝晖 《中国广播》2007,(11):28-31
在新技术日新月异、媒介融合不断加速的时代,广播如何应对挑战、加强合作、加快发展?2007年8月20日至25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和中国广播杂志社主办、内蒙古呼伦贝尔电台协办的第七届全国城市电台发展研讨暨协作会在碧草连天的呼伦贝尔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家电台及广播协作组织的负责人和部分专家学者近百人以“联合竞争、乘势而上”为主题,就跨区域合作前景、合作形态等一系列广播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本期特别策划栏目选编了会上部分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和数家电台频率总监(台长)的即席热情发言,望能引起广播界同仁和广大读者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中国广播杂志社和红河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承办的全国第五届城市广播电台发展研讨暨协作会4月中旬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举行。来自全国40多家城市广播电台的80多位代表及有关院校的专家学者一起.共商城市广播电台的发展大计。城市电台协作网年会,已经举行到第五次了。有交流,就会有碰撞.每次在会议上碰撞出的火花,被参会者带回各地,变为城市电台改革的火种。本期特别策划,编者采集此次会议的几朵火花、与读者共享、愿更多的人不只可以看到火花更可以参与到交流与碰撞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播》2006,(8):I0001-I0001,F0002
会议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杂志社和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承办,大会主题是“广播新媒体的自身发展及与其他产业双赢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2008,(11):68-68
会议主题:类型化电台的生存与发展什么是类型化广播?类型化广播与频率专业化有什么不同?在众多电台中如何让听众死心踏地的锁定频率?如何由精准的市场分析了解竞争者市场,找到最适合的黄金定位,打造独一无二的Formation Station。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广播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城市广播迅速崛起。据统计,全国由70年代末的90家电台,一跃发展到现在的1200余家,城市电台约占40%,其中地市级以上城市台又占一半。全国广播广告总量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而部分城市台的发展势头远远超过其它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9.
刘逸帆 《中国广播》2008,(12):25-25
今天,广播媒体的类型化生存与发展已经是我国广播业界、学界及许多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现象。为对类型化广播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11月21-23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类型化广播与品牌定位研讨会暨全国第八届城市电台发展协作会上,类型化广播与品牌定位等相关问题成为与会专家与代表们热议的中心话题。  相似文献   

10.
杨俐  刘卫星 《中国广播》2008,(12):38-39,62
一、冷静的反思·制约省级电台发展的几个问题 2000年以来,中国广播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以省级电台作为代表,广播广告创收增幅强劲。然而,任何发展都会遭遇缓慢和停滞,高速发展后所遭遇到的此类问题还会更为严重。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省级电台发展的放缓和停滞可能将会到来,因为制约省级电台发展的问题未能克服,我们这里所指的问题并非狭义的创收,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电台发展研讨暨协作会议,我参加了三次了,总体感觉很好。但是美中不足是讨论的主题大了一点,虚了一点,可否讨论一些具体的话题,比如广播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播》2013,(1):I0001-I0001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省级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会议2012年12月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升宣传管理水平,推动媒体改革发展创新,恢复全国省级电台总编室主任长效联系机制。  相似文献   

13.
社区广播不仅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更能为广播媒体在城区培养更多的听众群。社区广播具有服务范围明确、易于细分听众群体、易于吸引听众参与等优势,城市电台发展社区广播,其可以利用和发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北京电台积极探索社区广播发展路径,在栏目设置、节目编排、品牌推广等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社区广播对城市电台发展的重大意义,实施社区广播的发展战略,是城市广播人目前和将来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广播产业的复兴是近两年来传媒业界的热点之一。在所谓“第四媒体”互联网迅速走红的“泡沫化”初期,无论学界还是业界对于广播的发展大多持悲观的预期,但是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经过一段迷茫与调适之后,广播业在专业化、小众化的思路下快速摆脱了困境,通过专业电台特别是交通台、音乐台等强势城市电台的业绩支撑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5.
刘卫星 《中国广播》2005,(11):23-24
改革开放之后,广播媒体逐步走向市场,广播广告也逐渐成为电台主要的收入来源。近几年,广播广告年增长一直保持在20%以上。2004年度全国共有十几家电台广告收入超1亿或接近1亿,全国各广播电台的广告收入更是以平均18%左右的速度增长。但相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广播广告在广告市场所占的份额还相差甚远,距离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参见下表)  相似文献   

16.
品质是一家电台、一家媒体追求的高境界。本文提出打造品质电台的理念,指出打造品质电台是广播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播市场竞争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广播新闻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同时,提出了品质电台的定义、内涵结构、打造途径以及需要处理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蒋雅芬 《视听界》2005,(5):77-77
近年来,常州电台本着“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的办台宗旨,把电台节目创优争先作为城市电台提升宣传水平的系统工程来抓,节目创优取得了丰硕成果。2002年获江苏广播奖一等奖7个,2003年获江苏广播奖一等奖8个,2004年获江苏广播奖一等奖8个,并有4篇(档)作品参评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奖评选。近年来获得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金奖、金奖提名、银奖、铜奖和“百优奖”的人数超过了27人次,获奖人次名列全国第一。这与我们始终把创优工作作为影响力工程、强基工程、创新工程和责任工程密不可分。一、创优争先是影响力工程媒体…  相似文献   

18.
广播媒体的类型化生存与发展已是我国广播业界、学界及许多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现象。为对类型化广播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2008年11月21~23日,中国广播杂志社与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在昆明联合举办了类型化广播与品牌定位研讨会,就类型化广播与品牌定位等相关问题进行广泛研讨。来自台湾的关尚仁教授和蔡珊珊以生动的案例,分别作了题为《找出您的黄金定位》、《品牌价值创造营销市场》和《从黄金定位迈向品牌》的演讲,讲述了类型化电台如何分析市场、找准定位,从而锁定听众,获取充足的市场份额和营利佳绩。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台长覃信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HitFM频率总监戴以戎、湖北广播电视总台音乐广播频率总监王丽等,以各自电台和频率近年来对类型化广播的探索为例,诠释了有中国特色的类型化广播的发展道路,并把他们的感悟和思考与参会者分享。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主任邓忻忻教授做了题为《类型化新闻广播模式与传播策略》的演讲,以系统的理论和睿智的思辨,论述了今后类型化广播新闻传播的模式与策略。本期《特别策划》刊出此次会议演讲内容的辑录,因篇幅所限,演讲内容均有所删节,在此一并向各位演讲者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19.
在广播大军中。活跃在各地(市)的城市电台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他们同属于“成长型”电台,具有共同的特征是年轻而富有朝气;他们有生气、有活力、具潜质;同时.他们有本土化为基础,有听众的忠诚度。他们善于创新而不墨守成规;不少电台还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成长,“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城市电台的发展中得以印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各种媒体的蓬勃发展,过去的主流媒体——电台广播日益被其他的媒体所挤压。电台广播似乎成了昨日黄花,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电台的领导和职工在重温过去辉煌的同时,也不得不反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电台真的不行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